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园艺植物昆虫学概念
园艺植物昆虫学是研究园艺植物昆虫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害虫控制和益虫利用原理与方法及其实践技能的应用科学,是一门具有广泛理论基础的昆虫学和植物保护学的分支学科。三、植保工作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IPM(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生态控制、生态调控(EaC)、SPP(可持续植保)、SCP、SPM(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 2昆虫体躯的特征
1)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集合成头、胸、腹3个体段。
2)头部是取食与感觉的中心,具有口器和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及单眼。 3)胸部是运动与支撑的中心,成虫阶段具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4)腹部是生殖与代谢的中心,其中包括着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行走用的附肢
触角的主要功能。
触角的主要功能:嗅觉、触觉、听觉 触角的其他功能: 辅助交配。 芫菁
捕获猎物。 魔蚊幼虫 平衡身体。 仰泳蝽 呼吸。 水龟虫 复眼与单眼的区别。 复眼多位于头部侧上方,常为圆形或卵圆形,一般由若干个大小一致的小眼组成。昆虫复眼的小眼数目变化甚大,复眼的小眼数大体在300一5000个之间。 复眼的功能:昆虫的复眼不但能分辨近处物体的物像,特别是运行着的物体,而且对光的强度、波长和颜色等。都有较强的分辨能力,能看到人类所不能看到的短光波。 单眼:
背单眼(成虫、若虫)1-3个 侧单眼(幼虫) 1-7对
它们只能感受光线的强弱与方向而无成像功能。 口器的类型,咀嚼式口器的构造。
咀嚼式1)上唇2)上颚3)下颚4)下唇5)舌 结构:刺吸、虹吸、锉吸、舐吸、捕吸、刮吸 吸收式、嚼吸式
昆虫的头式昆虫的头式: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以口器的着生位置分) 胸足的构造及类型。
每个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几部分组成。
类型:步行足,跳跃足,捕捉足,开掘足,游泳足,抱握足,携粉足 翅的构造。
翅一般为三角形,有“三缘三角四区”。前缘、外缘、后缘、肩角、臀角、顶角、臀区、臀前区、轭区、腋区。2、翅的类型
A、膜翅B、毛翅C、鳞翅D、缨翅E、半覆翅F、覆翅G、半鞘翅H、鞘翅I、棒翅
除了马氏管外,昆虫还有那些排泄器官。
昆虫的排泄器官和组织包括体壁、气管系统、消化道、马氏管、脂肪体及围心细
胞等,但其中最主要的是马氏管。
典型的昆虫气门数目是几对,无气门昆虫如何呼吸。 气门的数目及形式﹙10对﹚ 全气门式(胸2对、腹8对)
两端气门式(胸1对,腹末1对) 前气门式(胸1对) 后气门式(腹1对)
无气门式(如何呼吸?)体壁呼吸、气管鳃呼吸、气泡和气膜呼吸 提高熏蒸杀虫剂的杀虫效果可采用何种方法。 昆虫循环系统的构造。 背血管由动脉与心脏构成
辅搏动器:A 背膈、腹膈、搏动膜B 足、翅、触角独立搏动构造 昆虫血液的功能。
营养物质的输送、代谢废物的排出、免疫作用、修复作用、血液的凝结、孵化、蜕皮、羽化(课本35页)
昆虫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交感神经、周缘神经
(38)静止膜电位:神经纤维处于静息态时,膜表面电位正于膜内,膜内外的电位差称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去极化:当神经的某一部位受刺激后,膜变成通透,可使Na+进入膜内,这样膜内外的电位差减少,叫去极化。
神经冲动如何在突触部位传导。(39ye)
突触传导过程:当神经受到刺激时→兴奋→端丛→突触前膜释放传递物→乙酰胆碱(神经——神经间)谷氨酸盐(肌肉——肌肉间)于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并与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增加→突出后膜去极化→突出后膜神经产生兴奋→乙酰胆碱酯酶或氨基酸抑制兴奋。 有机磷类杀虫剂杀虫的主要靶标:抑制乙酰胆碱酶。 昆虫内、外激素的主要种类及功能。 内激素
