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说谎行为成因及教育对策
说谎,即把谎话故意表述为欺骗信息的一种外显活动,可以使用说、写、画、符号或语言表述等。当前被研究人员广泛接受的观点是,假设一种言语表述被认定成说谎,其必定满足三个关键成分:事实成分,即言语是否符合真实情况;意图成分,即说谎者是否有意地进行欺骗;信念成分,即对于自己所说的,说谎者自己是否相信[1]。正确认识和解决幼儿的说谎行为是全社会都应该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全面认识,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幼儿说谎的心理、原因、及行为表现,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以达到矫正的目的。 一、幼儿说谎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下列几个方面 1.增添心理负荷
孩子在撒谎之后,有些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心感烦闷;有些则担心谎言被识破而恐惧不安;有的谎言一次成功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从而导致严重后果。幼儿阶段是人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说谎而引起的心理负荷,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 2.导致人格畸形
有位名人曾经说:“真实是一股坚强而又伟大的力量,它能够主宰人生。儿童养成习惯性说谎的不良品质将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在此种情况下,幼儿说谎行为就不容易彻底纠正。儿童在将道德要求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当中,常常会出现言行不一的现
象,从而口头上的认可与行为上的否定,便使得说谎成为一种习惯,从而导致畸形人格。因此,在幼儿阶段要正确分析幼儿的说谎行为,防微杜渐,使其得到健康成长。 3.影响良好性格的形成
从幼儿心理健康上而言,性格是个性当中最本质的表现,是个性的核心要素,它表现在对客观现实的坚定立场和习惯化了的活动方式,而交往却是直接影响幼儿的性格。喜欢说谎的幼儿会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排斥、从而很难融入集体当中。这样就会使得幼儿的人际关系不协调,久而久之,将使幼儿的性格向着自卑胆怯、自私冷漠、孤僻被动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解决幼儿说谎行为极其重要。
二、幼儿说谎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的限制
幼儿的心理尚未成熟,各个方面有待于逐步发展和完善。幼儿年龄太小,其认知水平及语言能力的限制,以及对问题理解的简单化,而经常会混淆事实与愿望,将想象与愿望当成是已发生的事情。此外,幼儿的记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他们记忆的精确性较差,识记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幼儿的识记主要是无意识记,其有意识记还没有发展起来,进而导致的对感知过的事物记忆模糊不清而造成的说话不真实,经常会有一些歪曲事实的现象。
2.由于意志力较差幼儿很难做到言行一致
因为幼儿的认知发展比较落后,往往会导致意识与行为上相脱节。幼儿阶段的小孩其意志不坚定,自制力差,常常无法控制他们的行为。一些儿童,尽管知道自身的行为活动是不正确的,但意志力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等都可以让幼儿说到做不到。例如:有的小朋友贪玩,时常在上课期间跑去玩就不回来上课。老师批评教育了他,他便保证以后再也不这样了。可是没过几天,他又做出了同样的事情。像这种情况,是由于幼儿的意志薄弱导致的。
3.害怕受到批评或惩罚逃避现实而说谎
哲学家罗素说道过:“小孩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这类说谎常常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幼儿在做错事后,内心紧张而产生恐惧感,所以就用说谎的办法开脱责任,避免惩罚。如有的幼儿自己在玩耍过程中,弄脏了衣服后却说成是同伴把他推到了才这样的。针对幼儿这类原因的说谎,明智的家长不应不分缘由的训斥、指责、惩罚孩子,而要理解孩子多和他们交流谈心,告诉孩子父母都喜爱诚实不说谎的孩子。尽管父母不想让你犯错误,但是更不想你撒谎。
4.为了不愿做某事或得到某些利益而说谎
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直接提出要求被拒绝的经历后,就产生了为不做某事或是得到某些利益而有意说谎。为了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或想得到某些利益,但又不愿付出劳动因而有意歪曲事实躲避责任或获得利益。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讲是惰性
滋长了孩子们的有意说谎。 5.为了取得他人的赞扬而说谎
喜欢听好话,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和表扬,这是幼儿普遍的一种心态,也是期望得到别人注意的心理归属的需要,更是幼儿情感的需要。假如这种情感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有些幼儿就会弄虚作假,便出现有意说谎,以换取表扬或奖励。这主要是由于幼儿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事实加以虚构、歪曲或是为了向他人夸耀而编造谎言。
6.由于成人言行与教育影响不当而说谎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不良行为的产生是因为示范作用而引起的学习结果。示范作用是指“人类个体接受某范例影响时并据有其特性的过程。”幼儿说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缘于成人不良的言行影响与不当的教育方式所致。幼儿模仿能力强,辨别性低,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说过:“说谎在形形色色的人群里很盛行,要使孩子们不看到、不听到他人说谎是很困难的。他们经常看到、听到他人说谎,又怎么会不学呢?”[2]
幼儿的说谎行为是幼儿不良行为的一个内容。倘若说谎一旦养成习惯性将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危害终生。因此,面对孩子说谎时,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能置之不理,认真分析其说谎的心理原因,及时地对说谎幼儿给予正确地引导与教育,使其心理得到健康均衡的发展。 三、幼儿教育者与家长
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纠正解决幼儿说谎 1.创设民主良好的生长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不同的环境影响着幼儿的发展与成长,在一个民主的环境、舒适的氛围中,幼儿不会犯错误后便产生害怕畏惧的情绪。所以,家长和幼教工作者要为幼儿创设民主良好的生长环境,创设一个能让幼儿如实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氛围;要为幼儿提供一个互相信任,诚实坦然的良好环境,多尊重幼儿、多关心幼儿,学会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并设法让幼儿知道说谎是不对的行为。 2.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幼儿在观察别人行为举止时所获取的范例行为、行为情境和行为的结果便会使得他们形成替代性强化。父母在要求孩子诚实的同时,自己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不说假话,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为孩子树立一个言行一致的好榜样。使得幼儿在潜移默化当中逐渐养成诚信的良好品质。对幼儿或他人的诺言要认真践行,做错事后敢于承认并认真改正。要让孩子明白,只有真诚待人,才会博得他人的信赖,彼此成为真正的朋友。
3.坚持奖惩适度得当
正确对待幼儿所犯的错误,做到奖惩适度得当。如果孩子出于好奇、淘气,无意做了错事,就要注意巧妙地引导和教育。如果犯了错误还说谎,就要严厉地批评,要让孩子勇于承担责任,
明白不掩饰自己错误时会赢得他人的尊敬。如果幼儿犯了错误敢于承认,家长、老师应首先对幼儿能主动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的品德给予表扬,不要急于批评幼儿的过失。 4.引导良好社交,强化诚实行为
孩子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同伴,“同伴的交往对幼儿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进程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出现更多的分享,友好的交谈,促进幼儿的交往行为向着积极的、友好的方向发展”[3],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幼儿良好的交际圈,引导其良好社交,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美国作家梅尔曾说过:“所有的人说的谎―小谎、大谎、善良的谎言―全是为了保证社会安定、心理舒适而采取的必要手段。我们要用谎言粉饰我们对生与死、各种各样我们不能理解,不能控制的事物的恐惧与焦虑。”[16]所以,对幼儿的说谎行为,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和帮助,更要多一些耐心和爱心,不要轻易地对幼儿“定性”。我们只有做出正确判断,才会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其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措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