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2.主要步骤流程图
2.1设置路由器、交换机的主机名和密码
开始 登录 特权模式 全局配置模式 设置hostname 设置enable password 设置login password 设置telnet password 保存 再次进入路由器 能否正确输入 N Login Password Y N 能否正确输入 Login Password Y 结束
10
2.2路由器配置
开始 登录 特权模式 全局配置模式 进入路由器 进入交换机 设置端口IP 设置IP地址 设置带宽和令牌环速度 设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设置网关 保存 连接各个主机,并查看能否能ping通过 N Y 结束 11
五.实验总结
5.1 关键技术总结
子网掩码: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地址,用于指明IP地址的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所在的子网,以及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的位掩码,即将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因此子网掩码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
静态路由:静态路由是手动配置的路由信息,每当网络的拓扑结构或者链路状态发生变化,就需要重新设置一次路由表中相关的路由信息。静态路由信息在缺省情况下是私有的,不会传递给其他的路由器。静态路由由IP地址、子网掩码和下一跳地址组成。
动态路由:动态路由是与静态路由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指路由器能够根据周围的路由器之间的交换的特定路由信息,自动建立属于自己路由表。并且每当网络的拓扑结构或者链路状态发生变化,路由器的路由表能够自动调整,如果节点发生故障,动态路由可以自己选择最佳的路由并转发报文。本次实验主要运用的动态路由是路由信息协议(RIP),它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是因特网的标准协议,其最大优点就是实现简单,开销较小。
访问控制列表:访问控制列表是应用在路由器接口的指令列表。这些指令列表用来告诉路由器接收和拒绝哪些数据包。并且这些指令可以由类似于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等的特定指示条件来决定。访问控制列表可以控制网络流量、流向,作为外网进入内网的第一道关卡,它还能保护网络设备、服务器。
5.2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运用了路由仿真软件CCNA Network Visualizer 6.0,在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拓扑中,根据Cisco路由器的指令集,设置了多个路由器的主机名、enable password,通过对路由器的IP、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及访问控制表的设置,成功使主机进行通信,之后修改配置交换机的参数,在这次实验过程中,了解到ACL访问控制列表就是包过滤,根据数据包包头的信息,有选择性的过滤数据包。通过这个协议的配置,就可以过滤掉一些不需要的垃圾信息,可以更好的助于我们网络的通信。这次实验另外带给我启示就是要足够耐心、细心和团队意识。理论一定要付诸于实践,仿真只是一个方面,在刚进行实验的时候,路由器接口都连错了,导致实验无法进行。
总之这次将理论用于实践的过程使我进一步增强了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极大提高了自己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最后,感谢老师在课程中的帮助。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