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与解剖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美术教育 总学时:3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透视与解剖》是美术基础教学中技法理论之一,是美术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每一位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他们能很快地判断所画对象线与面应该产生的透视变化及物体在不同空间位置所表现出来的透视特点。另一方面,了解认识人体的基本形体结构及表层肌肉的形状特点等。结合这些理论基础知识自觉地进行相关的写生、美术创作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与水平。从而达到完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为以后专业良性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从视觉近距远阔的观察转换辨证关系中,从广义上将东西方有关绘画透视
观念、理论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比较、研究。
(二)掌握透视学近大远小与消失的绘画理论,学会把握基本形体变化的造型能力,
培养灵活运用透视规律,创造性组织画面空间的构图能力。
(三)了解人体的基本形体结构,认识体内骨骼和主要表层肌肉,掌握影响外形的骨
点和一些结构,熟悉他们的构造、形状及作用。
(四)感受透视理论和解剖知识在实践操作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掌握基本理论,加强对绘画的认识,提高技能技巧及指导中小学教学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透 视 编
(一)透视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透视图的形成:绘画与透视的概念及关系;有关画面、视平线、距点等概念;
两种观察方法与两种投影方法。
2、视域、画面:视域的概念;视点与实际画面的距离;视点与物体的观察距离。
3、近大远小与消失:景物的深度变化与近大远小;直线的视觉分类(原线、变
1
线)与透视变化;视点与灭点的关系。
4、视点位置与构图:视位上下、左右前后的变化;视位与物体的方位关系。 教学要求:
1、掌握绘画与透视的概念及关系,理解画面、视平线、距点、视域圈等概念,了解两种观察方法与两种投影方法。
2、理解视域的概念,记住60度视域圈的作用。了解视点与实际画面的距离,掌握视点与物体的观察距离。
3、认识景物的深度变化与近大远小,掌握原线与变线的概念,记住三类七种直线的名称、状态、消失方向。掌握灭点形成的原理。 4、了解视位上下、左右、前后的变化。 (二)视觉运动中的几种单视域空间 教学内容:
1、平视一点消失单视域空间:平行透视的概念、状态及特点,平行透视图作法、图例分析。
2、平视二点消失单视域空间:成角透视的概念、状态及特点,成角透视图作法、图例分析。
3、平视单视域空间的倾斜消失:倾斜透视的形成及消失特点。
4、倾视二、三点消失单视域空间:倾视视域的形成、分类及特点;俯仰透视图作法及应用分析。 教学要求:
1、掌握平行透视的概念、特点、立方体透视图作法及画法运用,了解平行透视图例分析。
2、掌握成角透视的概念、特点及测点作法,了解成角透视图例分析。 3、了解平视倾斜透视的形成,掌握平视倾斜的消失特点及运用。
4、了解俯仰视域的特征与灭点,掌握俯仰透视分类、特点及透视图作法,并能应用于写生绘画中。
(三)曲线透视 教学内容:
1、曲线透视画法:曲线的概念,圆形透视图作法及特点。 2、曲线透视运用:圆形透视及任意曲线透视的运用。
2
教学要求:
1、了解曲线的概念,掌握圆形透视图作法及圆形透视变化特点。 2、掌握圆形透视的运用,了解任意曲线透视的运用。
解 剖 编
(一)概论 教学内容:
1、人体的比例、体型及部位:人体的比例、体型及解剖的部位区分。 2、人体概况:人体的骨骼、主要关节及肌肉。 教学要求:
1、掌握人体的比例、体型及解剖的部位区分; 2、掌握人体的骨骼、主要关节,了解表层主要肌肉。 (二)头部和躯干 教学内容:
1、头部的结构:头部的骨骼、形体结构、肌肉与五官的结构、比例、特征及画法。
2、头部的运动和形状:头部的运动、面部表情及形状类别。 3、躯干:躯干的骨骼、肌肉、形体结构、比例和运动。 教学要求:
1、掌握头部的骨骼名称及形体结构,认识头部的肌肉,掌握五官的结构、比例、特征及画法。
2、了解头部的运动、面部表情及形状类别。
3、掌握躯干的骨骼、主要肌肉、形体结构,认识躯干的比例、性别、年龄差别及运动的基本规律。
(三)上肢部 教学内容:
1、上肢的结构:骨骼、关节、主要肌肉及形体结构。 2、手部的结构:手部骨骼、肌肉及动态。 3、上肢的比例和运动:比例及运动规律。 教学要求:
3
1、掌握上肢骨骼、关节、主要肌肉及形体结构。 2、掌握手部骨骼及手的动态,了解其肌肉。 3、了解上肢的比例及运动规律。 (四)下肢部 教学内容:
1、下肢的结构:骨骼、关节、主要肌肉及形体结构。 2、足部结构:足的骨骼、肌肉及动态。 3、下肢的比例和运动:比例及运动规律。 教学要求:
1、掌握下肢骨骼、关节、形体结构,了解其主要肌肉。 2、掌握足的骨骼,了解其肌肉及动态。 3、了解下肢的比例及运动规律。 (五)人体动态 教学内容
1、人体动态的结构关系:一竖、二横、三体积、四肢及人体重心。 2、人体动态分析:人体的动态特征及韵律。 教学要求
1、了解人体的一竖、二横、三体积、四肢及重心关系。 2、了解人体的动态特征及韵律。
四、教学实施 A、学时安排:
本课程共36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该内容分为两学期完成。《透视》安排在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9个周完成;《解剖》安排在第三学期,每周2学时,9周完成。各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数分配如下:
透 视 编
(一)透视的基本概念
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与有关概念 2课时 2、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2课时 3、近大远小与消失 1课时 4、视点位置的选择与构图 1课时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