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大机考《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习题大全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总体( )。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2.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关系是:( )。 B. 二者有时是一致的
3. 对某校学生先按年级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性别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 )。 B. 复合分组
4. 某村100户农民家庭人均月收入最高为430元,最低为270元,据此分为4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 B. 40 5.总量指标( )。D.反映某种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
6.某厂甲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降低率为3%,实际成本降低率为6%,则甲种产品单位成本降低率计划完成程度为B.96.9% 7.已知某公司2006年销售额为1999年的210%,则该公司1999-2006年期间销售额年平均发展速度为( )。 C.
8.某企业的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4%,职工工资水平提高了5%,则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 )。 B. 9.2% 9.综合反映多种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称为( )。 B. 总指数
10.将居民小区共4000户居民按1——4000编号,在1——100号中随机抽取1个号码为3,则3、103、203……3903构成抽样调查样本,这种获取样本的方法为( )。 B. 系统随机抽样
11.我国现行的周期性普查制度不包括( )。 D.基本单位普查
12.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我国的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 )个门类。 C.20 13.我国的基本单位按其作用和性质的不同划分为( )。 A.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
14.增加值是所有( )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 C.常住单位 15.能源消费量统计的原则是( )。B.谁消费谁统计 1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资产的是( )。D.实收资本转
17.各单位在计算从业人员时应按照( )的原则进行统计。 D.谁支付劳动报酬谁统计 18.按照工资总额构成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应计入奖金统计的是( )。 B.劳动竞赛奖 19.人口具有( )两种属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研究与实验发展(R&D)的是( )。 D.科技服务 二、多项选择题
1.对一些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不同分为三组:第一组为80%--100%, 第二组为100%--120%,第三组为120%以上, 则下列各项中选择正确的有:( )( )( )( )( )。
A.若将上述各组组别及次数依次排列,就是变量分布数列 B.该数列的变量属于连续变量,所以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
E.各组的下限分别为80%、100%、120%,某企业计划完成程度为120%应归入第三组
2.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 )( )(A.消费品零售额 B. 钢材消耗量 D. 年度国内生产总值 3.下列数列中,属于时点数列的有: A. 全国四次人口普查数 C. 某商场各季末商品库存量E. 某市近5年企业数 4.在编制综合指数时,A. 指数的分子分母包括的范围必须一致 B. 若是数量指标综合指数,一般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 C. 若是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一般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D. 可将不变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
5.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A. 样本单位数B. 总体标志变异程度 D. 抽样方法E. 抽样组织方式
6.根据统计调查项目的不同,统计报表制度分为。 A.国家统计报表制度 B.部门统计报表制度 D.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7.根据《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企业划分的标准有: A.从业人员数 C.销售额 8.收入法增加值包括()。 A.固定资产折旧 B.劳动者报酬 C.生产税净额 E.营业盈余
9.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能源库存统计的范围不包括()。 B.代外单位保管的 E.已付货款,尚在运输途中的
10.根据现行国家劳动统计报表制度规定,下列人员应包括在单位从业人员中:( )( )( )( )( )。
A.民办教师 B.兼职人员 C.外籍雇员 D.借用的外单位人员E.聘用的退休人员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
1.调查时间是指开始调查工作的时间。( ×)2.连续变量数列一般采用组距式。(√) 3.即使总体发生变化,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也是绝对不能转变的。(×)
4.指数可反映经济现象变动的程度。( √ )5.随机原则又称为等可能性原则。( √)
6.右上角未标明法定标识的统计报表属于非法统计调查。(√ )7.统计上划分大中小型企业的规模是以法人企业为对象的。( √ ) 8.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就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国内生产总值,即GDP。( √ ) 9.企业收入、费用、利润及分配之间的关系是: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 √ ) 10.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购置固定资产及进行工程维修等的经济活动。( × )
四、计算题(请写出必要的解题步骤,得出答案,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5道题,每题8分,共40分)
1.某企业集团下设立甲、乙两个公司,每个公司各有200个生产和经营单位,两个公司的日耗能量如下表: 某企业集团甲、乙两个公司日耗能量资料表
甲公司日耗能量 (吨标准煤) 20-30 30-40 40-50 50-60 要求:
单位数(个) 乙公司日耗能量 (吨标准煤) 20-30 30-40 40-50 50-60 单位数(个) 10 70 90 30 0 80 100 20 (1)分别列表计算两个公司平均日耗能量、标准差。 (2)分析哪个公司的平均日耗能量代表性强,并解释原因。
2.据核算,2006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47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20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2703亿元。 请计算:
(1)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2)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构成状况。
