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块热处理工艺的要点在于:尽量减少残余奥氏体量,增加马氏体的正方性以及减小残余应力。
7. 常见热处理缺陷
1) 过烧 由于加热温度过高,出现晶界氧化,甚至晶界局部熔化,造成工
件报废。 2) 粗大魏氏组织 退火或正火钢中出现粗大魏氏组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加
热温度过高所造成的。为了消除魏氏组织,可以采用稍高于Ac3的加热温度,即使先共析相完全溶解,又不使奥氏体晶粒粗大,而根据钢的化学成分采用较快或较慢的冷却速度冷却。 3) 裂纹 淬火温度过高,回火不足可造成工件残余应力大,即使在合理的
磨削条件下也可能产生磨削裂纹,这种裂纹相对于纯粹的磨削裂纹来说一般较稀疏,也较宽而深。较严重的网状碳化物和材料导热性差都能促进磨削裂纹的产生。
钢中残余奥氏体在磨削时可能转变成淬火马氏休,较脆。所以残余奥氏体量多的工件在磨削时容易发生磨削裂纹。
工件硬度与磨削裂纹的形成有关,硬度小于55 HRC 的工件虽可能发生烧伤但产生磨削裂纹的情况极少,60HRC以上的工件,都会使磨削裂纹发生的可能性大为增加。磨削裂纹多在表面发生变色后才出现,烧伤前很少开裂。
4) 变形(翘曲):各道冷、热加工工序都应尽量减少引入的应力,在磨削之
间插入人工时效。另外,应特别强调磨削过程中应经常翻面,注意使零件正反两面的磨削量基本一致,使两面引入的磨削应力尽量达到平衡。
参考文献
[1]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专业分会《热处理手册》编委会.热处理手册(第2卷典型零件热处理).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8
11 11
总 结
课程设计是大学期间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通过课程设计让我们得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切实体会,在课程设计中我们所学的课程知识得到了综合性的运用。
我们这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CA8480轧辊车床主轴和淬火量块热处理工艺的设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课程设计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加强,由于课本上的知识太多,平时课间的学习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各个零件的功能,而且考试内容有限,所以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热处理相关的知识,并且对于热处理过程有了更多的认识。
这次课程设计,过程曲折可谓一语难尽。在此期间我们也失落过,也曾一度热情高涨。从开始时满富盛激情到最后汗水背后的复杂心情,点点滴滴无不令我回味无长。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懂得了生活就是这样,汗水预示着结果,也见证着收获。劳动是人类生存生活永恒不变的话题。设计确实有些辛苦,但苦中也有乐,而且设计也是一个团队的任务,一起的工作可以让我们有说有笑,相互帮助,配合默契,多少人间欢乐在这里洒下,大学里几年的相处还赶不上这十来天的合作,我感觉我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更加近了;我想说,确实很累,但当我们看到自己所做的成果时,心中也不免产生兴奋。我们不断的反问自己。也许有人不喜欢这类的工作,也许有人认为设计的工作有些枯燥,但我认为无论干什么,只要人生活的有意义就可。社会需要我们,我们也可以为社会而工作。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必要失落呢?于是我们决定沿着自己的路,执着的走下去。
同时我认为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团队需要个人,个人也离不开团队,必须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某个人的离群都可能导致导致整项工作的失败。设计中只有一个人知道原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每个人都知道,否则一个人的错误,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工作失败。团结协作是我们设计成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保证。而这次课程设计也正好锻炼我们这一点,这也是非常宝贵的。
12 12
评 语 指 导教师评语及设计成绩 课程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 日期: 年 月 日
13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