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化保护。
(2)钢支撑、腰梁安装
基坑内侧按基坑设计要求(具体见基坑设计方案)由上至下共设置1层腰梁、钢支撑和角撑,设置HW300*300*10*15的腰梁,腰梁与坑壁钢板桩固定牢靠。待坑壁腰梁固定后,采用Φ325*10钢管对撑,转角处设置角撑。
(3)立柱安装
基坑完成土方开挖后,按要求用Φ114*4钢管立柱支撑横向的钢支撑,立柱下支点(即基础)应硬化,上支点与钢支撑焊接牢固。
6、基坑降排水施工
根据本工程地质资料,本场地上覆土层主要为素填土、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和风化泥岩,地下水埋深在现地面下0.3~0.6m之间。拟建场地内原地貌高差变化较小,上部土层中含上层滞水,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及侧向径流补给;地下水位受地形变化较小,地下水水位变化主要随季节性降水影响而波动。
鉴于以上地质情况,在基坑内采用集水明排的方案。土方采用分层分段法开挖,开挖过程在基坑槽边设导流明沟,将坑底积水汇集到沟内明排到集水井内,用水泵抽走。
离坑壁500mm距离设置排水沟,避开主体结构位置。集水井中积水用潜水泵抽排,水泵排水量要根据基坑涌水量和基坑深度来确定加设。地面现场沿基坑围护结构外侧设截水沟,做排洪、防水设施,防止雨水、施工用水等侵入基坑。
排水沟做法:尺寸为400×400mm,底垫层采用C10砼,厚50mm,垫层坡比为1%流向集水井。两侧用原土夯实;成凹形状。
集水井做法:尺寸为1000×1000×1000mm,用厚100的C10砼做垫层,两侧用M5水泥砂浆砌240mm砖墙,M5砂浆抹面。每个基坑设置两个集水井。
7、现场检查验收
本工程严格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密切配合监理工程师进行工序验收,验收程序详见下图
7.2.2 2号车间、**、警卫室的土方开挖
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方式进行,开挖顺序按施工总体分部流程顺序施工,
土方放坡按1:0.5执行,当出现坍方现象时采用打4.0m松木桩@1.0m加木板支撑方式解决坍方问题,具体数量依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机械开挖时,不得采用大型挖机,只能采用220型以下的挖机,防止撞坏预制管桩,机械挖土时坑底留200~300mm土方人工清除,防止原状土方超挖,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其中**厂房的挖土先施工钢柱基础,待钢结构吊装完成后进行非钢柱基础挖土施工,挖土要求同上。
7.2.3 桩基础施工 1) 基础工程概况
本工程基础工程基础形式,具体形式见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2) 岩层分析
据详勘地质探查显示,场地土层较简单,基岩埋深较浅且连续稳定,基岩面起伏不大较平缓,无软弱下卧层及不良地质现象。
① 素填土(Q4ml):呈灰色、褐黄色,松散~稍密状。由粉质粘土、砂土回填而成,主要成分由粉粘粒、砂粒及少量碎块石、角砾组成,表层5cm为耕植土,可见植物根系,回填时间少于5年,未完成自重固结。该层在全场地均有揭露,钻孔揭露厚度为0.80m~2.60m、平均厚度1.56m。
②-1 淤泥质土(Q4mc):深灰色、灰黑色,流塑~软塑状,含有机质及腐植物,略有异味,局部夹有大量贝壳及细砂。该土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震反应。该层在全场地均有揭露,钻孔揭露厚度为6.20m~10.80m、平均厚度8.37m,层顶标高0.49m~2.42m。
楼号 地下建筑 2号厂房 3号厂房 ******** 警卫室 连廊 基础类型 预制管桩、钢筋混凝土承台基础 预制管桩、钢筋混凝土承台基础 预制管桩、钢筋混凝土承台基础 预制管桩、钢筋混凝土承台基础 预制管桩、钢筋混凝土承台基础 预制管桩、钢筋混凝土承台基础 ②-2粉质粘土(Q4):灰色、浅灰色,软塑~可塑,局部呈硬塑状,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振反应,有光泽反应,成分以粘粉粒为主,局部含石英颗粒。该层在全场地19个钻孔有揭露,钻孔揭露厚度为0.80m~4.90m、平均厚度2.73m,层顶标高-9.08m~-4.92m。
③残积粘性土(Q4el):系场地基岩-泥岩风化成土并残留原地的产物,呈褐黄色、灰黄色,稍湿,呈可塑~硬塑状。已风化形成的次生粘土矿物组成,粘性较差,遇水易崩解软化成泥。该层在全场地16个钻孔有揭露,钻孔揭露厚度为1.00m~5.30m、平均厚度2.24m,层顶标高-9.52m~-5.64m。
④-1强风化泥岩(E):呈深灰、灰色,大部分矿物已风化变质,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不均匀夹中风化岩块,干钻困难。该层在全场地均有揭露,钻孔揭露厚度为0.60m~7.80m、平均厚度4.15m,层顶标高-11.54m~-5.21m。