3.某企业2006年末损益及分配资料如下:主营业务收入650万元,产品销售成本510万元,产品销售费用26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24万元,其他业务利润5万元,管理费用40万元,财务费用10万元,补贴收入3万元,营业外净收入12万元。
请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企业2006年产品销售利润、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
4.某公司2006年9月28成立,从业人员64人。10月16日招聘技术人员6人,11月5日招聘销售人员15人,11月30日辞退违纪职工3人。
请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公司第四季度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5.某公司下属A、B、C三个营销网点,三个网点营销人员的情况如下:
A网点有男售货员18人,其中25岁以下的4人,25-35岁之间的6人,35岁以上的8人;有女售货员30人;其中25岁以下的16人,25-35岁之间的10人,35岁以上的4人。
B网点有男售货员21人,其中25岁以下的5人,25-35岁之间的9人,35岁以上的7人;有女售货员40人;其中25岁以下的20人,25-35岁之间的10人,35岁以上的10人。
C网点有男售货员25人,其中25岁以下的6人,25-35岁之间的10人,35岁以上的9人;有女售货员53人;其中25岁以下的21人,25-35岁之间的20人,35岁以上12人。
根据以上资料,要求:
(1)编制该百货公司营销人员情况统计表,反映营销人员总数、性别构成及分年龄的性别构成; (2)计算营销人员性别构成百分比。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40分)
1、解:⑴甲公司平均日耗能量及标准差计算如下表:
⑵乙公司平均日耗能量及标准差计算如下表:
答:甲乙两公司平均日耗能量均为42吨标准煤。但两公司日耗能量的离散程度不同,甲公司离散程度大,因此,甲公司平均日耗能量代表性比乙公司差,乙公司平均日耗能量代表性强。 2、解:
⑴ 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4700+102004+82703=209407(亿元) ⑵ 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4700÷209407×100%≈11.80% 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02004÷209407×100%≈48.71% 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82703÷209407×100%≈39.49% 3、解:
产品销售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650-510-26-24=90(万元)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它销售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90+5-40-10=45(万元)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净收入=45+3+12=60(万元) 4、解:
10月份平均人数=〔64×15+(64+6)×16〕/31=67(人)11月份平均人数=〔(64+6)×4+(64+6+15)×25+ (64+6+15-3)〕÷30≈83(人)12月份平均人数=64+6+15-3=82(人)第四季度平均人数(67+83+82)/3≈77(人) 5、解:
⑴编制营销人员情况统计表
某百货公司营销人员情况统计表 单位:人 按性别分组 网点名称 按年龄分组 25岁以下 25-35岁 35岁以上 男 女 小计 男 女 小计 男 女 小计 男 女 小计 18 30 21 40 25 53 48 4 16 61 5 20 78 6 21 20 6 10 25 9 10 27 10 20 72 25 40 16 8 4 19 7 10 30 9 12 65 24 26 12 17 21 50 A B C 合计 64 123 187 15 57 ⑵营销人员性别构成百分比为:男性:64÷187×100%≈34.22%女性:123÷187×100%≈65.78% 2008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一个正确答案20道题,将其代袁字母填写在题干中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20 1.构成总体,必须同时具备()。A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
2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 c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3通过调查鞍钢、宝钢等几个大型钢铁企业,拟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这种调查方式是()。 B重点调查 4下列资料属于原始记录的是()。 B个人生产记录
5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
6某企业从业人员2300人,职工年工资总额为5600万元,产品销售额132560亿万元,产品库存量为120箱,设备台数为1113台。以上总量指标依次为()。 c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
7某企业的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5%,职工工资水平提高2%,则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 C.7.1% 8在商品销售额指数体系中,若物价指数上涨,销售额指数持平,则销售量指数()。 B.下降
9对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调查,按平原、丘陵和山区分组来抽选样本单位,此种抽样方法为()。 B.分层随机抽样 10.一些经常性的说法,如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等,采用的是()。 A.对比分析法 ll下列各项调查中,()是我国现行周期性普查制度项目之一。 D.农业普查
12.按照《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的规定,划分企业规模的对象是()。 B.法人企业
13.下列各项中,()不是产业活动单位必须具备的条件。 B.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14工业总产出一般采用()计算。 B.工厂法
15非盈利性服务业单位的总产出是按本期内()计算的。 B.提供服务的总费用
16下列各项中,应计入能源批发、零售企业用于经营销售库存的是()。 A.寄存在外单位的原油 17.下列各项中,()属于管理费用。 C.办公费 18临时职工是指用工期限不足()的在岗职工。 A.1年 19下列各项中.不包括在工资总额中的是( ). D.稿费
20行政事业单位的周定资产为单价在()以上,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的设备和物品., C.500元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中的括号内,多选、错选、漏选、未选均不得分;10道题.每题2分:典20分) l进行统计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B.对各项指标进行分组综合汇总C.编制统计表与分析表 D.对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积累 2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 )( )( )( )A.劳动生产率C.设备人均拥有量 E.人均年收人
3下列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是( )( )( )( )( )。B.某省近5年钢铁产量D.某商场1990—2007年商品销售额
