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 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信息时代 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探秘 第2课与计算机交朋友 第3课开机与关机 第4课窗口操作真方便 第5课玩游戏、练“鼠标” 第二单元我是键盘小能手 第6课键盘上的弹指神功 第8课键盘功能全拓展 第9课键盘伙伴全接触 第10课键盘输入大练兵 第三单元环保宣传员 第11课画龙点睛写标题 第12课各种词组快乐输 第13课环境保护小倡议 第14课环保倡议巧修改 第15课环境保护大家谈
全册教案
1
第一单元走进信息时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些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和应用。
(2)初步认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初步了解软件的基本分类。 (3)学会按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计算机,熟练掌握鼠标器的操作方法。 (4)认识Windows桌面和窗口,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以直观的手段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初步认识计算机的软硬件。 (2)在计算机操作中注意正确方法的指导,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勇于动手。 (4)采用合作讨论式,加强师生、生生交流。 (5)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拓宽知识面,拓展视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2)形成现阶段学生应知的信息技术理念,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用好信息技术的信心。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自主探究思考、勇于动手的能力。 (4)进行爱护公共机房设备的品德教育。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主要内容及其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是整套教材的“开篇”,信息技术学科的启蒙阶段,担负着引导学生入门的任务。教材在《指导纲要》的指导下,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希望通过形象直观的讲解和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快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熟练鼠标的操作从而为学生深入学习更多的应用软件以及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学生了解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的基本方法;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初步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信息意识。信息和信息技术简介部分的内容,重点要求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应用,明确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和它在信息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中认识计算机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一些计算机的常识,能够认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计算机设备和数码设备。区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套教材以Windows 2000为操作系统。学生应该对Windows 2000操作系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Windows 2000是目前PC 机上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操作系统,界面友好,简单易学,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毫无缺点的操作系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学习Windows 操作系统,掌握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为今后学习和使用其他的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打下扎实的基础。
熟练操作鼠标器是学生学习计算机操作的基础和关键,在本单元教材详细的介绍了鼠标器的五种使用方法,安排学生通过玩纸牌游戏练习鼠标操作。教师在教学时应加强对学生鼠标操作的训练,使用各种方
2
法让学生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形成操作鼠标器的手感。特别是双击的节奏,初学者掌握起来比较难,教师要重视训练。
信息技术初步模块主要以学生生活实践为基础,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和应用,在实践中养成正确的计算机操作习惯。
2、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鼠标及其操作;Windows 98窗口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树立学习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
本单元的难点信息于信息技术的概念;是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概念。 3、教学建议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信息与信息技术、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Windows 2000的基本操作、鼠标的操作等内容,涉及概念性、知识性内容较多,部分内容操作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和安排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并明确每个教学内容具体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小学三年级学生大多数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有神秘感,觉得很好奇。本单元内容的安排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从零开始学习计算机的一般思路来设计的。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去学习和把握,但本阶段内容较枯燥。教学不当,就会使学生对本学科失去兴趣,影响以后对本学科的学习。因此本阶段的教学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去组织教材。在教学方式上,要从技术性的指导,逐步转变为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的培养,团队的协作。教学的形式可以采取小组讨论,集体讨论,学生带领的方式,通过学生来传递学到的知识。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训练,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设计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从讨论中逐步总结筛选出相对正确的结果。在教学中要从信息处理的角度讲课,以避免将信息技术课上成计算机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学法指导方面对学生多进行一些辅导工作,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操作经验,并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小组式的协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式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本单元可以采用示范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任务教学等多种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能,从而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和“做中学”等教育理念
以“探索计算机奥秘”为本模块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组成,以玩“纸牌”的游戏的操作掌握鼠标器、键盘的操作,学生在活动中轻松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意识。
结合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通过查找资料、到珠江路调查了解,以小论文的形式写出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对上网以及电脑游戏的看法,还可以自己配制一台计算机(列出软硬件配置清单并说明理由)。
4、课时安排
本单元约需5课时。每课安排1课时。
3
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探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的基本知识。 (2)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发展的基本情况。 (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2、过程与方法
以直观的手段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拓宽知识面,拓展视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2)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的基本知识。 2、难点:了解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师直观讲解,学生讨论、体验。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本课的学习应该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主,增强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处理的意识,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实例以及学生参与的看、听、说、摸等方式,对信息和信息处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实物演示、挂图展示、观看录像片、用计算机演示等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主体参与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现实生活中人们用来获取、传递、处理信息的工具很多,有电视机、电话机、传真机、报纸、信函、计算机等,除了在教学中让学生知道这些信息处理工具外,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来展示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巨大作用,从而提高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利用计算机这个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来处理信息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了,信息技术已经在我们的身边,时刻为我们提供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少讲抽象概念,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不要求学生对概念认识多深,应多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保护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4
第2课与计算机交朋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算机的组成,了解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的作用。 (2)能区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实物和图片的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计算机的组成。 (2)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促进知识的内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拓宽知识面,拓展视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2)通过介绍国产软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计算机的组成,了解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的作用。 2、难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利用实物、图片、录像展开直观教学;组织学识自主归纳总结。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在讲授计算机硬件时建议采用直观教学法,教师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让学生体验到计算机是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也可以通过观看录像片(介绍计算机基本组成)让学生体验感受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分别汇报各硬件的用途和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在计算机教室中实际地拆装计算机,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如果学校条件许可还可以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切断电源的条件下),由学生拆装计算机,亲身体验,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
值得提请老师注意的是,学生分小组拆装计算机后,必须经计算机教师检查合格,各接插件均符合要求后才可以通电开机。
在说明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时,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从外观上看,计算机由主机箱、键盘和显示器组成;二是从逻辑组成来看,即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在教学过程中要讲述清楚。
讲授计算机软件时,我们可以结合通过计算机处理相关工作的实例,直观地进行教学。
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如果计算机仅有硬件,没有软件是没有办法进行工作的;计算机再怎么聪明,没有人编写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它也没有办法进行处理。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