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2.C.1有门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包括:人员职责、处理程序、通讯方式、保障措施等。 2.1.3.2有门诊2.1.3.2.C.3抢救设施设备、物(药)品处于备用状态。 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并有效实施。 2.1.3.2.B.1科室对抢救设施设备、物(药)品备用状态有自查。 2.1.3.2.B.2主管部门对门诊突发事件管理有检查与监管。 2.1.3.2.A.1持续改进有成效,门诊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不断提升。 2.1.4开展多学科综合门诊,方便患者就医。 2.1.4.1开展多2.1.4.1.C.1有开展多学科(含药学)综合门诊的相关制度与流程,并落实。 学科综合门诊,2.1.4.1.B.1主管部门对多学科综合门诊工作有检查与监管。 方便患者就医。 2.1.4.1.A.1持续改进有成效,多学科综合门诊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二、预约诊疗服务
2.2.1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操作流程,逐步提高患者预约就诊比例。 2.2.1.1.C.1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流程,并有具体的管理措施。 2.2.1.1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可操作流程,逐步提高患者预约就诊比例。 2.2.1.1.C.2方便患者及时获取预约诊疗信息,对变动出诊时间提前公告。 2.2.1.1.C.3有专门部门和专职人员负责统一预约管理和协调工作。 2.2.1.1.B.1有信息化预约管理平台,实现预约号源统一管理与动态调配。 2.2.1.1.B.2主管部门对预约诊疗工作有检查、分析、反馈。 2.2.1.1.A.1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30%;复诊预约率≥60%;口腔、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70%。 2.2.1.1.A.2持续改进有成效,患者预约就诊比例逐步提高。 2.2.2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与分时段预约服务,对门诊和出院复诊患者实行中长期预约。 2.2.2.1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与分时段服务,对门诊和出院复诊患者实行中长期预约。 2.2.2.1.C.1医院至少提供两种以上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如电话、网络、现场、诊间预约等形式。 2.2.2.1.C.2门诊实行分时段预约。 2.2.2.1.C.3专家门诊、专科门诊、普通门诊均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出院复诊患者实行中长期预约。 2.2.2.1.B.1主管部门对预约诊疗与分时段服务有检查、分析、反馈。 2.2.2.1.A.1持续改进有成效,多种形式预约有效落实,分时段预约比例不断提升。 门急诊部 门急诊部 2.1.3.2.C.2门诊医护人员熟悉相关处理程序,有演练。 门急诊部 门急诊部 三、入院、出院、转科、转院服务流程管理
2.3.1完善患者入院、出院、转科、转院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 2.3.1.1完善患者入院、出院、转科、转院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床位统筹管理,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 2.3.1.1.C.1有入院、出(转)院、转科管理制度与流程,并落实。提供24小时服务。 2.3.1.1.C.2能分时段或床边办理出(转)院。 2.3.1.1.C.3能为特殊患者(如新生儿、残疾患者、无近亲属陪护、行动不便患者等)提供多种服务及便民措施。 2.3.1.1.C.4有部门或专人负责协调全院床位。体现“以患者为中心”,增加入院患者管理的透明度。 2.3.1.1.B.1主管部门对入院、出院、转科、转院工作有检查与监管。 2.3.1.1.A.1持续改进有成效,全院床位做到信息化统筹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方便患者。 医务处 2.3.2为急诊患者入、出院制定合理、便捷的入院相关制度与流程。急诊、危重患者应优先及时办理入院手续。 2.3.2.1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办理入、出院手续个性化服务和帮助。 2.3.2.1.C.1有急诊、危重患者优先及时办理入院的制度与程序。 2.3.2.1.C.2危重患者应先抢救并及时办理入院手续。 2.3.2.1.B.1主管部门对急危重症患者入、 出院工作有检查与监管。 2.3.2.1.A.1持续改进有成效,优化急危重症患者入、 出院服务流程,方便患者。 门急诊部 2.3.3加强转科、转院患者的交接管理,及时传递患者病历与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2.3.3.1加强转科、转院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病历与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2.3.3.1.C.1有转科、转院流程,实施患者评估,履行知情同意。 2.3.3.1.C.2有病情和病历等资料交接。 2.3.3.1.C.3相关医务人员熟悉并执行上述流程。 2.3.3.1.B.1主管部门有检查与监管。 2.3.3.1.A.1持续改进有成效,保障转科(院)患者获得连续性医疗服务。