④-2中风化泥岩(E):呈灰色,岩芯呈短柱状、块状,泥质胶结,层状结构,裂隙较发育。该岩石为软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岩芯采取率一般80%,岩石质量指标RQD为30~55%。该层在全场地均有揭露,层顶标-17.11~-6.70m。
3) 施工顺序
2台静压桩机同时施工;
总体施工顺序:污水池→2号厂房→**→警卫室1→结束撤场; ********→2号厂房→**→警卫室2→结束撤场。 4) 预制管桩基础施工 (1) 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①桩基概况和特点
全部工程均采用Φ500PHC(125)AB型桩,单桩设计承载力特征值1100KN;基础等级:丙级;平均桩长:14~17m。
采用静压桩机打桩机:2台,最小静压力600吨。
特点:一次性施工数量较大,共计1176条,地质条件均为淤泥土并且呈软塑和流塑状态,施工十分不利;由于地质条件限制施工时桩机行走路线全部要采
al
用碎混凝土和碎砖块等建筑垃圾铺设600mm厚的道路,确保桩机运行施工。
② 编制依据
(1) 桩基施工图纸;
(2)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2008)。 (3)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及验收规程》(DBJ15-31-2003)。 (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5) 《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6)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7) ********建设局对于桩基施工和检验的有关规定 (8)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③ 施工准备
(1) 建筑物定位线经过监理、甲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复核,符合设计要求。
(2) 熟悉设计图纸,做好施工图会审; (3) 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4) 首先根据桩基图纸和现场场地情况,设计桩机行走路线图,安排管桩堆放的位置,现场用经纬仪及钢尺放出桩位,复核无误后做好标记。
⑤ 材料和设备使用
(1) 钢筋砼预制管桩其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
(2) 接(驳)桩用的焊条,其牌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
(3) 进场管桩要经施工班组、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4) 打桩机要有合格证明。 ⑤ 施工条件
(1) 先应认真研究工程地质资料、桩基施工平面图,定好桩基施打顺序; (2) 平整场地保证桩机在移动时的稳定,如遇雨季,须采取防水措施; (3) 测定桩基的轴线、标高,并经过检验和办理复核签证手续; (4) 排除架空障碍物;
(5) 根据轴线放出桩位线,用短木桩或短钢筋打好定位桩,并用白灰做出标记,便于施打;
(6) 正式施工前必须先打试桩,其数量每个验收批、每种桩型、每种桩机不少于2根,以确定桩长和收锤标准,并检验打桩设备、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2) 施工工艺 1) 施工流程 ① 试桩
桩基施工前必须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关负责人现场监测试桩,最后确定收锤标准,入土深度等施工指标。
试桩数量:2两条;试桩地点:2号厂房。 ② 总体施工流程:
总体施工顺序:污水池→2号厂房→**→警卫室1→结束撤场; ********→2号厂房→**→警卫室2→结束撤场。 桩基检验:按单位工程进行检测 (3) 施工方法 1)、施工放样:
①施工轴线必须严格按设计坐标点引侧,并经多次复核后确认,施工现场轴线控制点位置应设在不受打桩作业影响的地方,并保护。
②根据设计的桩位图,按施工顺序将桩逐一编号,依桩号对应的轴线,按尺寸要求施放桩位,并设置样桩,供桩机就位定位。
③桩位桩放样允许误差2cm,设置的样桩应打入与地平,周围撒上白灰或灰水以便查找,并在打桩前进行复核。
④施工区附近设4个以上不受打桩影响的水准点,以便控制送桩时桩顶标高,每根桩送桩后均须作标高记录。
⑤开工前会同监理单位、复核样桩,同时办理隐检签证手续。
⑥施工时要每压一排桩,复一排样桩,防止压桩挤土对桩位偏差的影响。 2)、打桩施工工艺流程:
桩位放样→桩机行走就位→调平→吊桩插桩→对点调直→静压沉桩→电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