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和思考
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我们于2009年6月18日至28日,对天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通过走访、座谈、实地察看等方式重点调查了麦积区麦积镇后川村、麦积区党川乡党川村、武山县四门镇三衙村、甘谷县六峰镇中洲村、清水县郭川乡宋川村、清水县山门镇马堡村、张家川县大洋乡豁岘村等8个新农村示范村的情况。总体印象是,通过3a多的努力,各示范村新农村建设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示范村基本情况
调研的8个村都坚持以生产发展为主线,产业开发为基础,农民增收为目标,乡风文明为灵魂,村容整洁为亮点,管理民主为保障,认真落实建设项目。其中,武山县四门镇三衙村、清水县山门镇马堡村、张家川县大洋乡豁岘村属异地搬迁村,麦积区党川乡党川村属灾后重建村,清水县郭川乡宋川村属旧庄改造村,秦安县刘坪乡杜寨村属浅山干旱农业示范基地。各村结合各自实际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路子。主要做法有:
1.1规划先行,因地制宜
针对农村耕地乱批、房屋乱建等情况,为彻底解决规划脱离实际、可操作性差、编制手段和方法滞后、群众对规划认知水平不高等问题,我市坚持全盘规划,在建设上不留遗憾。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高标准要求各示范村的村庄规划工作。规划既考虑了各村经济情况、自然条件、村落大小等因素,尊重客观实际,以人为本,不大动手笔,又彰显地方特色,力求实现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不搞齐步走与一刀切。如杜寨村突出浅山干旱农业示范园建设,麦积区麦积镇后川村突出旅游业发展,甘谷县六峰镇中洲村突出郊区型农业发展等。
1.2培植农业主导产业
各村结合实际,发挥各自优势,大力培植适合本村发展的农业主导产业。麦积区麦积镇后川村以旅游业为依托,发展了农家乐、运输业和劳务输出;秦安县刘坪乡杜寨村发挥当地的自然条件,创出了“山地日光温室+水窖+沼气+养殖+果品蔬菜冷藏库”五位一体的浅山干旱农业示范模式;麦积区党川乡党川村依托宝天高速公路,发展以“农家乐” 为主的生态旅游业;甘谷县六峰镇中洲村离县城近,人多地少,充分发挥土地产出是他们的唯一出路,大力发展优质高效蔬菜种植,并建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清水县郭川乡宋川村发展了以苹果为主的种植产业;张家川县大洋乡豁岘村发展了以牛羊为主的养殖业。另外,劳务输出也是各示范村的一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