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多元的、丰富的,一般认为主要是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培养语感。而在这三者背后的,更具有操作性和语文特色的方法则是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整体的感知、感悟、感染,具体的方法包括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背诵等;二是细腻地揣摩、体会、领悟,具体的方法包括比较、研读等。这两个层次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是一个厚积与薄发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
本册教材十分重视语言品味地整体性、动态性,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等练习,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整体把握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与前三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增加一些语言比较和语言研读的练习,比如《寓言二则》一课的“读读想想”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去掉带点的词,句字的意思和原来一样吗”罗列的句子有“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等。这样的变化,一方面可能是基于教材语言的丰富性而设计的,另一方面是可能是为了适应学生身心的发展,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语文学习要求。这样编排对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很有好处。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语言品味的整体性,同时也要重视细腻的语言品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语言比较和语言研读时,仍然要把握整体的语境,比较和研究细微的语言变化对课文整体表达的作用。
5、感悟体验 注重朗读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单纯的示范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在领会和传达这种感情的过程中固然必不可少,但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摘自《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二下教材说明》
29 《数星星的孩子》 看一看,悟一悟,读一读。
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那七颗星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 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 演一演,悟一悟,读一读。
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比一比,悟一悟,读一读。
“傻孩子,又在数星星了。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你能数得清吗”
“奶奶,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在动,可不是乱动。您看,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
“孩子,你看得很仔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的,还给起了名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