4.统计指数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A.研究现象的长期变动趋势B.对经济现象进行综合评价和测定c.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程度D.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E.分析经济发展变化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5.统计分析的特点有()()()()()。A.数据性D.目的性E.时效性
6.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A.周期性普查制度c.经常性调查制度E.非经常性调查制度 7.下列行业类别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c.金融业 D.房地产E.地质勘查业
8.下列关于统计单位的表述中,()()()()()是错误或不准确的。B.一个法人单位拥有多个产业活动单位c.从事单一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同时也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D.从事一种以上经济括动的法人单位要分解成两个以上的产业活动单位
9.下列各项中,包括在能源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中的有:()()()()()。A.本企业生产的,报告期内检验合格入库的产品 c.尚未拨出的带料加工产品D.盘点中的账外产品
10.下列各项中,属于财务费用的是( )( )( )( )( )。A.净利息支 D.汇兑净损失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 1.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对同一总体进行的重叠分组,称为复合分组。(√ )
2.平均指标是把一个总体内各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 ) 3.保证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具有可比性是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4.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是把不能直接帽加或对比的因素过渡到能够相加和比较。(√)
5.统计分析是由数字形成概念,从概念形成判断,由判断进行推理.并由此得出结论,所以说准确的数据是统计分析的基础。(√) 6.全国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逢3、8的年份实施。√()
7.统计分类标准只适用于周期性普查和经常性统计调查。(×)8.单位代码是由统计部门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法定代码。(×) 9.能源消费量是指能源使用单位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的数量。( √) 10.城镇失业率是城镇失业人员数与城镇就业人员数的百分比。(×)
四、计算题(请写出必要的解题步骤,得出答案,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5道题,每题8分,共40分) 1.某企业2008年上半年总产出及工人人均产值资料如下表所示
计算该企业2008年上半年平均月劳动生产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某商场某季度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如下表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 (1)销售量综合指数。 (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要求写出公式及计算步骤,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现有某地区相关统计资料如下:
①农业总产出为120亿元,其中间投人为40亿元; ②工业总产出为350亿元,其中间投人为250亿元; ③建筑业总产出为150亿元,其中间投人为90亿元; ④运输邮电业总产出为110亿元,其中间投人为70亿元; ⑤贸易、餐饮业总产出为10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50亿元; ⑥盈利性服务业营业收人为90亿元,其中间投人为30亿元;
⑦非盈利性服务业经常性费用支出35亿元,固定资产价值100亿元,虚拟折旧费按固定资产价值的5%计算;
⑧全地区劳动者报酬32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40亿元,生产税收入100亿元,生产补贴为60亿元,营业盈余30亿元。 分别用生产法、收入法计算该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GDP)。
4.某运输企业在报告期完成了四批货物运转:第一批450吨,运距400公里;第二批500吨,运距300公里;第三批350吨,运距520公里;第四批90吨,运距450公里。
计算该企业报告期完成的货运量、货物周转量。
5.某地区2006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8990元,2007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31744元.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5%。 计算该地区2007年在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和平均实际工资指数。(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解:(1)生产法地区GDP=80+100+60+40+50+60+f35+100 x5%) =430(亿元)(2)收入法地区GDP=320+40+(100—60)+30=430(亿元) 4.解:(1)货运量=450+500+350+90=1390(吨)2)货物周转量=450×400+500×300+350×520十90 x450=552500(吨公里)
5.解:1)该地区2007年在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报告期平均工资÷报告期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31744÷103 5%≈30670.53(元) (2)该地区2007年在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指数=报告期平均工资指数÷报告期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100%=31744÷28990 ×100%÷103 5%x100% ≈105.80% 2006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代表的字母填写在题干中的括号内;20道题,每题1分,共20分。) 1. 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关系是:( )。 B.二者有时是一致的
2. 为获得某批日光灯产品平均寿命数据,现随机从中抽取100件产品,测得平均寿命为2000小时,则样本平均数为B.2000小时
3. 一个总体( )。 D.可以有多个指标
4. 某商品的100件样品中,测得的优质品为98件,则样本优质品成数为( )。B.98% 5. 科技活动包括( )。A.研究与实验发展、研究与实验发展成果应用、相关的科技服务 6. 某职工月工资为1800元,“工资”是( )。 B.数量标志
7. 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销售货物的( )。C.销售额
8. 某企业2004年总生产成本比2000年上升了50%,产量增加了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 )。D.20% 9.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 )。 C.多产业法人单位
10. 调查单位和调查对象是个体和总体的关系。如果调查对象是全部工业企业,则调查单位是( )。 D. 每一工业企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