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布洛卡(B)威尔尼克
(C)书写性言语( D)视觉性,言语
122.视觉性言语中枢受到损伤的病人( D)。 (A)不能写字、画画了(B)听不懂别人说的话了 (C)说话发生了困难(D)理解字词的含义发生了困难
123.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叫( D)。 ( A)创造性忠维( B)理想 (C)表象( D)想象 124.想象可以分为( A)两种。
(A)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B)梦和幻觉 (C)理想和空想(D)积极想象和消极想象
125.看了《阿Q正传》后,头脑里可以呈现出阿Q的鲜明形象,这是( D)。 (A)元意想象(B)幻想 (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
126.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 A)。 (A)幻想(B)幻觉 (C)梦(D)妄想
127.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是( A)最主要的特点。 (A)意识(B)注意 (C)认识(D)知觉
128.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 B)个阶段。 (A) 3 (B) 4 (C) 5 (D) 6
129.梦境出现在睡眠的( D)阶段。 (A)初期(B)中期 (C)晚期(D)快速眼动
130.从入睡到醒来的过程中,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时间( B)。 (A)越来越短(B)越来越长
(C)呈倒U型变化( D)呈U型变化
131.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就是( B)。 (A)认知(B)注意 (C)意志( D)想象 132.注意是一种( A)。
(A)心理活动的状态(B)心理过程 (C)认识过程(D)认知过程
133.学生正在专心昕讲,门眶当一声响而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是( A)。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注意的转移
134.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 A)。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能力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分散 135.简单任务下,注意的广度是( D)个项目O (A) 4 - 6 (B) 5-7 (C) 5士2 (D) 7±2
136.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叫( A)。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能力 (C)注意的持续性( D)注意的起伏
137.在注意稳定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周期性增强和减弱的现象叫( C)。 (A)注意的周期(B)生物节律 (C)注意的动摇( D)注意的循环
138.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元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叫( D) 0
(A)注意的转移(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范围(D)注意的分散
139.由于任务的变化4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叫( C)。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起伏
140.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这是( C)。 (A)注意的转移(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动摇 141.需要是( D)。
(A)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B)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C)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
( D)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142.从需要产生的角度,可把需要分为( A)。
(A)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B)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C)兴趣和爱好(D)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143.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把需要分为( B)。
(A)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B)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C)兴趣和爱好(D)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144.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的社会需要又叫( D)。
(A)尊重的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 (C)缺失性需要(D)获得性需要
145.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就是( B)。
(A)需要(B)动机 (C)意志( D)情绪
146.由生理需要引起的,推动个体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叫( A)。 (A)内驱力(B)诱因 (C)情绪(D)兴趣
147.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 B)。 (A)内驱力(B)诱因 (C)需要(D)爱好 148.动机是在( A)的基础上产生的。 (A)需要( B)兴趣 (C)爱好(D)定势
149.按照动机产生的根源,可把动机划分为( A)。
(A)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B)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C)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D)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150.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是按照( B)作为标准区分出来的。 (A)动机产生的根源 (B)别是否能意识到自己的活动
(C)由内在需要还是由外部环境引'起来的 (D)由兴趣还是由定势的作用引起来的 151.定势往往是一种( B)。
(A)有意识动机(B)无意识动机 (C)内在动机(D)外在动机 152.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叫( A)。 (A)兴趣(B)情绪 (C)态度( D)爱好
153.当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便成了( C)。 (A)中心兴趣(B)直接兴趣 (C)爱好( D)癖好
154.马斯洛把人对秩序、稳定、免除恐惧与焦虑的需要叫( B)。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爱和归属的需要
\衣食足而知荣辱\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即人的需要具有( C)。 (A)整体性(B)选择性 (C)层次性(D)动力性
156.马斯洛把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即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需要叫( D)。
(A)安全的需要(B)爱和归属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57.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境界是( C)。
( A)每个人都能达到的(B)大多数人都能达到的 (C)少数人能够达到的( D)没有人能够达到的 158.情绪和情感是以( B)为中介的一种反映形式。 (A)认识过程(B)需要 (C)动机( D)人格
159.情绪和情感是以( C)为其反映形式的。
(A)形象(B)概念 (C)内心体验或感受( D)外在表现 160.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叫( D)。 (A)激情(B)表征 (C)应激( D)表情
161.情绪和情感可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 D)的功能。 (A)适应(B)动机 (C)组织( D)信号
162.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调节和促进活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则可以破坏和瓦解活动,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 C)的功能。 (A)适应(B)动机 (C)组织(D)信号
163.詹姆斯一兰格情绪外周理论认为( D)。
(A)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B)认知在情绪的发生中起着决定的作用
(C)情绪与动机有密切的联系 ( D)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164.汤姆金斯和伊扎德提出的情绪理论叫情绪的( D)理论。 (A)外周(B)丘脑
(C)认知( D)动机一分化
165.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A )的特性。 (A)两极对立(B)不可调和 (C)关联(D)物极必反
166.增力和减力是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从( C)上度量的表现。 (A)激动度(B)紧张度 (C)动力性(D)强度
167.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把情绪分为( C)。
(A)生物情绪和社会情绪(B)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C)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D)情绪状态和高级情感
168.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 A)。 (A)情绪的基本形式(B)情绪状态的基本形式
(C)复合情绪的不同种类(D)情绪和情感变化的几种维度
169.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进行的划分叫( C)。 (A)基本情绪(B)复合情绪 (C)情绪状态(D)情感的种类
170.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 A)。
(A)心境、激情、应激(B)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C)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D)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171.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叫( A)。 (A)心境(B)情感 (C)激情(D)美感
172.强烈的、爆发式的以及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叫( A)。 (A)激情(B)应激 (C)心境(D)道德感
173.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叫( B)。 (A)激情(B)应激 (C)妄想( D)幻觉
174.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分为( A)。
(A)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B)初始阶段和结果阶段 (C)酝酿阶段和行动阶段(D)行动阶段和完成阶段
175.在遇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所体验到的动机冲突属于( A)。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176.在两个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目标的时候所体验到的动机冲突属于( B)。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
177.想吃糖又怕胖,想、考个好学校,又怕报名的人太多,竞争太激烈而考不上的矛盾心理就是动机的( C)。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
178、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均有利,也都有弊,权衡利弊而拿不定主意是的矛盾心理是(D)。
(A)双趋势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179、和意志自觉性相反的品质是(A)。
(A)受暗示性 (B)优柔寡断 (C)虎头蛇尾 (D)任性 180、和意志果断性相反的品质是(B).
(A)受暗示性 (B)优柔寡断 (C)虎头蛇尾 (D)任性 181、和意志坚韧性相反的品质是(C).
(A)受暗示性 (B)优柔寡断 (C)虎头蛇尾 (D)任性 182、和意志自制性相反的品质是(D).
(A)受暗示性 (B)优柔寡断 (C)虎头蛇尾 (D)任性 183、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叫(C)。 (A)意志 (B)情感 (C)能力 (D)智力
184、从事任何活动都别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叫(D)。
(A)意志 (B)情感 (C)能力 (D)智力
185、在组成智力的各种因素中,代表智力发展水平,组成智力的支柱和核心的因素是(C)。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186、按照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氛围(B)等层次。 (A)知识、技能、才能 (B)能力、才能、天才 (C)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 (D)能力、智力、智能
187、按照能力的构造,可把能力分为(C)。 (A)能力、才能和天才
(B)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C)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D)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188、按照能力和先天禀赋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把能力分为(C).。
(A)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B)创造能力和模仿能力 (C)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D)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189、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较少依赖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取决于个人禀赋的能力叫(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