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①认购人的负担能力 ②政府偿债能力 ③国债的使用效益、方向和结构 简述国债的功能
1) 弥补财政赤字
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不会影响经济发展,产生的副作用也较小。这是因为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的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国债的认购遵循自愿的原则。
国债弥补赤字的负面影响:
A. 财政赤字过大,形成债台高筑,导致财政收支的恶性循环;
B. 社会的闲置资金有限,国家集中过多会侵蚀经济主体的必要资金,降低社会的投资
和消费水平。
2) 筹集建设资金
政府发行公债有明确的目的和用途,公债资金用于经济建没。即使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公债没有具体的规定,但财政赤字本身就具有生产性。 3)调节经济运行,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
国债资金用于投资或消费.就会改变社会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国债发行规模也具有稳定宏观经济的作用。(纲P444) 简述国债市场的组成及其作用
1)组成
在证券市场中进行的国债交易,包括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前者是国债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初始环节;后者国债二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第二阶段。 2)功能
①实现国债的发行和偿还
国家采取固定收益出售和公募拍卖方式在国债市场中完成发行和偿还国债。 ②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
国债市场中的各种交易,都是社会资金的再分配过程,使社会资金的配置趋向合理。若政府直接参与国债交易,就可以发挥诱导资金流向和活跃证券市场的作用。 ③发达国家的国债大部分是通过国债市场发行和偿还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重视国债市场的作用,并逐步建立起适应本国国情的证券、国债市场。(纲P447) 国家预算&国家预算原则
1)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国家预算包括多种预算形式和预算方法;国家预算一般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 2)国家预算原则
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是制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 ①公开性。
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公之于众,让民众了解财政收支情况.并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 ②可靠性
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资料确实。不得假定、任意编造。 ③完整性
第 9 页 共 15 页
财政学
④统一性
⑤年度性。预算年度,是指预算收支的起讫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纲P448) 国家预算法&指导思想
1)国家预算管理的法律规范,是组织和管理国家预算的法律依据。任务是规定国家立法机关和政府执行机关、中央与地方、总预算和单位预算之间的权责关系和收支分配关系。
2)指导思想:
①强化预算管理的法律约束力,使预算收支真正成为法令性的刚性指标 ②明确预算管理职权,规范预算管理秩序
③把加强预算管理与促进改革、发展经济紧密结合
④把法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结合 如何理解财政平衡&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之间的关系)
1)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这种收支对比关系不外乎三种结果:一是收大于支有结余;二是支大于收有逆差,即赤字;三是收支相等。 2)对财政平衡不能作绝对的理解
①略有结余或略有赤字都应视为基本平衡,财政平衡追求的目标是基本平衡或大体平衡。 ②研究财政平衡要有动态平衡的观点,不能局限于静态平衡。 ③研究财政平衡要有全局观点,不能就财政平衡论财政平衡。 ④财政平衡可以从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分别考察。(纲P454) 3)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
① 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研究财政平衡,就财政本身研究财政平衡难以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② 是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一种手段。国民经济目标是大体平衡,财政平衡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实现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③ 财政平衡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
财政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此财政平衡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纲P455) 简述造成财政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1)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这种收支对比关系不外乎三种结果:一是收大于支有结余;二是支大于收有逆差,即赤字;三是收支相等。
2)财政不平衡具有必然性,既有经济原因、又有制度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冲击、无弹性税制、国企经营状况、意外事件等。 ①外部冲击:来自国际的影响,是一国不能左右外部事件。 ②无弹性税制
无弹性税制是指税收的收入弹性小于1,在无弹性税制下,随着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税收收入占GDP的比率下降,而财政支出反而增加。所以,相对减少的税收收入与绝对增加的财政支出不匹配,导致财政不平衡。 ③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
国有企业的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的平衡状况。 ④)意外事件
第 10 页 共 15 页
财政学
预算赤字
在某一财政年度.政府计划安排的总支出超过经常性收入并存在于决算中的差额。它有两个含义:(1)赤字不仅表现在预算的执行结果上,而且政府在安排国家预算时,就已经有计划、有目的地留下赤字缺口。(2)这种赤字虽然是计划安排的,但这种赤字计划可能是有目的地要实施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者是由于支出具有强烈的刚性,在税收上不去的情况下,被迫留下的赤字缺口。 赤字依存度和赤字比率
衡量财政赤字规模的两个指标。前者是指当年财政赤字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说明一国在当年的总支出中有多大比例是依赖赤字支出实现的;后者是当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说明一国在当年以赤字支出方式动用了多大比例的社会资源。 预算外资金
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的、允许地方财政部门和由预算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简单地说,预算外资金是属于不纳入国家预算的一种财政性资金。 预算管理体制
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各种制度的总称。它是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以及实施预算监督的制度依据和法律依据,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 免费搭车
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如果每个人都想成为免费搭车者,这种公共物品也就无人提供。 投票规则
投票规则有两类,一是一致同意规则,二是多数票规则。前者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后者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半数以上投票人赞同。 寻租行为
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获得某种垄断权或特许权,以赚取超常利润(租金)的行为。寻租行为越多,社会经济资源浪费越大。
外部效应
一个消费者或生产者对其他消费者或生产带来利益而未得到补偿或造成损失未予补偿的现象。带来利益的外部效应称为正外部效应(或外部经济),造成损失的外部效应称为负外部效应(或外部不经济)
第 11 页 共 15 页
财政学
购买性支出 & 转移性支出
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等活动的支出。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
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支出(补助、捐赠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简述题
1.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
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它具有以下的特征:
① 非加总性 ② 无差异性
③ 代价的不对称性 ④ 外部性
⑤ 社会剩余产品性
((1)共同需要,它不是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2)共同享用,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3)享用公共物品无须付出任何代价(4)在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外部效应产生的结果时,需要由政府通过财政渠道来解决。)
2.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1) 垄断 2) 外部效应 3) 公共物品 4) 信息不充分 5) 收入分配不公 6) 经济波动
3.阐述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失灵原因的分析
由于政府活动自身的问题,政府活动不一定能矫正市场失灵,有时甚至造成更大的浪费。原因包括政府决策的无效率、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和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
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政策: ①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②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③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3)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缺乏竞争、缺乏激励 ①缺乏竞争导致的无效率。
②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导致的无效率。 4)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一些政府的干预形式,为寻租行为创造了条件。这是因为在这种制度安排下,政府人为
第 12 页 共 15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