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届江苏省靖江市第三中学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有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9 12:49: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_._

初三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O:16 Na:23 C:12 Ca:40 H:1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第1题~第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每小题1分,共10分。 1.“民以食为天”下列日常生活中的操作,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西瓜榨汁 B.葡萄酿酒 C.制作冰块 D.清水淘米

2. 空气质量事关人类生存质量, PM2.5也是空气中污染物之一,要加强监测,采取措施,确保指数达标,关于PM2.5产生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火力发电 B.焚烧垃圾 C.建筑粉尘 D.白色污染 3.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闻气体 4. 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B.其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C.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D.该物质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2︰4︰1 5.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6.下列实验室常用仪器所属材料分类错误的是

A. 试管(无机非金属材料) B.镊子(金属材料) C.药匙(合成材料) D.石棉网(金属材料) 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玻璃尖嘴导管点燃H2,火焰呈淡蓝色,放出大量的热 B.光亮的铁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 C.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中,溶液会变浑浊 D.将红色的石蕊试纸与氨气接触会变成蓝色

8. “嫦娥”飞船上月球运载火箭在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X=3N2+4H2O+2CO2 其中X的化学式是

A.N2O4 B.NO C.N2O3 D.N2O5 9.下列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验证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 B.向NaOH固体中加入稀HCl,验证中和反应放热

_._

_._

C.证明CO2与NaOH溶液反应,只要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D.用FeCl2溶液、Cu、AgNO3溶液可以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泼性大小 10.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可以用碘盐溶液来鉴别淀粉与蛋白粉

B.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可制二氧化碳

C.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D.可用灼烧法区分黄铜和黄金

第11~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或错选均不给分,共10分 11. 国家大剧院安装了近2万块钛(Ti)金属板。被称作“太空金属”的钛具有许多非常独特的优点,钛的密度只有钢的60%。钛和铁属于不同种元素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 A.中子数 B.质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1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序号 A B C D 物质 O2 铁粉 NaCl溶液 CO2 杂质(少量) 水蒸气 硫酸铜 Na2CO3 CH4 除去杂质的方法 通过NaOH溶液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加入适量的稀HCl 通入O2点燃后,再经过浓硫酸 13.下列生活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厨房燃气管道漏气,应先关闭阀门,然后再打开油烟机排风 B.给铁制容器烧涂搪瓷可以防止铁锈蚀

C.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钙混合施用,既可以改良酸性土壤,也可给农作物补充氮肥 D.用肥皂水涂在蚊虫叮咬的地方可减轻痛痒

14.下列四个坐标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镁粉 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 C.向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15. 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停地在运动 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40分)

16.(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5 分) (1) 生活中人们常说:①高原上缺氧 ②海产品中含锌 ③胃酸过多 ④硬水中含较多钙、镁离子。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中的“氧” ▲ ;②中的“锌” ▲ ;③中的“酸” ▲ ;④中的“镁离子” ▲ (2) 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_._

_._

①电解水: ▲ ,正极上与负极上产生气体体积比为 ▲ ;

②铝制品不易被氧化,原因是: ▲ 用符号表示生成物中铝的化合价是 ▲ ; ③植物的光合作用: ▲ ,生成的有机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④用赤铁矿来炼铁: ▲ ,使用CO前必须要 ▲ 。 (3)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①在40℃时,等质量的A、B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30℃时溶 液质量的关系A ▲ 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30℃时,130g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时,至少需加入A 物质的质量为 ▲ g才能变成饱和溶液。 ③当A中混有少量B时,用______▲____方法可以提纯固体A。 17. (5分) 右图中A~G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或

相互反应关系均为初中常见反应,其中G属于单质,且被称为最理想能源,其余均为化合物,B和C物质类别相同,D、E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大于7。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⑴写出物质D的俗名 ▲ ,E的化学式 ▲ ; ⑵满足图中关系的物质F,可能属于下列类别中 ▲ (填序号) ①酸 ②碱 ③盐 ④氧化物 ⑤单质 ⑶写出化学方程式:

B→G: ▲ ;E→A: ▲ ;

18. (7分)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常用于化学的学习.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

问题:

(1) 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请

你归纳出实验室制取这两种气体反应的共同点 ▲ (填代号). A.需要加热 B.需用催化剂 C.没有气体参加反应 D.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发生装置是 ▲ (填序号,下同),该装置中还缺少的物品是 ▲ ,若某同学用装置F来收集氧气,且进气口为b,在不改变装置连接的情况下,可将装置F ▲ ,从而保证收集到一瓶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 。 (3) 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要随时使反应停止或发生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 ▲ __,某

同学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因为 ▲ 。

19. (7分)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粉末,用于矿山、潜艇、潜水或宇宙飞船等缺氧的场合。

它还可以用于消毒、杀菌和漂白等,某化学小组对过氧化钠(Na2O2)用作供氧剂产生了兴趣。

_._

_._

【查阅资料】①它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

②2Na2O2+2CO2═2Na2CO3+O2

③2Na2O2常温下也能与HCl等物质反应生成氧气

实验探究Ⅰ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 【实 验】将过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试液变红。

有同学对此实验现象,提出猜想:可能生成①NaOH ②Na2CO3 ;你觉得不合理的是 ▲ ,理由是 ▲ ,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实验探究Ⅱ 实验室中久置的过氧化钠固体组成

【提出问题】如何证明该固体中含有Na2O2、Na2CO3和NaOH?(本实验不考虑其它成分) 【实验方案】①取适量的样品,溶于适量的水中,并用 ▲ 放在管口,木条复燃,则

说明该固体中含有Na2O2;

㈠㈠㈠㈠②继续向上述①所得的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

置后向上层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则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该固体还一定含有 ▲ ;

【反思评价】⑴某同学直接取固体样品,加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原固体粉末

中有Na2CO3,有同学认为上述方案存在不足,他的理由是 ▲ ; ⑵上述探究Ⅱ实验方案中可定量分析该固体中是否有NaOH,测定:样品的质

量、生成气体的质量和 ▲ 质量,通过计算可得出是否有NaOH。

20. (6分)二氧化碳用途较广,其捕捉与封存既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又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科学家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其工业流程如下图所示:

(1)操作① 的名称是 ▲ ,实验室中该操作所用的玻璃仪器有 ▲ 和烧杯; (2)写出分离池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若某次捕捉流程煅烧炉中碳酸钙质量为50t,则本次流程捕捉的二氧化碳质量

▲ 。(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得3分)

_._

2020届江苏省靖江市第三中学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有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wvfs7ict22cg5h8ins237lyd0yjij015q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