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郎溪中学直升部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学段返校考化学学科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l: 27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我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药物“鼻冲水”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鼻冲水”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A. 醋 B. 氢氟酸 C. 氨水 D. 稀硫酸
2.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L的NaCl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2NA B.1 mol Na2O2与足量CO2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2NA C.18g 18O2中含有的中子数为10NA
D.标准状况下,22.4L H2O含有的H—O键数为2NA
3.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
A.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3NH3·H2O = Al(OH)3↓+ 3NH4+ B.Cl2与H2O反应:Cl2+H2O=2H++ClO-+Cl-
C.用过氧化氢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2I-+H2O2+2H+=I2+2H2O D.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Ca2+ +2HCO3-+2OH-=CaCO3 ↓+CO32- +2H2O
4.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C同主族,B和D同主族,C离子和B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和B、D、E均能形成共价型化合物。A和B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C和E形成化合物为
1
CE。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稳定性BA3>DA3>AE
B. B离子的半径大于C离子的半径
C. 将C的单质放入CuSO4溶液中会有蓝色沉淀产生 D. 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EO4
5.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
( )
A.原子半径: r(X) < r(Y) < r(Z) < r(W) B.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弱碱 C.Y的单质的氧化性比Z的强
D.X、Y、Z 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依次为m、n、p、q;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r、t、u,其中u能使品红溶液退色,v的俗名叫烧碱。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的大小:W>Z>Y>X B.t与r反应时,r为氧化剂 C.生活中可用u使食物增白
D.Z分别与Y、W组成的化合物中化学健类型可能相同
7.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Cl2(g)
2HCl(g) + I2(s)。下列事实不能..法
正
确
的
是
说明该反应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断裂1 mol Cl-Cl键同时形成1 mol H-Cl键
2
B.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C.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D.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改变
8.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以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分别向两极通入乙烷(C2H6)和氧气,其中某一电极反应式为C2H6+18OH--14e-===2CO3+12H2O。有关此电池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 A.通入乙烷的电极为负极
B.放电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浓度将下降 C.参加反应的O2与C2H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7 D.溶液中的OH-向负极移动
9.为测定一小块铁铝合金样品中的含铝量,现先将其溶于足量盐酸中,然后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烧碱溶液,待沉淀全部转化为红褐色时过滤、洗涤,将沉淀物在空气中灼烧,最后得到红棕色粉末,经称量知其质量跟原合金的质量相等。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2-
A. 无法计算 B. 70% C. 54% D. 30%
10.下图是2SO3(g) ? 2SO2(g) + O2(g) 的能量变化图,据图得出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化学反应过程中既有能量的吸收又有能量的释放 B.2SO3(g) ? 2SO2(g) + O2(g) △H=-(a-b) kJ/mol C.1mol SO2的能量比1mol SO3的能量高
D.若某容器内有2mol SO3充分反应,吸收(a-b) kJ热量
11.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3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1,则1 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放热为114.6 kJ
B.H2(g)的燃烧热是285.8 kJ·mol-1,则2H2O(1)=2H2(g)+O2(g)反应的△H=+571.6kJ·mol-1
C.反应物的热效应与是否使用催化剂有关
D.500℃、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 + 3H2(g) ? 2NH3(g) △H= -38.6 kJ·mol
12.为了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aX(g)+bY(g)?cZ(g)的影响,以X和Y物质的量比为a:b开始反应,通过实验得到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分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ΔH>0,ΔS>0 B.ΔH>0,ΔS<0 C.ΔH<0,ΔS>0 D.ΔH<0,ΔS<0
13.下列事实或操作不符合平衡移动原理的是( ) A.开启啤酒有泡沫逸出
B.向FeCl3溶液中加KSCN,有FeCl3+3KSCN?3KCl+Fe(SCN)3(血红色)反应,平衡后向体系中加入KCl固体使体系红色变浅。 C.装有NO2的烧瓶置于热水中颜色加深 D.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14.在一恒温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s) ? C(g)+D(g),下列描述中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个。
①容器内B(s)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⑤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⑥容器内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1; ⑦某时刻v(A)=2v (C)且不
4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