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语文作业
作者:陈兆进 吴巧芬
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3期
内容摘要:目前很多学生在大量的家庭作业压力下不堪重负。因此,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家庭作业作了一些优化措施,试图使之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知识的习得和技能的强化。本文作者优化作业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兴趣;适当奖励,提高学习积极性;设置分层,保护学习自信心;贴近生活,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关键词:家庭作业 优化 分层 激励
现在,素质教育依然大喊“减负”,但是在升学压力下,很多教师还难以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仍然让学生苦不堪言。他们为了完成家庭作业,不得不加班加点。很多的学生晚上十点以后还在做家庭作业;有的学生完不成,第二天到学校只好抄他人作业;有的住校生晚上熄灯以后还蒙着被子,借助手电筒的微光偷偷做作业。如此超负荷的家庭作业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还严重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发展。
因此,如何优化家庭作业?如何提高家庭作业的有效性?如何使家庭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这都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心里学教授哈里斯·古柏和他的研究小组成员长期致力于家庭作业的有效性研究。他们认为,不同年级的家庭作业应有不同的目的。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家庭作业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格;高年级的学生则通过家庭作业促进知识的习得和技能的强化。
对于刚进初中的初一学生来讲,学习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作业量方面,很多的初一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初中的家庭作业比以前增加了很多,同时,作业的难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重大变化之下,很多的学生都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有很多的学生在大量的作业面前迷失了方向。
针对这种现状,精心为学生设计家庭作业,让学生能对家庭作业感兴趣就是初一老师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我在担任初一语文教学的时候,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我爱我家》的综合性学习之后,我本想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庭情况,写一写“我的家”,可是学生一听到我布置的任务之后,都发出“又要写作文”,“小学写了很多遍”之类的声音,于是我灵机一动,“同学们,你们喜欢上美术课吗?”,学生马上又了兴趣,于是我让学生画出自己家和家庭成员,然后,在旁边标注“父母是怎么样的人”“向同学们夸夸自己的父母”,在那节课上,学生们积极活跃,作业交上来以后,我发现许多基础比较差的同学都把自己的父母画的好夸的好,我把好的作品当成手抄报,展示在教室后面,让学生们互评互夸。应该说,这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适当奖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生对学习能否保持持续的积极状态,关键看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奖励可以激发学生附属内驱力,所谓附属内驱力,就是指个人为了获得家长、老师或别人的赞扬和肯定而努力学习、工作的内部需要,通俗说就
是学习和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博得大家的赞赏。因此,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奖励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很好的手段之一。
在本学期,我每天为学生布置三道小题作为家庭作业,称为“每日三练”。为了提高学生答题的积极性和质量,还制定了作业评价的办法:根据作业的正确率和书写情况将评价等级分为三、四、五三个星级,当学生拿到一定数量的星级有就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在班级荣誉墙上公布并奖励练习本,同时将这些奖励分数当作学生平时成绩供期末总评作参考。
这个奖励制度公布以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我的作业布置完后,作业的上交不再像以前那样要课代表催促,很多的学生会主动找到老师,要求老师面批。在批改过程中,有不少学生根据老师的批改意见进行重新订正后还会再一次将作业交给老师批阅。我还发现有不少平时根本不认真做作业的学生在这种奖励机制下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将作业交给老师批改。可见,利用积极的激励机制对学生积极性的培养很有帮助。
三、设置分层,保护学习自信心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发现一个问题:老师布置的作业中有不少是学生难以顺利完成的,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是有差异的。既然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学生,那么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特殊群体。也就是说老师可以对作业进行分层,布置分层作业。
我在作业布置的时候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面向全体学生。这些作业每一位学生都要做,作业的内容主要是布置与教材相关难度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训练。在作业布置中,不要求题目能够涵盖课文中所有的知识,以能“促进知识的习得和技能的强化”的练习为好,但一定要控制好题目的数量,三五道就够了。
第二层次的作业是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很多的优秀学生对老师布置的第一层次的作业会感到“不过瘾”、“不具有挑战性”,布置第二层次的作业就是为了满足这些学生。这些作业可以以附加题的形式出现,供学生选做,内容主要在课文的基础上适当延伸,以课外延伸的综合题和实践探究题为主。
比如,一篇古诗文学习结束以后,第一层次就是布置巩固与课文相关的一些文言知识的练习题。而第二层次则要考虑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利用课内的知识解决课外题目。
我们相信,第二层次作业的布置将会很好地调动优秀学生的积极性,满足他们更高的求知欲,体会探究学习带来的无限趣味。
第三层次的作业就是面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很多的情况下,他们很难完成第一层次的作业,因此要适当布置一些难度较第一层次低一些的作业,让他们可以较顺利地完成,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保持学习的自信心。
四、贴近生活,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语文作业,不应该只是书本学习的延续,更多的应该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因此布置贴近生活的作业能让学生感觉知识的用处还能促进能力的发展。理论研究证明:当鼓
励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时,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特别深;当孩子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会马上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时,那么,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就越发有意义。
在学习完《新闻两篇》后,我要求学生尝试在报纸上找一篇新闻稿,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新闻的要素和结构,并且还让一些感兴趣的学生学写新闻稿。很多的学生能够将学校、班级发生的一些事件写成新闻稿投到学校的广播室;在《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深入社会,收集有趣的广告以及一些常见的错别字病句。浙江东阳南马花园的红木家具非常有名,许多学生家里就开办红木家具厂,于是我就让他们给家里的红木家具做广告,学生们写的非常好,比如有人就写“品质,品雅,品悦”这样的广告,对于初一学生来讲,这是由相当水准的。
另外,在叫学生做读书笔记时也可以打破原有的看书、摘抄好词好句、写读书体会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回家看电视电影,将看到的精彩片段描述出来或写上经典的评语;可以让学生听爷爷奶奶讲故事;可以让学生深入农村、社区参加社会实践调查。
我想学生会带着很兴奋的“玩”的心情去完成这些作业。这种作业既让他们内心愿意接受,又使他们品尝到所学知识的运用带来的快乐,学习积极性就会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研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家庭作业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如何让学生不再视家庭作业为负担,而能在愉悦的心情中完成,这就要求老师在设置家庭作业上下一番功夫。只要我们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优化家庭作业之路,爱因斯坦所说的“学校所规定的作业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就可以变成现实。这是多么美妙的境界呀!
陈兆进,吴巧芬,浙江东阳市南马镇初级中学教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