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规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21:38: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四言诗向五言诗的转化。 二、汉代民间诗歌——汉乐府

(一)渊源发展:秦汉时期的乐府、魏晋时期的乐府、中唐时期的乐府、宋元时期的乐府。

(二)、《乐府诗集》:《乐府诗集》的分类和对民歌的保存。共十二类。编者:郭茂倩。 (三)、思想内容:

1、战争诗。反映了战争和徭役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与痛苦。《战城南》艺术分析: 完整缜密的结构;苍凉悲壮的气氛;想象衬托的手法;怨而不怒的风格。 2、怨刺诗:反映了汉代尖锐的社会对立,传达了人民愤怒的反抗呼声。 3、婚恋诗:反映妇女问题的诗篇。 (四)、艺术特色: 1、生动精彩的叙事手法 2、崭新多样的艺术形式 3、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 4、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5、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篇目:《战城南》《十五从军征》《东门行》《孤儿行》《上邪》《有所思》《上山采蘼芜》。 (五)、地位影响:

汉乐府民歌在文学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特别是对后代诗歌产生着巨大影响。 1、首先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精神。

2、其次,新的诗歌形式的创造。四言诗向五言诗、杂言诗的转化

3、第三,在艺术手法上,特别是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汉代文人诗歌——《古诗十九首》 (一)、庙堂诗歌

西汉及东汉中叶以前的文人诗歌。 代表作:唐山夫人《房中乐》,司马相如等的《郊祀歌》。 (二)、楚歌诗

东汉中叶以前,作者抒情言志,多用楚歌诗,今存不多,篇幅较小。 代表作:项羽《垓下之歌》;刘邦《大风歌》;汉武帝《秋风辞》, (三)、文人五言诗的产生

五言诗起源于民间歌谣。乐府促进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汉末是五言诗的黄金时代。起于东汉,现存最早的作品是班固《咏史》,“有感叹之词”,但“质本无文”(《诗品序》)。文人五言诗从东汉末年开始形成气候。张衡、秦嘉、徐淑、赵壹均有所作。模仿民歌最出色的为辛延年《羽林郎》和宋子侯《董娇娆》。

(四)《古诗十九首》 1、名称来源:《昭明文选·杂诗》 2、主要内容:游子思妇、失志伤时。

①《西北有高楼》主题:知音难遇的主题与汉末中下层文人的心态。艺术:悬想寓情的手法;直率自然的美质;句平意远的韵味。

②《迢迢牵牛星》解题:牛郎织女的传说。艺术:拟人——化景物为情思;写人——化清冷为妩媚;结构——化双起为单承;叠字——化叙述为描摹。情景交融的艺术。

3、艺术成就:五言诗、抒情诗。浅近自然与耐人寻味的语言艺术。 ①、长于抒情,善于融情入景,寓景于情,达到水乳交融境界。 ②、善用比兴寄托手法,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

- 13 -

③、善以典型活动、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④、语言浅近自然而凝练,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4、地位影响:汉代文人五言诗歌的最高成就。“五言之冠冕”。 篇目:《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 (三)重点难点 1、《史记》的互见法与史传文学的人物塑造。 2、对《子虚赋》的理解。如何正确评价汉赋? 3、乐府的多重内涵与历史演变。 (四)学时安排 1、第一章:2学时

2、第二章的第一节:6学时 3、第二章的第二节:8学时 4、第二章的第三节:8学时 (五)作业布置 复习思考题一: 一、名词解释: 乐府、《古诗十九首》 二、填空题:

1、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张衡称为汉赋四大家。 2、辞赋发展的四个阶段是古赋、骈赋、律赋、文赋。

3、枚乘的《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 4、《古诗十九首》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

5、秦统一后的刻石之文,共7篇,皆出李斯之手,为后世碑铭文之祖。 三、背诵题: 《上邪》《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报任安书》(节选)《归田赋》(节选)

四、翻译题: 五、简答题:

1、简述汉乐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联系《高祖本纪》《项羽本纪》《留侯世家》《淮阴侯列传》谈谈《史记》的互见法。 六、问答题:

1、以《子虚赋》与《归田赋》为例,比较散体大赋与抒情小赋的异同。

2、为什么说《史记》乃是一部具有强烈的人民性、战斗性与进步性的传记文学巨著,其艺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第三编: 魏晋六朝文学 第一章:魏晋六朝概况 第二章:魏晋六朝诗歌

(一)基本要求

1、了解魏晋文学的独立与自觉。

2、掌握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以及与正始之音的异同。

- 14 -

3、掌握魏晋各个时期的主要诗人与主要诗风。

4、掌握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5、掌握谢灵运与山水诗、谢朓与新体诗。 6、了解南北朝民歌的不同特点。 (二)内容概要

第一章:魏晋六朝概况 一、社会概况 1、朝代更替: 2、政治制度: 3、经济概况: 4、思想概况: 二、文学概况

1、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2、动乱时世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3、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 4、哲学思潮中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5、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6、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建安诗歌 一、繁荣原因: 1、政治原因 2、思想原因 3、前朝继承 4、帝王提倡 二、主要成就: 1、文人诗歌的高潮 2、现实主义的精神 3、五言诗体的兴盛 4、七言诗体的开创 三、代表诗人: (一)曹操 1、生平 2、思想 3、成就 4、内容

①反映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有描写军阀混战的、有描写征戍怀乡的。《蒿里行》《苦寒行》。

②抒发个人广阔的胸襟抱负:《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 5、艺术:

①单视点的结构——乐府诗的结构方式; ②质朴的描述——对汉乐府诗风的继承; ③飞动与壮阔——诗人自我的精神境界。 6、影响:

①利用乐府旧题来书写时事

- 15 -

②气韵沉雄慷慨悲凉的诗风 ③质朴刚健自然本色的语言 ④继承诗经改造乐府的贡献 (二)曹丕 1、生平简介 2、思想内容

①军旅征战的作品②写景记游的作品③男欢女爱的作品 3、艺术特色

华美、清丽、哀婉。

①诗风:文士气、公子气、帝王气。 ②诗体:七言诗、五言诗、乐府诗。 篇目:《燕歌行》 (三)曹植

1、地位: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建安之杰。 2、生平:

①前期才华横溢,受曹操宠爱,乐观自信,为人不羁,积极奋进,要求建功立业。前期诗歌主要抒写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②后期受曹丕、曹睿父子迫害,名为藩王,实近囚徒,抑郁忧惧。后期诗更多地抒写被压抑的悲愤不平之情。

3、内容:

①书写自己雄心状志、豪情抱负的诗作:《白马篇》。 ②书写自己有才难展、壮志难酬的诗作:《杂诗四》。 ③书写自己备受迫害、骨肉相残的诗作:《七步诗》、《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 ④描写民生疾苦,反映社会动乱的诗作:《送应氏》。 ⑤寄托君臣不偶、怀才不遇的爱情诗作:《美女篇》。 ⑥描写贵族生活、宴饮游乐的宴游诗作:《名都篇》。 ⑦描写畅游仙境、结交仙人的游仙诗作:《仙人篇》。 篇目:《白马篇》与曹植早期诗歌的风格:奇警的形象;飞动的气势;铺陈的手法。 4、艺术: 钟嵘称:“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精兼雅怨,体被文质” ①诗歌数量质量首屈一指,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统一。 ②慷慨精神一脉相承,贯穿始终。

③完成了乐府诗向文人诗,叙事诗向抒情诗的转化。 ④讲究艺术表现手法,开启了雕琢辞藻的风气。

⑤奠定了五言诗的地位,被视为五言诗的一代宗匠。⑥⑦⑧ (四)建安七子:

1、概念:指汉末献帝建安时期的七位文学家:孔融、陈琳、徐干、阮瑀、应瑒、王粲、刘桢。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最早将七人并举。他们以各具特色的创作,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建功立业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时代特征,对建安风骨的形成与五言诗体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孔融《杂诗》。 3、王粲《七哀诗》。为“七子之冠冕”。 4、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5、阮瑀《驾出北郭门行》。陈琳、阮瑀以书檄著称。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和阮瑀《为

- 16 -

搜索更多关于: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规范 的文档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规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vg5x66cji06i7l4fy1n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