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福建高职单招(面向普高)语文试卷 (本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默写(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2)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3)久在樊笼里, 。(陶渊明《归园田居》) (4) ,彩彻区明。(王勃《滕王阁序》) (5)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6)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 ,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8)雁过也,正伤心, 。(李清照《声声慢》) (9)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10)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本来 B. 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师 C. 是故圣益圣 益:有益 D. 君子不齿 齿:并列、排列
3.下列四组中,全部表明当时从师学习的风气不佳的一项是(3分)
①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⑥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传统的观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B.古代圣人才智超人,却还能虚心地求师学习,这也是他们越来越圣明的原因。
C.“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结果各异。
D.士大夫中地位低的认为从师学习是羞耻的事,地位高的则认为是近乎谄媚的事。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分) 译:
(2)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3分) 译: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6~7题。(6分) 金陵冬夜 【清】 林古度
老来贫困实堪磋,寒气偏归我一家。 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
6.“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写得颇为精妙,请
从炼字、手法、意象三个角度任选一个来赏析。(3分) 答:
7.这首诗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概括回答。(3分) 答:
四、文学名著(6分)
8.改错题(选做一题)(6分)
(1)下面对《三国演义》相关情节的叙述,划线处有三项错误,请写出错误的序号并改正。
曹操头风病发作,华佗闻讯赶来给他治疗,却因华佗给关云长刮骨疗毒而拒绝① ② ③见他导致病危。临终时,他召近臣托事,指定曹植为继承人;又要妻妾勤学女工,④多造丝履作为生计,并在讲武城外设七十二处疑冢。最后气绝而死。⑤
(2)下面对《红楼梦》相关情节的叙述,划线处有三项错误,请写出错误的序号并改正。 由于王善宝家的告密,邢夫人借绣春囊命王熙凤搜查大观园, 搜到袭人一无① ② 所获;到了晴雯时,晴雯不满地将箱子掀开一倒;到惜春处,王善保家的却被扇了 ③一巴掌。得知司棋和表哥潘又安在大观园私通,她们便把晴雯、司棋等人赶出贾 ④府。 后晴雯自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