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目实施工作重点及内容
表3-1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职业)建设计划
1、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1)培训模式改革与培训课程体系构建 立足汽车制造维修与服务行业,根据学校汽车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工位驱动”的培训模式改革。以汽车维修工位所要求的技能与素质为依据,结合学生实践技能掌握规律,实施“工位驱动”人才培训模式。 以汽车制造与维修行业工位为导向,构建汽车维修工位知识技能模块化培训课程体系,将培训的内容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训练3个大的模块,然后根据这些模块的要求,确定培训课程,并制定每门培训课程的课程标准。 2)教材开发 紧密结合岗位工作实际,编写具有职业特色的培训教材。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核心课程与技能培训课程的教材编写,使教材能紧密结合工作岗位,满足工位教学需要,同时成为企业培训教材。 3)师资建设 建立兼职教师准入制度,校企双方共同培养,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教研和技术服务水平。根据学校教学要求,每年选派3人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1-2个月,并对培训教师进行考评员培训,并取得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通过进修、学习交流、企业锻炼、出国学习等途径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6名专业骨干教师。 4)培训条件建设 结合学校专业建设的要求,参考国内其他院校汽修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在学校现有汽修设备、实训室的基础上,购置相关设备,建设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含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汽车整车实训及维修、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汽车钣金等五大功能的培训车间。 5)技能评价 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技能评价模式,突出技能考核,促进学生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以学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平台,在学生中推行“双证书”制度。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2、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 选择黄石本地、武汉城市圈的汽车生产与维修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力争与汽车制造与维修企业达成合作,建立2-3个校外培训基地。与合作企业协调制定培训方案,开发专业教材,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深化和完善一体化教学督导和评价制度,在同企业一道实施的技术技能比武以及参与行业、政府部门组织的大赛中锻炼师资,检验学生的培训效果。使校企合作成为专业教学的直接推手和有力保障。 3、提炼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经验 实训基地建成后,新扩建底盘维修、底盘检测、电气维修等工位30个,加之原来的20个工位,可同时满足本专业100名学员的技能实习培训,为“工位驱动”培训模式的实施提供设备保障。 项目实施后,可更好开展行业类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培训,兄弟院校同类专业师资的提高与技能训练和专业交流,并开展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成为黄石及周边地区汽车维修高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及区域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务中心。 表3-1-1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
项目组构成:主要指建设本专业(职业)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 建设目标:按照本通知“项目产出”来制定,要用数据来设计可量化、可监测说明 的指标。 预算安排:围绕本专业(职业)建设内容需要,按照500万元资金额度,划分预算资金。 项目组 构成 项目负责人: 项目组成员: 以湖北省汽车产业基地为平台,依托黄石本地汽车维修企业,充分发挥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的优势,不断扩大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的办学规模,两年内本专业学历教育在校人数达到300人,职业技能培训的年培训人数达到 600人左右,其中高级工以上培训人数150人左右,加强汽车维修培训设备设施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基地资源进行汽车建设 目标 专业的师资培养。立足本校,结合企业,打造一支数量适中、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根据汽车维修岗位的要求,构建相对独立的模块式、开放式培训教学体系,确定本专业的培训课程标准,组成以学校教师为主、有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编写组,编写汽车维修的实训及培训教材,开发、引进以汽车维修检测与诊断、汽车车身修复为主的培训项目,为湖北黄石及周边地区汽车服务业培训高技能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使其成为区域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高技能型人才培育中心,成为区域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务中心。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单位:万元) 预算 安排 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 提炼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经验 表3-1-2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
