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十字轴线和标高测设在护壁的上口,然后用十字线对中,吊线坠向井底投设,以半径尺杆检查孔壁的垂直平整度。随之进行修整,井深必须以基准点为依据,逐根进行引测。保证桩孔轴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6、架设垂直运输架:第一节桩孔成孔以后,即着手在桩孔上口架设垂直运输支架要求搭设稳定、牢固。本工程桩径较小,采用钢辘轳作提升工具。地面运土用手推车或翻斗车。
7、当桩孔深大于8m时,应向井下通风,加强空气对流。必要时输送氧气,防止有毒气体的危害。操作时上下人员轮换作业,桩孔上人员密切注视观察桩孔下人员的情况,互相响应,切实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8、当地下水量不大时,随挖随将泥水用吊桶运出。地下渗水量较大时,吊桶已满足不了排水,先在桩孔底挖集水坑,用高程水泵沉入抽水,边降水边挖土,水泵的规格按抽水量确定。应日夜三班抽水,使水位保持稳定。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先采用统一降水的措施,再进行开挖。
9、桩孔口安装水平推移的活动安全盖板,当桩孔内有人挖土时,应掩好安全盖板,防止杂物掉下砸人。无关人员不得靠近桩孔口边。吊运土时,再打开安全盖板。
10、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从第二节开始,利用提升设备运土,桩孔内人员应戴好安全帽,地面人员应拴好安全带。吊桶离开孔口上方1.5m时,推动活动安全盖板,掩蔽孔口,防止卸土的土块、石块等杂物坠落孔内伤人。吊桶在小推车内卸土后,再打开活动盖板,下放吊桶装土。
11、先拆除第一节支第二节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依次周转使用。如往下孔径缩小,应配备小块模板进行调整。
模板上口留出高度为100mm的混凝土浇筑口,接口处应捣固密实。拆模后用混凝土或砌砖堵严,水泥砂浆抹平,拆模强度达到1MPa。
12、浇筑第二节护壁混凝土:混凝土用串桶送来,人工浇筑,人工插捣密实。混凝土可由试验确定掺入早强剂,以加速混凝土的硬化。
13、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以桩孔口的定位线为依据,逐节校测。 14、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将桩孔挖至设计深度,清除虚土,检查土质情况,桩底应支承在设计所规定的持力层上。
15、开挖扩底部份:桩底可分为扩底和不扩底两种情况。挖扩底桩应先将扩底部位桩身的圆柱体挖好,再按扩底部位的尺寸、形状自上而下削土扩充成设计图纸的要求;如设计无明确要求,扩底直径一般为1.5~3.0d。扩底部位的变径尺寸为1∶4。
16、检查验收:成孔以后必须对桩身直径、扩头尺寸、孔底标高、桩位中线、井壁垂直、虚土厚度进行全面测定。做好施工记录,办理隐蔽验收手续。
17、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入前应先绑好砂浆垫块,按设计要求一般为70mm(钢筋笼四周,在主筋上每隔3~4m左右设一个φ20耳环,作为定位垫块);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直吊扶稳、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遇有两段钢筋笼连接时,应采用焊接(搭接焊或帮条焊),双面焊接,接头数按50%错开,以确保钢筋位置正确,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
18、浇筑桩身混凝土:桩身混凝土可使用粒径不大于50mm的石子,坍落度80~100mm,机械搅拌。用溜槽加串桶向桩孔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落差大于2m,桩孔深度超过12m时,宜采用混凝土导管浇筑。浇筑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分层振捣密实。一般第一步宜浇筑到扩底部位的顶面,然
后浇筑上部混凝土。分层高度以捣固的工具而定,但不宜大于1.5m。
19. 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以保证在剔除浮浆后,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桩顶上的钢筋插铁一定要保持设计尺寸,垂直插入,并有足够的保护层。
20. 雨天不能进行人工挖桩孔的工作。现场必须有排水的措施,严防地面雨水流入桩孔内,致使桩孔塌方。
第三节 钢结构工程
一、钢结构制作 1、运输方案选择
我公司钢结构制造厂制作的钢结构分阶段采用拖车和加长载重汽车转运至现场进行拼装。
二、施工准备
1、如我公司中标,立即与业主和设计部门联系,尽快获得设计图纸和组织图纸会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缺陷和矛盾在设计阶段解决。
2、编制施工方案、各工序的作业指导书和焊接工艺评定书,并进行工序能力的审定。 3、所有管理人员、各类焊工、无损检测人员均需持证上岗,对工程中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高的特殊工序,应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人员来完成。 4、按设计详图提出详细的工程用料计划,所有材料(包括钢材、焊材、螺栓、油漆等),应按设计规定要求的品种、规格、牌号进行采购,材料均应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 5、对供货厂家将由业主、设计、监理和质量监督站参加进行考察、调查,选择质量好、讲信誉、服务态度好的供货厂家,并报业主,监理
审查批准。 6、施工机具按资源配置计划选用,配备性能可靠、使用安全、操作和维修方便的焊接、吊装、检测设备。 7、检验、测量设备工具必须经计量法定单位检测合格,且在有效期内,应保证量值传递统一、准确可靠。 三、主要施工方法 1、放样、号料 1)、放样前必须熟悉施工图和工艺要求,应检查确认钢材的牌号、规格、质量是否符合图纸及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2)、放样前应对钢材进行检查,如不符合规范要求则应进行矫正,合格后方可使用。 3)、钢材矫正采用机械矫正(平板机、型钢矫直机)及火焰矫正。火焰矫正温度应按制在600~800℃,不得超过900℃,低合金钢加热矫正后应缓慢冷却,温度尚未降至室温时,不得锤击。 4)、矫正后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册痕和损伤。损伤程序不应超过有关标准的要求。 5)、放样和号料应根据工艺要求预留制作时的焊接收缩余量。 2、下料、切割及坡口加工 1)、翼缘腹板及主要构件钢板采用门式多头自动切割机进行切割下料,对于异形件采用微机编程,用自动数控切割机进行切割下料,气割缝每道留2~3mm切割余量。 2)、箱梁上小于12mm厚的筋板,可用剪板机剪切,剪切面应平整。对于需要进行刨、铣的零件,下料时应放加余量。角钢下料采用锯割。 3)、坡口加工:坡口形式应根据施工图纸及规范要求,焊缝的级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