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宝黛初会
本课话题——个性 一、从课本中积累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宝玉的一摔,摔破了男尊女卑的传统,摔掉了封建社会的枷锁,张扬了他叛逆的个性。
二、从自然中积累
水,宁静致远,以柔克刚;花,倾吐芬芳,奉献自我;鸟,崇尚自由,搏击天空。水、花、鸟都以自我的个性展现于大自然中,让大自然异彩纷呈。
三、从历史中积累
李白生就一副傲骨,决不在人前卑躬屈膝,敢叫高力士脱靴,让杨贵妃研墨,甚至“自称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遭权贵排挤时,他更是愤怒地宣称“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李白决不屈服的强烈个性。
四、从名言中积累
1.没有个性,人类的伟大就不存在了。——让·保尔
2.一个人的个性应该像岩石一样坚固,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建筑在它上面。——屠格涅夫 3.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爱迪生 4.一个人就是一种典型。——富尔曼诺夫
5.没有个性的文化是一种使人感到注定毁灭的悲剧性文化。——罗曼·罗兰
一、作者简介
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1763或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仆”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康熙六次南巡,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以织造府为行宫。在康熙朝,曹家已成为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参与皇家派别斗争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绔”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对社会上种种黑暗
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衰败没落的《红楼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品:代表作《红楼梦》。 二、背景回放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已产生了萌芽。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即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趋于崩溃,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敕造(chì) .(3)璎珞(yīnɡ luò) ..(5)翠幄(wò) .(7)錾银(zàn) .(9)黼黻(fǔ fú) ..(11)懵懂(měng) .(13)忖度(cǔn) .(15)纨袴(wán kù)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zǎn?积攒.
(1)攒?
?攒珠髻cuán?.
(2)绾着(wǎn) .(4)宫绦(tāo) .(6)宸翰(chén) .(8)珠玑(jī) .(10)漱盂(shù) .(12)瞋视(chēn) .(14)杜撰(zhuàn) .
?duó?忖度.
(2)度?
?气度?.dù
2.语境辨析法
(3)多挣钱以确立存在地位的欲望压倒了这些,他们被迫卷入人与人之间一场财富竞赛的长征:争盖高楼、喜事大办、丧(sāng)事喜办、以丧(sàng)失尊严来换取所谓的“面子”。 ..
(4)时光荏苒,卢家大屋历经百年沧桑。如今房屋主人的起居摆设多半已经不在,不过,透过木刻的花眉、花罩、屏(píng)风和满洲花窗的精致,屏(bǐng)息凝神,似乎还能听到房屋主人..那昔日的欢声笑语。
二、写准字形
云huán鬟??
(1)?bìn鬓发??发jì髻
??放dàn诞(3)?
?垂xián涎?
lài癞头??
(2)?旱tǎ獭??天lài籁
??dí嫡亲(4)?
?贬zhé谪?
?jiāo娇养?
(5)?
??jiǎo矫健
?chēn瞋视?
(6)?
??chēn嗔怪
三、用准词语 (一)明确词义
(1)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2)顾盼神飞:向两旁或周围看来看去,神采飞扬。 (3)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
(4)混世魔王:比喻胡作非为、扰乱社会的凶恶人物。文中指任性胡为、易惹是非的人。 [辨析正误]
郑亦桐饰演的“梦艳”是一个妖艳妩媚、风情万种的狐狸精,她是无数男子心中的完美女人的化身,一双顾盼神飞、颠倒众生的眼睛,令不少人敛声屏气,为她着迷。 ........
辨析:“顾盼神飞”,指向两旁或周围看来看去,神采飞扬。语境中说“她”有一双“顾盼神飞”的眼睛,词语使用正确。“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语境是说她那美丽吸引人的眼睛,让众人对她着迷,应改为“神魂颠倒”。
(二)易混辨析 1.委屈vs委曲
填一填 ①他是个洒脱的人,经常是满肚子委屈依然谈笑风生。 ②这里山多,水多,委曲的溪流随处可见。 委屈:指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而心里难过。 辨一辨 委曲:①指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曲折;②事情的底细和原委。 2.不经之谈vs无稽之谈
①那和尚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 填一填 ②中国特工趁美国高官出访中国之际,窃取美国重要情报的说法纯粹是无稽之谈。 辨一辨 两者都是指没有根据的话,但侧重点不同:“不经之谈”的意思是“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不经”,不合常理。“无稽之谈”的意思是“没有根据的说法”,“无稽”,无法考证。前者侧重于“荒唐”,后者侧重于“无根据”。
[明大意]
本文通过记叙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见闻感受,展现了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富贵奢华,生动地描写了贾府这一“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奢侈生活,初步揭示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煕凤和贾母等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理脉络]
环境描写?开端→初进贾府布局讲究
?宝拜见贾母及众人
???黛?第二部分第2~14段,?初见王煕凤?拜见舅母?人物描写
初?发展→拜见众人
???初见宝玉?会?
第三部分第15~18段,安置黛玉住下??结局→安置住所袭人劝慰黛玉
?
??
?
???????
??
???
第一部分第1段,??外观宏伟??
一、阅读课文第5~6段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1.语段开头写王熙凤的出场,她的出场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对应考点:赏析人物描写]
答:
参考答案:①未见其人,先闻其声。②表现了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2.从文中的哪些描写可以看出王熙凤的特殊身份?请举例分析。 [对应考点:概括内容要点]
答:
参考答案:①“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与“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王熙凤出场时的放诞无礼显示出她在这个家族中非同一般的身份和地位。②“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从“围拥”一词也可看出王熙凤的中心地位。③从王熙凤和“老祖宗”谈笑,可以看出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正是这种宠爱给了她特殊的地位。④文中写王熙凤回王夫人的话虽然是几笔带过,但也显示了王熙凤的贾府实际掌权人的身份。
二、阅读课文第13~14段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3.贾宝玉出场后,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贾宝玉?这样写有何好处? [对应考点:分析表现手法]
答:
参考答案:①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来写贾宝玉的肖像。②通过黛玉的观察,正面描写宝玉的肖像。在林黛玉的眼中,贾宝玉是一个眉清目秀的英俊公子,似曾相识,并不是先前她所想象的“惫懒人物,懵懂顽童”。③这样写既突出了贾宝玉的美貌多情,又显得真实可信。
4.《西江月》两首词集中体现了贾宝玉怎样的行为特征?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对应考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答:
参考答案:特征:不通世务、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无能、不肖,是“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贰臣。
作用:作者假托封建卫道士的口吻,用“正话反说”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并暗示了宝玉的悲剧结局。
5.(宝玉)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而先前回答贾母的问话时曾说“只刚念了《四书》”,前后两次回答为什么会有不同?试分析黛玉这一变化的原因。[对应考点:分析人物语言]
答:
参考答案:黛玉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贾母的反应使黛玉已经觉察到刚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失了口,再次答话时便及时改口,表明她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多虑的情状,这也是她寄人篱下的心态的反映。
6.作者写“摔玉”这一情节展现了贾宝玉什么样的性格? [对应考点:把握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答:
参考答案:“摔玉”是情节的高潮,是宝玉性格鲜明的突出表现,“玉”是天命的象征,“摔玉”是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同时也突出了贾宝玉追求人人平等的叛逆性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