建设内容一:本专业(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重点围绕培训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建设、培训装备、技能评价等内容来制定,并确定每一年度的验收要点。 建设内容二: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提升本专业(职业)的培训能力,重点围绕校企合作项目以及在师资、装备、实训等方面提升培训能力来制定,并确定每一年度的验收要点。 建设内容三:通过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和校企合作等一系列工作,形成培训基地建设的规律性、创新性的成果。 说明 建设内容 2012.5-2013.5 验收要点 1)本地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013.5-2014.5 验收要点 1)模块化培训模式总结报告; 2)汽车专业培训人员技能证书相关材料; 3)培训模式改革的相关成果。 1、培训模式改革 2)本地企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调研报告; 3)汽车专业模块化培训方案。 1)通过对岗位工作过程分析,确定本专业核心技1)培训课程体系构建相2、培训课程体系构建 能,重组培训课程体系; 关材料、培训课程教学计2)制订《发动机维修》、划; 《汽车底盘维修》、《汽车电气实训》等培训课程标准。 1)培训教材立项相关材料; 2)《发动机维修实训》教材。 《汽车底盘维修实训教材》、《汽车电气实训教材》。 1)1名教师获汽车维修工技师证,2名老师获得1)3名教师获得汽车维修工技师技能等级证; 汽车电工技师技能等级证; 2)1名教师参加考评员培训,获取高级考评员相关资料; 3)教师国内、外培训计划及总结; 4)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材料。 2)培训课程实施相关材料。 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3、培训教材开发 4、师资建设 2)教师国内、外培训计划及总结; 3)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材料。 1)汽车维修实训室建设5、培训条件建设 论证报告; 2)设备购置清单及设备采购招标文件资料。 1)技能评价的相关制6、改革技能评价模式 度; 2)培训内容及操作技能考核的相关资料。 1)完善实训室建设的相关资料; 2)实训室相关管理文件; 3)实训室培训记录。 1)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技能评价的相关资料; 2)技能评价体系建设相关材料。 建设内容 2012.5-2013.5 验收要点 2013.5-2014.5 验收要点 1、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本校教师进企业锻炼,提升教师培训能力 1)至少4名教师下企业1)至少4名教师下企业培训的日志及总结; 材料。 1)使用合作企业设备协培训的日志及总结; 师的材料。 1)使用合作企业设备协议书; 2)利用企业设备进行培训的记录。 1)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 2)学生到企业实习的实习计划、报告; 3)培训名册。 2)3名企业聘用教师的2)3名企业聘用教2、校企培训设备资源共享 议书; 2)利用企业设备进行培训的记录。 1)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协议书; 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 3、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2)校企合作开发实训课程、教材、培训方案的相关材料; 3)学生实习计划,实习报告; 4)培训名册。 建设内容 2012.5-2013.5 验收要点 1)学生及社会培训人员参加技能竞赛获奖证书等材料。 2013.5-2014.5 验收要点 1)培训体系建设成果汇编; 2)学生及社会培训人员参加技能竞赛获奖证书等材料。 1、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提炼培训基建设经验及成果 地建设工作经验 2、校企合作建设培训基地经验及成果 1)企业及社会利用学校培训基地进行职工技术比武活动的相关材料。 1)校企合作经验总结; 2)企业培训员工参加技能竞赛获奖证书等材料。 表3-2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职业)建设计划
在现有实验实训条件的基础上,按照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要求,通过新建、改扩建,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为能满足实训教学、产品生产、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新技术推广,设备先进、功能配套、管理规范,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黄石地区机电一体化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基地,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基地,实用新技术推广服务基地。 具体的建设计划如下: 一、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1、培训模式和课程设置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通过对本地机电类企业进行充分的人才需求调研形成有指导性的报告,努力构建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专业课程体系;到2014年5月建立“专业+项目+服务”的专业建设模式以及“教中有做,做中有学”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2、开发适应本地机电行业企业要求的教材 两年内编写适应本地机电行业企业要求的校本教材四本分别是《低压电器控制与PLC项目教程》、《机电控制设计》实训指导书、《液压与气动技术项目教程》、《检测技术(传感器)》。 3、提高教师的培训能力和水平 首先规范化教师的业务档案,每年安排三名专业教师参加相关工种技能证书培训,并撰写学习培训总结,成果或证书等证明材料;制订一名专业带头人出国培养计划、考核办法、学习证明。 4、培训设备满足培训的需求 通过充分调研工作形成适应黄石机电行业实用的生产型设备调研报告,编写35万元的设备采购招标文件及设备清单以及25万元以上的设备采购招标文件及设备清单。 二、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 力 按照“充实数量、优化结构、培养骨干、引聘名师”的建设理念,每年至少安排4名教师下企业培训并撰写日志及总结,3名企业聘用教师的业务档案、情况一览表的材料,并从企业聘请一名楚天技能名师。 2、充分利用本地企业的设备,培训有利于黄石本地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 制订合作企业设备清单及使用协议书以及大型设备使用说明书 3、学校培训与学生企业实训相结合,培养服务本地经济的高技能人才 计划和人员名单 三、提炼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经验 1、适应本地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课程体系、教材开发的总结 教材开发的总结》 2、校企合作的经验以及校企合作对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的总结 3、培训基地建设的经验总结 制订学生企业实习计划、校企合作协议书以及机电行业企业职工到学校接受培训学习的 1、引进高技能的企业兼职培训教师,培养本校已有的理论课老师,强化教师的培训能最终形成本地区机电行业企业市场调研总结以及《适应本地需求的培训模式、课程设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