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随着发展阶段和治理理念发生变化,新阶段下地方政府对参与本地环境治理市场的环保公司要求正在升级,不再只是简单要求单纯建单一环保设施,而是越来越倾向于将单个项目打包成综合性项目,同时将项目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维护等结合在一起,全生命周期管理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这就要求环保公司具有高水平运营能力和能够系统性解决方案,能提供解决问题的“一站式”服务。从上述角度看,在政府需求升级之后,未来环保公司在市政环保领域扮演角色不再局限于为城市提供环境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投资商,而是进一步扩大至完善城市生态功能服务的综合性环境服务商。尽管具备此能力的环保公司还比较稀缺,但目前已有公司在如何提供高质量一站式服务方面做出有益探索,如启迪桑德正在打造的环境整体方案模式,以及光大国际的垃圾发电+生物质+危废+水环境+设备制造的多元化综合布局等。
启迪桑德一站式环境整体解决方案模式及所涉及领域
资料来源:互联网
另外,在对最终治理效果和服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由于普遍缺乏专业知识使得有效甄选适合的环保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难度较大,逐步将会有环保公司基于自身不断发展而逐渐满足上述客户需求,一定程度上成为客户的“环境管家”及对外“接口”,这类公司的特点是具备整合相关资源的能力,并可以选择将部分技术方案及项目实施进行外包。这也意味着地方政府环保需求接口日益集中,且接口对接的是能够提供系统性服务的行业龙头,助推环保行业加速洗牌,提升行业集中度。从国内近年来项目招投标情况看,不同类型企业各司其职的“牵头人+合作伙伴”的联合体投标模式愈发普遍,其中牵头人实际可以视为地方政府的环境对外接口。
工业领域——治理成本内部化助第三方服务市场打开
多重共振助强化投资及运营提质,工业环保景气提升
工业环保投资不足问题突出。过去10年是我国环境治理投资快速爆发的10年,但投资在各细分市场分布并不均衡,相比市政环保的高歌猛进,国内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投入力度相对偏弱,其增速明显
慢于市政环保领域投资增速。2000~2015年,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在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总投资中占比趋势性下滑,2010年曾降至5%的有数据可查以来最低水平,
2010年后该占比虽然有所反弹,但仍处于低位。工业领域环境治理投资主要由产生污染的工业企业推动,环境治理投资支出属于其成本项且环保成本通常不能顺畅传导至下游客户,在政府监管缺失或不到位情况下,工业企业从经济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减少环保投资有较强冲动,导致偷排、漏排、数据造假等现象时有发生。
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共包含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等多种细分领域投资,从构成看,其中废气治理投资占比较高且过往快速增长;从相关上市公司业务发展看,其中大气治理及危废领域公司业务成长较快。究其原因,主要是电力企业以大型国企为主,盈利能力较强且集中度高,政府相对容易监管且脱硫&脱硝成本以通过电价补贴方式给予补偿;对于危废处置而言,政府强化监管是关键需求推动力,两高司法解释出台(危废倾倒3吨以上入刑等)推动危废回流正规渠道,且绝大多数产废企业支付的危废处置费用规模不大,承受能力相对较强。从上述两个细分行业的发展经验看,政府监管、补贴、排污企业盈利能力、环保成本高低等对于工业环保需求能否释放有较大影响。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及其占比(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工业污染治理中细分投资规模(单位:亿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