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肖邦舞曲看肖邦的民族情感
1253918 颜毓婷
目录
引言-------------------------------------------3 1 肖邦生平综述---------------------------------3 2 从波兰舞曲看肖邦的民族情感-------------------3 2.1 波兰舞曲综述-----------------------------3 2.2 早期波兰舞曲-----------------------------4 2.3 成熟期波兰舞曲---------------------------4 2.4 晚期波兰舞曲-----------------------------5 3 从玛祖卡舞曲看肖邦的民族情感-----------------5 4 从圆舞曲看肖邦的民族情感---------------------5 5 结语-----------------------------------------6 参考文献----------------------------------------7
2
【引言】
众所周知,在肖邦的作品中主要以爱国思想为主题,作品中所体现的史诗性、戏剧性、斗争性、叙事性和英雄性等都表现了一个国家民族的热情、真挚、坚强、英勇的精神,本文将主要就肖邦的波兰舞曲,并辅之以玛祖卡舞曲以及圆舞曲对肖邦的民族情感进行分析与阐述。
1. 肖邦生平综述
肖邦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了他的艺术天赋,幼年学习钢琴,7岁即可写乐谱,8岁时公开演奏,到了1829年他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的时候,波兰的民间音乐、意大利歌剧的美声和胡迈尔的风格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他出生的时段,正值波兰民族运动走向高潮的年代。他积极参与华沙的音乐生活,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这些都对青年肖邦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这一时期的肖邦在思想上又深受民族解放运动和文学的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些特征我们可以在他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到。而1830年肖邦怀揣着故乡波兰的泥土离开华沙出国深造,从此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着的祖国。1931年9月,肖邦在去巴黎的路上,听到了华沙起义失败、陷落的消息,他在精神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内心感到无限的悲痛,这些都在他当时的创作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波兰最具爱国主义情怀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内心深处具有两重性:与生俱来的高贵性和祖国沦亡的屈辱感。肖邦在钢琴方面表现出他卓越的才华,他的创作几乎都为钢琴而写,而且所创作的钢琴曲几乎涉及每一体裁,在他创作的钢琴曲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得流露出他本人和所有流亡者对祖国的热爱。
2. 从波兰舞曲看肖邦的民族情感 2.1 波兰舞曲综述
波兰舞曲是肖邦最具代表性的体裁之一。这不仅是他最早期的作品,也是他民族意识和情愫体现最强烈的体裁。他所创作的波兰舞曲最为经典,在原有的形式上进行了很多的创新。他一生所创作的17首波兰舞曲大致可以分为早期、成熟期和晚期三
3
个阶段。波兰舞曲经过肖邦的创作使这种体裁获得了宏伟辉煌的性质,也更具民族特色。
波兰舞曲在创作手法上也极具个性,充分显示了广泛的民族特征。其节奏是来自民间舞曲,在创作中肖邦继承和发展了古波兰舞曲的节奏。旋律也是在波兰民间音乐中创造地加深发展,吸取波兰民间音乐中富有特色的旋律因素进行创作,从速度方面看,肖邦的波洛奈兹舞曲中自由速度的运用如同他的其他音乐作品中自由速度的运用一样,都是根源于波兰和斯拉夫民间音乐,从内容上看,波兰舞曲始终与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相联系。[1]
2.2 早期波兰舞曲
在肖邦的青年时代、成年时代和一生中最后几年写的幻想波兰舞曲之间有着特定的区别。肖邦早年创作的波兰舞曲较偏重外在的庄重和华丽。但其早期创作中最成熟的《降E大调华丽大波兰舞曲》以表现出肖邦的独特之处,具有一种民族自豪感,音乐清新而富于光彩,预示了肖邦未来的波兰舞曲的风格。
2.3 成熟期波兰舞曲
19世界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中期这个阶段正是他的祖国华沙起义失败的时期,祖国的悲惨命运使他作为一个漂泊异乡的流亡者更加怀念故土,思念故国的情人和友人。肖邦的思想迅速成熟着,他开始用批评的眼光重新去评价自己的作品,特别是发现了那些作品在思想内容方面的缺陷,并开始寻求更具革命性的波兰舞曲,这使肖邦在创作中出现了新的倾向,这倾向也鲜明地反映在1835年以后他创作的波兰舞曲中。而这个时期他的作品也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充满高昂的爱国主义激情的宏伟诗篇,强烈的民族精神、朴实无华及悲壮宏伟的爱国主义气质充满了整个作品,其中渗透着作者的感情因素,他把波兰人民的英勇、果敢和纯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它散发出沉着、自信、坚决的气息。
《军队波兰舞曲》(1838)则是划分一个时代的分水岭,在这一乐曲中,肖邦的音乐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化,更强烈的戏剧性力量和悲剧性冲突在音乐结构中迸发。肖邦通过一开始进行曲式的主题旋律、节奏充分表达了波兰人民的心声,也是波兰民族气节的象征。作者的民族自豪感也溢于言表。另外它的每一个音、每一个节奏,都闪烁着生命与力的光辉,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波兰民族音乐的特点。
著名的《英雄波兰舞曲》(1842)一曲气势磅礴,一气呵成,有人认为它是作者用来描述十七世纪的一位波兰民族英雄抵抗外敌入侵的光辉史诗,肖邦在这一形象中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