医务处 2.3.4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随访预约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出院后医疗、护理及康复措施的知晓度。 2.3.4.1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随访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出院后医疗、护理及康复措施的知晓度。 2.3.4.1.C.1有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含用药教育)相关制度,并落实。 2.3.4.1.C.2有出院患者随访管理相关制度,利用电话、电子邮件、信函和必要的面谈等多种形式开展随访。 2.3.4.1.C.3患者或近亲属能知晓出院后医疗、护理和康复措施。 2.3.4.1.B.1主管部门对上述工作有检查、分析、反馈。 2.3.4.1.A.1持续改进有成效,出院患者随访率不断增加。 医务处 四、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
2.4.1有各类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和相应保障措施,严格服务收费管理。 2.4.1.1有各类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和相应保障措施,严格服务收费管理。 2.4.1.2保障各类参加基本医疗保障人员的权益,公开医疗价格收费标准和基本医疗保障支付项目,强化参保患者知情同意。 2.4.1.1.C.1有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和相应措施。 2.4.1.1.C.2有相关部门负责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工作。 2.4.1.1.C.3相关人员熟悉并遵循上述制度和措施。 2.4.1.1.B.1主管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检查与监管。 2.4.1.1.A.1持续改进有成效,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2.4.1.2.C.1公开基本医疗保障服务收费标准。 2.4.1.2.C.2公开医疗保险支付项目和标准。 2.4.1.2.C.3向患者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相关信息和咨询服务,对于基本医疗保障服务范围外的诊疗项目应事先征得参保患者的知情同意。 2.4.1.2.B.1主管部门对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情况有检查、分析、反馈。 2.4.1.2.A.1持续改进有成效,基本医疗保障费用信息及时准确,参保患者权益得到保障。 医务处 医务处 五、患者的合法权益
2.5.1医院有相关制度保障患方(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充分了解其权利。 2.5.1.1患方对2.5.1.1.C.1有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相关制度并落实。 病情、诊断、医2.5.1.1.C.2对患方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和替代医疗方案进行告知。 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等具有知情选2.5.1.1.C.3患方对医务人员的告知情况能理解并在病历中体现。 医务处 择的权利,医院2.5.1.1.B.1有主管部门对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进行检查与监管。 有相关制度保证医务人员履行告2.5.1.1.A.1持续改进有成效,患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知义务。 2.5.2应向患方说明病情、治疗方案、特殊治疗及处置,并获得其同意,说明的内容应有记录。 2.5.2.1.C.1对医务人员有知情同意和告知技能的培训。 2.5.2.1向患方2.5.2.1.C.2医务人员能根据医患沟通的制度、流程,用患者易懂的方式、语言与患方进行沟通,并履行说明病情、治疗书面同意手续。 方案、特殊治疗2.5.2.1.C.3实施手术、麻醉、高危诊疗操作、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如化疗、放疗)、使用血液制品、 医务处 及处置,并获得贵重药品、耗材等,医务人员能够使用患者易懂的方式、语言,与患方进行沟通并履行书面知情同意手续。其同意,说明的2.5.2.1.B.1科室有自查,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内容应有记录。 2.5.2.1.B.2主管部门对患方知情同意工作的管理有检查、分析、反馈。 2.5.2.1.A.1持续改进有成效,患方知情同意权益得到维护,满意度逐渐提高。 2.5.3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 2.5.3.1.C.1有保护患者隐私权的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 2.5.3.1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 2.5.3.1.C.2有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 2.5.3.1.C.3医务人员熟悉相关制度,了解不同民族、种族、国籍以及不同宗教患者的不同习惯。 2.5.3.1.C.4医务人员自觉保护患者隐私,除法律规定外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向他人泄露患者情况。 2.5.3.1.B.1主管部门对患者隐私保护有检查与监管。 2.5.3.1.A.1持续改进有成效,患者隐私保护落实到位。 医务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