脑激素 (BH)促前胸腺激素、咽侧体活化激素、咽侧体静止激素 蜕皮激素(MH) α-蜕皮激素、β-蜕皮激素 保幼激素(JH) 倍半萜烯甲基酯类 滞育激素、激酯激素 、鞣化激素 外激素
﹝1﹞种内信息素 A 性信息素
B 聚集信息素:蜜蜂
C 报警信息素:蚜虫(β-法呢烯) D 疏散信息素:大菜粉蝶
E 标迹信息素:蚂蚁(甲酸) ﹙2﹚种间信息素
A 利己素﹙趋避物质、逃避物质、毒性物质、引诱物质﹚臭蝽、蜂类
B 利它素:蚜虫C 协同素:蚜虫与蚂蚁
昆虫激素的作用机制:昆虫生长发育的激素调控、昆虫滞育的激素调控、迁飞的滞育调控。
昆虫的主要生殖方式及概念。
两性生殖:雌雄昆虫经过交配,产生受精卵才能正常发育成新个体,这样的生殖叫两性生殖。绝大多数昆虫进行两性生殖。
孤雌生殖: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现象统称为孤雌生殖 多胚生殖(寄生蜂):是一个卵产生两个或更多个胚胎的生殖方法。多胚生殖可以认为是对活物寄生的一种适应 卵胎生(蚜虫):昆虫卵里有足够营养供给胚胎发育,不需要母体另外供给营养。而它的整个胚胎发育期是在母体内完成的,卵就在母体内孵化,刚孵化的幼虫(或若虫)就被产出。这种胎生,从胚胎营养来源来说,同卵生没有多大区别,所以称它为卵胎生。 幼体生殖(瘿蚊):少数昆虫在母体尚未达到成虫阶段,还处于幼虫期时就进行生殖,称为幼体生殖。
3、孵化、昆虫的变态、变态的类型。
昆虫在完成胚胎发育后破卵而出的过程,称为孵化。 孵化的方法:
(1)体内某器官产生酶:蝗虫腹部第1附肢处
(2)特殊构造:具破卵器(多在头部呈刺状、脊状、 囊状等)。 (3)本身动作:用上颚咬破卵壳(鳞翅目、双翅目的口钩)。或吞食卵内的液体,消化道膨胀,借肌肉活动产生压力 。
昆虫在从幼期状态改变为成虫状态的胚后发育过程中,在形态上、生理机能上都有显著的改变,这种现象叫变态。 变态类型:
增节变态 弹尾目
表变态 弹尾目、双尾目、缨尾目 原变态 蜉蝣目 亚成虫期
不全变态 渐变态、半变态、过渐变态 全变态
不全变态与全变态的区别。 不全变态特征:
成虫的特征随着幼虫的生长发育而逐步显现。翅在幼虫的体外发育。 经历三个虫期:卵期→幼虫期→成虫期。
不全变态是有翅亚纲中较低等的昆虫所具有的 全变态特征:
? 成、幼虫形态、生活习性完全不同 ? 幼虫体表无翅芽、翅在体内发育 ? 幼虫无复眼、只具侧单眼 ? 成、幼虫口器常常不一致。
? 经历4个虫期: 卵→幼虫→蛹→成虫
幼虫的类型:原足型(寄生蜂)多足型 :蛃型、蠋型(蛾类)、伪蠋型(叶蜂)寡足型(金龟甲、瓢虫)无足型(蝇类、蚊类) 化学防治害虫为何选择在幼虫3龄之前。
昆虫蛹的类型:离蛹、围蛹、被蛹 概念(58页) 羽化:
补充营养: 雌雄二型: 多型现象: 昆虫的世代: 世代重叠: 局部世代: 年生活史:
休眠与滞育的区别
休眠是由不良环境直接引起,如温度、湿度及食物等。光周期的变化是引起滞 育的主要原因。滞育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食性的类型(食物性质、取食范围) 根据食物的性质
1、植食性:蝗虫2、肉食性:瓢虫3、腐食性:蜣螂4、杂食性:蜚蠊 根据取食的范围
1、单食性 三化螟2、寡食性 小菜蛾3、多食性 蚜虫 如何利用趋性防治害虫
趋温性是指昆虫对温度刺激所表现出的定向运动。如臭虫Cimex对温度很敏感,它会离开一个发烧的病人而选择一个有正常体温的健康人。
趋光性是指昆虫对光的刺激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运动。趋向光源的反应,称为正趋光性;背向光源的反应称为负趋光性。如飞蛾扑火,蜚蠊避光等。多数夜间活动的昆虫对灯光表现出正的趋性,特别是对3300~4000?的紫外光最敏感,所以常用黑光灯来诱杀或诱集昆虫;蚜虫类对5500~6000?黄色光反应最强烈,常用黄盘诱蚜;冠蜂对蓝色反应强烈,可以用蓝盘来诱集。
趋化性是昆虫对一些化学刺激所表现出的反应,通常与觅食、求偶、避敌、寻找产卵场所等有关。如一些夜蛾对糖醋液有正趋性;菜粉蝶喜趋向含有芥子油的十字花科植物上产卵;蚂蚁喜欢糖蜜等。 可以采用震落法防治具有假死性的害虫
昆虫的分类学:是研究昆虫的命名、鉴定、描述及其系统发育和进化的科学。 昆虫的分类地位:阐明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有效的系统管理。为科学研究提供方便
昆虫的命名采用何种语言及方法 1、学名
A 双名法:属名+种名+命名人 B 三名法: 2、俗名
蔡邦华的分类系统1955将昆虫分为2个亚纲共34个目。肯本69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