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与方法: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学生对纸形的观察、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体验撕纸的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从小树立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纸形的特征,学会对纸形联想。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对纸形的联想。 教学方法:讨论法 演示法
教学准备:各种纸、双面胶或胶棒、彩笔、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范画,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是怎么完成的? 二、提出任务:
根据纸片形状制作一幅撕纸画。 要求:1、小组合作 ;
2、题材不限,可作风景画、动物画、人物画、静物画等 三、 作品分析:
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分析。
1、完成这项活动需要哪些知识,技法;
2、完成这项活动需要哪些材料、工具,在制作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3、用我们的双手如何撕出各种形象; 4、如何对各种纸片产生联想;
5、如何将撕的各种形象通过粘贴、添画等方式让它变成一幅美丽的画? 学生自学探究,教师在旁边监督和指导。 四、组织实施: 教师讲授新识
(一、)纸的种类:(学生观察图片,得出结论)
1、纸是人类的好朋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如(让学生回答):书、本、报纸、挂历、餐巾纸、传单等。
(二)造纸对环境的影响: 1、学生讨论回答;
2、观察图片补充。 (1)首先,树木被大量砍伐
(2)造纸工业排放的一些固体废物如腐烂浆料、浆渣、树皮、碎木片、草根、煤灰渣等,占用场地,发酵变质,放出臭气,下雨时还会流出毒臭水,污染地面和地下水源。
(3)生产过程中锅炉燃煤产生的废气和烟尘及机械的噪声也影响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的健康。
(4)教师总结:“尽我所能,节约用纸”,对纸进行重复利用,就是对环境的保护。下面请跟着老师一起学习如何用废旧纸张制作的艺术品。
(三)撕纸画的概念:(学生观察图片得出)
撕纸画是中国一种民间流行的艺术创作形式,利用五颜六色的旧挂历纸和各种废纸等撕成。它比用彩色笔作画更加自由、随意,简便易行,更加生动、自然,更能体现作者率真的天性。
撕纸画很简单,就是用指头代替剪刀,把彩色纸撕碎变成颜料,然后我的手指就成了画笔。
(四)、纸片的联想: 1、让学生随意撕纸玩。
2、让学生拿出自己撕的一张纸,问:你们看,它像什么?还像什么? (1)同一方向的联想:狗头、小白兔、人的头像、裙子、树、风景 (2)转动不同角度进行联想: 五、制作过程: 有趣的撕纸添画活动:
教师撕出几张形状不一致的纸片交给各小组,看一看,想一想,可分别想象成什么,像什么,根据它的形状,添画成不同的事物。各小组选派学生上台贴纸,添画,怎样使它一看就像你说的物体呢?(要求:想得妙,添得巧)
1、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创作。 2、颜色搭配协调。 3、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检查各组的进行情况。对没有完成的鼓励加油。 六、评价总结:
1、采用各小组自评、互评的方式围绕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新的发现。
2、教师评价,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给予一定的激励和肯定。
3、教师总结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优点,总结各组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解决。 七、撕纸画作品欣赏: 板书设计:
奇妙的撕纸 教学反思:
活动三 折纸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了解飞机的折制方法及步骤。 2、过程与方法:学会折飞机,并能用彩色笔装饰纹样。
3、情感与态度:鼓励学生设计折、画不同的飞机纹样,激发学生对折纸学 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折飞机,并能用彩色笔装饰纹样。 教学难点:设计折、画不同的飞机纹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幻灯图片飞机。
2、指导学生观察,了解飞机的折制方法及步骤。 二、教学新课
1、教师边演示飞机的折制方法,边讲解方法及步骤,指导学生在折制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2、组织欣赏范作。
三、布置作业。 折一只美丽的飞机纹样。 四、学生实践创作。 1、指导学生自由创作。 2、作业展示。
3、交流,讲评:谁折的飞机纹样最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折的飞机纹样。 2、复习折飞机的方法。 二、教学新课
1、教师边演示装饰飞机的方法,边讲解方法及步骤,指导学生在装饰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2、组织欣赏范作。 三、布置作业。
设计折、画不同的飞机纹样。 四、学生实践创作。 1、指导学生创作。
2、作业展示,进行交流,讲评。 板书设计: 折纸飞机 教学反思:
主题三 活动篇——我会玩
活动一 堆积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积木的特点,学会垒高、延长、围合的基本技能,能按自己的想法搭建出不同积木造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师生示范、造型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趣的堆积木活动,理解对称、平衡、协调的关系,培养学生之间愉快合作的意识,体验玩积木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学重点:通过亲身体验,学习应用各种方法搭建有创意的积木造型。 教学难点:能合理组织搭配美观、有创意的积木造型。 教学准备:视频、图片、积木等。 教学过程: 一、自由搭建。
1、回忆与交流:你用积木搭过什么? 2、一年级学生尝试用七块积木自由搭建。 3、我想作品。
教师分析:从自由搭建和作品展示引入,引导一年级学生关注积木不同的连接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以此感受积木的多变性。
二、搭毛毛虫
1、游戏一:搭一条毛毛虫(用七块积木搭一条毛毛虫)
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搭毛毛虫的?怎样把毛毛虫的身体连接起来? 2、游戏二:毛毛虫变长了
学生相互比较,看谁的毛毛虫最长。 让自己的毛毛虫变得更长。
比较并交流:你的毛毛虫是怎样变成的? 小结:积木连接的孔越少,毛毛虫就越长。 3、游戏三:会扭动的毛毛虫
比较用积木搭出来的毛毛虫和绒布毛毛虫在形状上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积木搭出来的毛毛虫是直的,绒布毛毛虫是可以扭动的。 让你搭建的毛毛虫扭动起来。
学生交流:你是怎样让毛毛虫扭动起来的?
小结:两块积木只要各连接一个孔,毛毛虫就可以扭动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