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39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科学知识的来源是( ) A.探究的过程 B.前人的经验 C.科学家的论断 D.自己的思考
2.关于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技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B.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的问题 C.技术是对科学的总结 D.技术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过程
3.一般来说,儿童开始用提问方式表露对世界的困惑是在( ) A.一岁左右 B.一岁半 C.两岁以后 D.三岁以后
4.儿童科学教育要把培养独特个性的儿童作为教育目标,是因为儿童的发展具有( ) A.连续性 B.整体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5.学前儿童的初级科学概念就其概括水平来说,处于( ) A.动作经验水平 B.表象水平 C.抽象水平 D.符号水平
6.“激发和培养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这一目标适合于幼儿园的( )
A.小班、中班 B.中班、大班
C.小班、中班或大班 D.小班、中班和大班
7.适合开展集体学习活动的内容是( ) A.观察自然角中的动植物生长 B.观察月亮的圆缺变化 C.观察露珠 D.观察落叶树
8.关于集体教学活动优越性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集体活动的学习效率较高
B.在集体活动中,教师的间接指导较多
C.集体活动有着集中学习的气氛和紧凑的时间安排 D.集体活动为儿童提供了同伴间相互学习、启发的机会 9.儿童科学活动过程的最大特点是( ) A.对具体操作活动的依赖性 B.有严密的逻辑性 C.有较强的程序性 D.有明确的目的性
10.所谓间接指导,就是指( ) A.教师通过同伴的相互学习来实现指导 B.教师通过操作材料的设计来实现指导
C.教师先让儿童自己探索,然后再教给他们答案 D.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
11.儿童在科学活动“玩水”中,发现积木漂在水面上,然后他就不停地将积木
往下按,还自言自语地说:“下去!下去!”但是积木总是会漂在水面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名儿童( )
A.既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也获得了科学探究的结果 B.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但没有获得科学探究的结果 C.既没有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也没有获得科学探究的结果 D.产生了科学探究的问题,但并没有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过程
12.适宜于秋季进行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观察( ) A.雾和霜 B.落叶树 C.彩虹 D.冰
13.学前儿童可以直接探索的科学内容是( ) A.太阳的结构 B.太阳能发光、发热 C.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关系 D.太阳黑子
14.学前儿童难以认识的事物是( ) A.沙、石 B.土 C.水 D.空气
15.儿童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学习形式是( ) A.个人探索 B.集体教学 C.分组学习 D.小组讨论
16.关于偶发性科学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可以事先估计到儿童的偶发性科学活动 B.活动的时间、地点固定不变 C.活动过程不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D.活动的主体具有强烈的内在探索动机 17.属于封闭式问题的是( )
A.“你发现了什么?” B.“它是什么样的?” C.“你有什么办法?” D.“它们一样吗?”
18.儿童通过养蚕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这属于( ) A.长期系统性观察 B.个别现象的观察 C.个别物体的观察 D.比较性观察
19.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儿童感知客观事物与现象的基本方法是( ) A.观察 B.科学实验 C.分类 D.测量
20.不适合幼儿园小班儿童种植的是( ) A.大蒜 B.向日葵 C.小麦 D.太阳花
21.有关电教媒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应选择构图美观、色彩鲜艳、声音动听的电教材料 B.电教媒体运用得越多,效果越好
C.电教媒体应发挥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D.电教媒体应和儿童的探索学习相结合
22.关于自然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角是为儿童提供的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场所 B.儿童要在教师的统一计划和指导下进行活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