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键字】精品
浅谈心理学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邮编:414012 单位:湖南省岳阳市文桥中学 姓名:李慧 职称:中学原级 联系电话:
摘要 现代初中的学生处于一个复杂的信息时代,有着复杂的心理状态,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必须多角度地进行班级学生的管理,可应用一定的心理效应,如“暗示效应”、“定型效应”、“门槛效应”、“奖罚效应”、“链状效应”、“南风效应”和“破窗效应”等,使班主任工作更好地进行,并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心理学效应 班主任 班级管理 1 前言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育人的科学,又是一种创造性的休息,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最基层工作。班主任工作开展得好坏将关系到班风和学风建设的好坏, 甚至关系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体现和提高与否。因此每一个班主任都必须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教育好学生呢? 我认为做好班主任工作应该注意心理学效应方面的应用。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 “暗示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而且暗示的效应既可以由学生本身产生,如经常认为自己很棒的学生,他在其他方面也会做得很好,而那些认为自己不是很好的人,可能在其他方面也做不好,又可以有班主任的语言暗示, 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从而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班主任可以通过语言、手势等给学生充分暗示的作用, 如学生没有按时参加早自习,班主任不要立刻严厉批判,不妨问一下:最近有什么事情,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了啊? 什么原因呢? 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诱导学生说出理由,并让学生自己分析,使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注意并改正。 3 “定型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所谓“定型”,是指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定型效应”,亦称“社会刻版印象”,指的是人们在见到他人时,常常会自觉地根据人的外表行为特征,结合自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己头脑中的定型,对人进行归类,以此评价一个人,如见到一个肌肉发达、身材高大、穿着运动服的人,就很自然地认为他必定是一个运动员。
人头脑中存在的定型是人们以往经验的反映, 但由于在各类人当中广泛存在着的差异性及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同一类人的形象不可能是一样的,也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环境下也会发生语言、行为甚至性格等方面的变化,此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例如,有的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可能经常迟到,到了新的学校还是以往的样子,所以还是这样要求自己,说自己以前就是这样的。班主任可以这样说,过去的已经过去,现在的才是最重要的,以此来改变他们的想法。所以,以不变的固定形象为依据认识千差万别, 不断变化着的人们及其行为方式显然会使我们的认识出现偏差,导致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由此可见,“定型效应”是一种使人产生偏见的社会心理效应。班主任必须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自觉克服这一效应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力求历史地、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学生,减少判断和决策的失误。如有的班主任认为学习不好的学生可能其他方面也不会好,或者学生犯过一个错误,以后都以此为例,反复进行批评,这样只能使学生更加反感,不改正错误,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丧失改正错误的信心。曾经有位平时学习不好的学生有一阶段学习特别刻苦,在期末考试时成绩特别突出。在知道考试成绩后,一些班主任说的是:“成绩是不错,作弊了吗? ”由于平时班主任已对学生有了刻板印象, 在学生进步后还是以原来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很容易造成偏见、成见,既伤了学生的自尊,又影响了自身形象。
4 “门槛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 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是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查尔迪尼分析认为,在对人们提出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因为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情;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再提出较高的要求,人们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 心理上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而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要学会巧用“门槛效应”,例如在班级学生的作业中,开始有部分学生不写作业,我找到他们说作为学生要把作业写好,再找任课教师说,无论如何都要给以鼓励,然后一步一步,这些学生开始写作业,而且作业一次比一次认真,到最后变得特别喜欢写作业。所以班主任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应少一些,小一些,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5.“奖惩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奖罚效应”在班级管理中被大多数班主任所应用。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的手段, 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由奖惩所带来的行为的强化或弱化就叫作奖惩效应。心理学实验证明,表扬、鼓励和信任,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例如,有个学生宿舍的卫生情况本来不是太好, 但是在一次休息过程中, 我发现他们其实还是比较勤劳的, 只是没有很好地应用,所以在班会课上我表扬了他们,以后他们宿舍的卫生也随之而变得很好。但奖励学生的原则应是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否则易造成“为钱而学”、“为家长而学”、“为班主任而学”的心态。奖励要抓住时机,掌握分寸,不断开化。当然“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必要的惩罚是控制学生行为的有效信号。在惩罚时用语要得体、适度,就事论事,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受罚和怎样改过,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奖惩的频率。
6 “链状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链状效应”,它是指人在成长中的相
互影响作用。这种效应在年龄小的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就学生的“链状效应”看不是单方面的,既表现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互相感染,又在个性、情绪、兴趣、能力等方面发生综合影响。例如本班男生宿舍305,他们宿舍的学生本来成绩一般,但是学生性格都比较内向,所以在一次宿舍调动中,将本班学习成绩很好、比较外向的一位同学调入,在此同学的带动下,6名宿舍同学都在班级前10名,有2人还加入了校学生会,2人在学校食堂进行勤工减学,4人利用
课余时间在外进行兼职,宿舍风貌得到很大改善。因此班主任应有意识地优化学生周围的环境,利用学生的“链状效应”,让不同性格的学生在一起取长补短, 完善学生的性格和其他方面的能力。
7 “南风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有一则寓言, 讲北风南风打赌, 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劲,可越刮,行人把
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温柔,使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南风效应”。班主任一是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采取符合学生实际和需要的管理方式。例如本班一位学生,是单亲家庭,跟着父亲和奶奶生活, 具有很强的自尊心, 因此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基本上采取课后谈心的方式,详细了解其心理情况及其在生活上的困难,给予其家庭所不能给予的一些关心,使得其在思想上有很大的进
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