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02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7 2:11:1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02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精品资料

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基本内容 重点和难点

典型例题分析 习题 一。基本内容

1. 学习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

2. 熟练掌握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零点与极点; 3. 了解非线性数学模型线性化的方法; 4. 熟练掌握典型环节的数学模型及特点;

5. 熟练掌握结构图的绘制和等效方法及梅逊公式的应用。

掌握这些重点内容的目的是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现将求解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图示如下:

工作原理图结构图信号流图系统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系统时域响应表达式

二.重点和难点

1.数学模型

研究一个自动控制系统,除了对系统进行定性分析外,还必须进行定量分析,进而探讨改善系统稳态和动态性能的具体方法。因此首先需要建立其数学模型—描述系统运动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数学模型有多种形式,如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结构图、信号流图、频率特性及状态空间描述等,本章主要介绍三种,即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结构图。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4

精品资料

2.控制系统的动态微分方程式的列写

常用的列写系统或环节的动态微分方程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机理分析法,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如力学﹑电磁学﹑运动学﹑热学等)来编写。另一种方法是实验辩识法,即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编写。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由于机理分析法是基本的常用方法,本章着重讨论这种方法。

列写元件微分方程式的步骤可归纳如下:

(1)根据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确定其输入量和输出量;

(2)分析元件工作中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或化学规律,列写相应的微分方程;

(3)消去中间变量,得到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即数学模型。

一般情况下,应将微分方程写成标准形式,即与输入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的右端,与输出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的左端,方程两端变量的导项均按降幂形式排列。

3.传递函数

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目的是为了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利用拉氏变换能把以线性微分方程式描述系统的动态性能的数学模型,转换为在复数域的数学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5

精品资料

模型——传递函数。传递函数不仅可以表征系统的动态性能,而且可以用来研究系统的结构或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经典控制理论中广泛应用的频率法和根轨迹法,就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传递函数是经典控制理论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

(1)定义

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传递函数一般表达式为

C(s)b0sm?b1sm?1???bm?1s?bmG(s)??

R(S)a0sn?a1sn?1???an?1s?an(2)性质

传递函数具有以下性质:

①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具有复变函数的所有性质。

m?n且所有系数均为实数。

②传递函数是系统或元件数学模型的另一种形式,是一种用系统参数表示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它只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结构和参数,而与输入量的形式无关,也不反映系统内部的任何信息。

③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有相通性。只要把系统或元件微分方程中各阶导数用相应阶次的变量s代替,就很容易求得系统或元件的传递函数。

④传递函数G(s)的拉氏反变换是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g(t)。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6

精品资料

g(t)是系统在单位脉冲?(t)输入时的输出响应。此时R(s)??[?(t)]?1,故

g(t)=?-1[C(s)]=?-1[G(s)R(s)]=?-1G(s)

对于简单的系统或元件,首先列出它的输出量与输入量的微分方程,求其在零初始条件下的拉氏变换,然后由输出量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即可求得系统的传递函数。对于较复杂的系统或元件,可以先将其分解成各局部环节,求得环节的传递函数,然后利用本章所介绍的结构图变换法则,计算系统总的传递函数。

(3)典型环节

自动控制系统是由若干个典型环节有机组合而成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分别为:

比例环节 G(s)?K

1 Ts?11积分环节 G(s)?

Ts惯性环节 G(s)?微分环节 G(s)??s

2?n1?2振荡环节 G(s)?22 2Ts?2T?s?1s?2??ns??n延迟环节 G(s)?e??s

4.系统结构图及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

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图,其方框间的连接必然是错综复杂的,为了便于分析和计算,需要将结构图中的一些方框基于“等效”的概念进行重新排列和整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7

最新02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vzmm6xhhf8c83h0epna2cg5h8ins2016d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