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班币”成为管理班级的好助手
一、缘起
随着年级升高,我明显感觉孩子大了,光靠“哄”已经不足以解决生活中发生的实际的问题了,口头的批评渐渐多了,嗓子说哑了,但是,收到的效果却不见体现,这一直让我很苦恼。无意中,发现了孩子们在课间热衷于玩的角色扮演小游戏,拿着“大富翁”里的一种纸币,进行“买卖”活动。我灵机一动,是否可以在班级里也发行一种这样的纸币,用他来进行看得见的,量化的奖励与惩罚呢?“班币”应运而生。 二、操作方法 (一)获取通道 1.奖惩措施
班级中经过和学生的共同探讨,我们将奖惩措施制定成班规,张贴在班级的公示栏里。奖励具体措施如下:
(1)完成作业书写认真、质量高,将发高质高量奖励金一元。满五元,可在公示栏中敲印章。
(2)每次听写得满分的同学将发满分奖励金一元。加分奖励情况同第1条。
(3)每次背诵课文或段落过关的同学将发背书奖励金一元。加分奖励情况同第1条。
(4)在各科的课堂上表现出色,受到老师重点表扬,将课
堂突出表现奖励金一元,加到十颗元可在公示栏中敲章。 处罚
(1)早晨到学校后,立即把家庭作业从书包里取出,放到桌子的左上角,然后取出语文书进行早读。早读不认真,不能够按照要求,屡次提醒不改正的同学将扣两元。
(2)课堂上与他人说话、打闹,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的同学将被扣两元。
(3)下课的时候与他人打闹、奔跑,说脏话的同学被扣一元。
(4)吃饭的时候不带毛巾、说话,排队说话,把饭菜倒到桶外的同学被扣两元。
(5)做值日的时候不认真,跑到外面去玩的同学被扣两元。 (6)做三操的时候说话、打闹或者不认真做的同学被扣两元。
(7)三项红旗中,如果给班级扣分,直接扣两元。 班规不仅张贴在班级公示栏里,还发到每个学生的手里,大家按照班级的规定,合理的进行奖惩。 2.薪金制度
班级里人人有岗位,人人有事做。有的学生在担任了一段时间小干部后,非常容易骄傲,听不进别的同学的批评,做事没有责任心。针对班级里这样的现象,我给每个岗位都设定了工资。不同的岗位虽然工资有所不同,但是,若没有完成老师交给的任
务,或者违反了班规,“高薪”的同学在惩罚上,扣的工资也要多一些。班级的各个岗位采取聘任的制度,一段时间要接受同学的民主测评。班级一半的同学有“正当理由”的不满意这个班干部,那么这个职位也要重新竞聘,竞争上岗,这也给在职的小干部们一些压力,促进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也培养他们做事情的责任心,让他们更好的为班级同学服务。 (二)使用 1.快乐购物
学生“赚”的钱多了,也要培养孩子合理的使用它。每月会有一个快乐购物安排。让学生们到我这里来买一些他们喜欢的小礼品。一些美观实用的学习用品,都深受学生们的欢迎。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薪水为自己来买学具,这对孩子们来说是无比光荣的事情。通过试用班币,也巩固了班币在班级中的作用。 2.拍卖大奖
同学们通过努力,逐渐资金雄厚,班级里会每个月组织一次班级拍卖会。在拍卖会上,每个同学都可以把自己想交换的东西带来,如:文具、玩具、故事书、背包等等。同学们则用自己手头的班币购买,谁出的价格高,物品就归谁所有。这个活动刚刚举行,在班级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都踊跃的把自己想交换的东西带来,进行拍卖,也都盼望着从别的同学那里拍来自己喜欢的物品。“富人”过的热闹,可是“穷人”则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了,看到自己喜欢的物品,却不能“出手”。为了能够
赚到更多的薪水,他们只能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认真的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再多赢取奖金,争取在下次的拍卖会上能有所收获。那些收获满满的同学,他们在拍卖会上通过班币,买到了他们喜欢的物品,实现了他们的愿望,随后他们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的班币了。
通过开展班币使用活动,同学们平时通过认真、努力换来的班币,让他们有了成功的体验,也获得了自信。班级里也充满了良好的竞争氛围。 (三)活期存款
当孩子们手里的班币越来越多的时候,出现丢失班币的情况。一些同学通过努力获得的班币不翼而飞。此时,班级银行就应运而生了。为此,我特意购买了银行存户账本,每人一页,进出银行的班币清清楚楚。学生们还推选了班级里数学成绩好,做事认真,写字漂亮的同学担任班级银行的行长。在行长的管理下,同学们手里班币多起来时,就会存到自己的账户上,很好的防治了班币丢失现象。
有了班级银行,让学生们体会着赚钱和攒钱,并用自己的钱消费的快乐。有了这种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培养一种理财的头脑,学会珍惜,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三、“班币”效应
(一)学生行为习惯由散漫变得自我进行约束
“班币”制度的开展对班级的班风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一个
良好的班集体,能激励学生积极地、轻松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且主动的对自我的行为进行约束。班级中的学生在没有实行“班币”制度时,做事情没有效率,做一件事情,老师可能要催促好多次,学生对你的“唠叨”产生“抗体”,最后的结果还是不容乐观。在实行了“班币”制度后,奖惩清楚、得当,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自我约束上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是实现自主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主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主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班币”制度正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推动了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主管理。 (二)学生学习态度由沉寂变得积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向学生提出一条禁律,就应当提出十条激励,激励他们从事积极的活动。”“班币”制度正是不断激励学生进步的。
过去班级中也有过小组比赛、争夺红旗等比赛,但是并不能调动起班级里全部同学的积极性。个别学生并不为小组荣誉而努力,反而一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一些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更是不高。班币制度像一阵惊雷,搅动了班级里的春水。因为它关系到班级里每一个人,每个个体都参与其中。学困生虽然学习上稍微弱一些,但是,他可以在其他方面做的很好,也可以通过为班级服务等工作,获得“班币”,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也让他们获得了成功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