8《生理与适应》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游戏中出现的反应现象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
2.能辨别出每一个刺激——反应中的刺激、接受刺激的感官、反应行为和参与反应的结构。
3.能用比较法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适应现象”。能举出3个以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适应现象的实例。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人意见。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产生“反应时”现象的原因。 2、能举实例说明什么是“错觉”.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举出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适应现象的实例。 2、并能设法找出自己身边利用错觉现象的实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活动感悟人的心理感觉、思维等功能。 教学准备:
木棒,有关错觉现象的图片,实物相同重量的铁和棉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课!” “起立!” “请坐!师:“同学们,在刚才的这一幕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家同时听到老师的指令,但起立的动作却有快有慢,这是为什么呢?想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8 生理与适应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活动1:刺激—反应游戏 1.做游戏体验刺激与反应
教师讲述:“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受各种各样的刺激,并且会对这些刺激做出必要的反应,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个游戏(课件出示游戏),这三个游戏大家都玩过吗?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同桌为一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做一做。”
在做之前老师要先提一下注意事项:
(1)逃避打手的游戏:注意打手的力度不要过大;
(2)快速指认五官的游戏:注意手指不要垂直指到面部的眼睛; (3)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进行5次,记住成功的次数。 2.分组开展游戏(师巡视)。 3.学生汇报
师:看到同学们玩的这么开心,让老师都仿佛回到了快乐的童年。如果哪位同学玩的没有尽兴,我们课下可以继续玩。对了,同学们在课下还玩过其他类似的游戏吗?(学生回答:正说反做、丢沙包、贴人等)(教师相机让学生说说游戏的规则)同学们的课外活动可真是丰富多彩,言归正传,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的游戏结果先汇报给大家。(学生汇报)
4.教师:从刚才的游戏和大家的汇报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
教师:如果把大家的问题归纳起来不外乎就这两点(课件出示问题:1、为什么从刺激出现到做出反应,会间隔一段时间?2、为什么在同一游戏中不同的人作出的反应有快有慢?)
5.阅读科学在线
打开课本38页,认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阅读之后,我想大家就能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刚才游戏中的现象和问题了。
出示思考题: (1)什么叫反应时?
(2)神经系统是由:( )、( )、( )组成的。 (3)反应时一般分为( )个阶段?分别是哪几个阶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