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汇东高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第3章 项目需求分析
根据对我区城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有关需求调查分析,各职能部门都不同程度、不同侧重地对建设自贡市汇东高新区数字化城管网络平台有需求,大部分单位都有与其他部门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迫切要求。
3.1 总体需求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功能的不断强化,城市管理面临的新课题越来越多,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效率和水平,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既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快推进城市进程的内在要求。
第一个方面是促进“大城管”格局的形成,解决多条块协同工作的问题。城市管理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协调、配合的流程、环节较多,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做为城市管理的牵头部门,如何打造城市管理的规范流程;同时借助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如何实现城市管理的应急指挥调度,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该考虑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方面是为城市管理的评价监管工作提供信息支撑。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需要解决各种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例如:协调层级较多,效率难以提高问题;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问题;管理机制不健全问题;信息滞后,管理被动后置问题;联动机制不健全问题;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的设计,以数据说明问题,建立基于数据的评价奖惩措施,是数字城管系统应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第三个方面是为城市管理提供先进的管理手段。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最根本还在于城市管理问题能够及时和主动的得以处置。因此在强化联动机制和评价考核体系的同时,汇东高新区需要在市容管理、广告管理、快速执法、协同办公等方面加强监管手段,实现主要城市管理问题的快速处置。
12
自贡市汇东高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3.2 体制和运行模式建设与需求分析
体制和运行模式建设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系统得以良好运行的基础。主要包括机构设置与管理、运行流程的制定、处置标准的制定、评价体系的建立。 3.2.1
机构设置与管理
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两个轴心的管理体系”因此,机构建设是数字城管模式的重中之重,根据汇东高新区实际管理需要,设立监督指挥中心。
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作为城市管理信息的集散中心和呼叫中心,可代表政府监督各专业部门、街道(乡镇)和公共服务企业的工作情况,评价数据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监督指挥中心通过来自遍布全区的城市管理执法队员、监督员队伍、12319呼叫平台和视频监控系统的信息报告,实施全方位、全时段的即时监控,动态掌握城市管理现状、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监督评价政府专业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对城市部件、事件的处理情况,同时还可在优化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城市规划、社会管理等方面起到信息收集、统计、分析的作用。
在机构设置和管理方面,需要着重考虑监督指挥中心如何设置。监督指挥体系是采用何种管理模式;如何设置监督指挥中心的部门、人员的组成。 3.2.2
运行流程的制定
城市管理流程是在“两个轴心”管理体系下的具体办事流程,这一流程的主要参与者是监督员、监督指挥中心岗位人员和专业部门(包括街道、社区等)。标准流程的业务阶段可划分为以下六个阶段:信息收集阶段、案卷受理阶段、任务派遣阶段、任务处理阶段、处理反馈阶段、核查结案阶段。在这六个阶段中,所有参与者各司其职,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闭环流程。
基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标准流程,需要着重考虑如何打造适合汇东高新区城市管理实际的区、街道、社区的管理流程;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系统设计,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快速处置流程、督办管理流程、考核评价流程,使得流程的覆盖
13
自贡市汇东高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范围既全面又高效。 3.2.3
指挥手册的制定
事部件分类和指挥手册是数字化城管的管理依据和处置标准。
本项管理工作需要市(区)政府主管领导牵头,根据建设部标准制定(扩展)当地城市管理问题的大小类标准,并梳理各项小类问题的责任部门和处置时限等内容,使得建成后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能够顺畅运行。
处置标准规定了事部件分类中不同类别问题的处理部门、时限要求和处置完成的规定。
在本项目中,数字政通提供指挥手册的模板,并针对实际情况为制定汇东高新区特色的指挥手册提供合理的建议。 3.2.4
评价体系的建立
数字城管的评价体系通常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内评价和外评价,通过内外评价体系综合的得分将作为各专业部门、监督指挥中心在城市管理中的工作评价成绩。
内评价是指数字城管系统将根据评价系统的各种评价指标,对系统中每一个岗位、角色、部门的工作业绩进行统计和综合评价,根据不同的考核结果可以直观地反映出部门、岗位、区域、角色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考核评价结果可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外评价是指社会公众、问题上报单位和人员通过问卷调查、门户网站等渠道,采用投票的方式反映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形成系统外部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评价结果。
3.3 应用系统需求分析
3.3.1
系统功能要求
应用系统的设计应完全符合国家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CJJ/T106-2005),基础模块包括无线数据采集、监督中心受理、协
14
自贡市汇东高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同工作、大屏幕监督指挥、综合评价、地理编码、应用维护、基础数据管理和数据交换。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应充分结合汇东高新区本地城市管理特点,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其它资源,实现城市管理系统与这些资源的结合应用。并结合城市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功能方面的拓展创新。需要拓展的系统包括:移动督办子系统、公众服务子系统、车载GPS监控定位子系统。 3.3.2
系统培训需求
对于任何项目的实施,人员素质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保证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在建成后能够顺利运行,承建单位将提供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培训。
1、数据普查人员培训
数据普查人员的培训直接关系到采集数据的质量,因此必须对全体普查人员进行系统而专业的理论与操作培训。在明确普查任务和重要性的基础上,使他们具有扎实的部件管理的理论只是和对仪器操作的熟练掌握。
普查人员的培训主要包括:理论知识的培训,仪器操作培训和实地踏勘。 2、监督员培训
监督员是系统有效运作的重要支撑。人员本身技术水平一般不高。为使他们正确、有效地使用信息采集器,应对他们进行相关的理论培训和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培训、操作技能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3、各专业单位人员培训
各专业部门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业务运行中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对专业部门进行如下的培训:
a)基础培训,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系统与日常业务管理的关系,了解系统运行环境、初步了解通过系统进行日常工作的操作步骤和如何使用《用户操作手册》,日常工作常见问题分析;
b)协同工作子系统功能培训:我的案卷,移交卷、存档案卷,缓办案件,地图的操作使用等独立功能模块使用的培训;
c)查询统计功能培训。
4、“监督指挥中心”操作人员培训
监督指挥中心的操作人员,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运行中的责任非常重大。对于系统操作人员的培训,应包括城市单元网格管理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