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数学基本思想,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现代公民不可缺少的。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建模是数学核心素养其中重要的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同时又是数学三大基本思想。数学基本思想是学生知识转变为能力的桥梁,学生获得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还是课堂。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活动实践,从渗透数学基本思想方面,浅谈如何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精髓、灵魂。如果说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外显形式,那么数学思想就是学习的内在形式,学生容易发现掌握知识,而数学思想需要教师恰当引导,数学思想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是发展数学能力的工具。布鲁纳指出: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数学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领会数学思想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如有意渗透数学思想,使学生切实掌握数学思想,可以促进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的能力,端正学习的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在知识的展现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提高核心素养 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实际上是思想方法的发生、
发展过程。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推导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等,都是渗透数学思想,提高核心素养的极好机会。我们要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再发现”的过程,参与探索过程的磨砺,汲取更多思维的营养。例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时,先和孩子们一起回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与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再把圆柱转化为类似的长方体,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从解决问题的方法人手,将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学生学过的问题或者容易解决的问题,最终找到突破口,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样使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过程,渗透了转化、类比的数学思想。为学生今后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方法。更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过程,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在知识的抽象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提高核心素养
数学家华罗庚曾强调:能把书读厚,又能把数读薄。读薄就是通过抽象抓住本质,抓住重点,抓住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数学研究的对象决定了其抽象的特点。数学发展的基本思想也包含抽象思想。而且数学的本质就是抽象生活中的问题。如在和学生一起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时候,先是借助生活中的情景抽象出数学问题,再尝试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体现从直观到逐渐抽象的过程。使学生经历抽象,感受抽象,逐步学会抽象。
三、在解题思路的探索中,渗透数学思想,提高核心素养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亲自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在数学活动中,解题思路的探究过程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学生提高核心素养的重要过程。也是通过运用数学思想加深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例如,在学习“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刚接触问题时,感觉毫无思路。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假设的方法,用算术的方法解决问题;渗透转化的思想,将大数量换成小数量来尝试探究;也可以渗透函数的思想,用列表格的方法解决问题;也可渗透代数的思想方法用方程解决问题。在梳理方法时,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方法,利用多媒体出示抽象图,渗透数形结合的方法。将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丰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提高核心素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巩固数学学到的知识,可以在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应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引导与指导,重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再现,揭示解决类似问题的通用方法与方法对比,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用数学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