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方向的细部控制网。
(4)基坑(槽)、桩、土石方开挖成型后,必须放线复测,校正后方可组织验槽。
(5)基础完工后,全面复核轴线距离、标高,经质监、业主、监理、地勘、设计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作业。
(6)施工现场做到施工测量标记准确,清晰,资料齐全。 (7)每施工一道工序必须严格控制轴线,标高及几何尺寸。 4、标高
建设单位已移交水准点位置及高程。施工前应将标高引测(往返测)至施工现场,并在现场内建立水准点。
(二)、施工排水
根据施工段的划分及工期计划,本项目基础施工阶段正值雨季,因此施工排水是基础施工阶段的管控重点。基础施工排水采用砖砌地上式集水坑。桩内、场内的地下水及积水用Ф50潜水泵集中抽排至集水坑,经沉砂处理后再用Ф100污水泵抽排至市政雨水管网。集水坑做法如下图:
(三)、基础定位放线 1、施工工艺流程
控制点接收→内业计算→现场踏勘→仪器检校→主控线放样→细部轴线
放样→砖井圈砌筑→轴线标定→轴线复核→报验
2、放样步骤
1)、根据业主提供的已知坐标控制点,用全站仪放出基础平面布置图上各基础的中心点及角点位置;
2)、井圈砌筑:井圈沿基础边线砌筑,采用M5.0水泥砂浆砌MU15页岩实心砖,井圈厚200mm, 高度不小于200 mm,井圈顶面抹20mm厚C20细石混凝土,铁板收平赶光;
3)、用墨线将轴线及桩中心线弹在井圈上,用油漆涂上三角标志,轴线采用红色油漆,桩(坑)中心线采用蓝色油漆,并将自编号、轴线编号、桩径、井圈顶标高标识在井圈顶面。便于作业工人及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和纠偏。
4)、轴线及标高必须采用换手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复查。
(四)、基础土石方施工 1、工艺流程
1)、挖孔桩:放桩位→护圈、防护棚→凿孔→护壁→扩孔→验孔→封底 2)、筏基、条基、独基:定位放线→护圈、防护栏杆→土石方开挖→验槽→摊座捡底→封底
2、基础土石方开挖工作面确定:
1)、地梁、承台梁:按设计图示尺寸每侧各增加600mm工作面进行开挖。 2)、独立柱基:按设计尺寸开挖。
3)、挖孔桩:土层及松散岩层段按设计尺寸加护壁尺寸开挖,岩石段按设计尺寸开挖。
3、挖孔桩施工
1)基础施工前,应对平基移交场地的标高进行复测。对于地下室部分的平基边坡按低处基础边框轴线外1米进行放坡(1:0.75)和修边处理。
2)开孔前,桩位应定位准确,核对图纸要求的桩径,在桩位处地表面沿桩孔外150mm用M5水泥砂浆砌200厚,不小于200mm高砖井圈,表面用20mm厚1:2细石砼抹平,并将轴线、十字线引测到井圈平面上,用红油漆画“Δ”标识轴线,蓝油漆画“Δ”标识桩孔中心十字线。
3)桩孔土石方开挖 1○
开挖第一节桩孔土石方:开挖桩孔应从上往下逐层进行,每节开挖深
标高挖孔桩井圈轴线、标高标识度均为1米。开挖深度达一米后,由项目质检员对井壁垂直度及桩孔位置进行验收,不合格的桩孔进行修凿,经验收合格后转入下道工序。
2○
绑扎护壁钢筋、支护壁模板:根据设计土层需做钢筋砼护壁;若桩孔
进入岩层则不考虑护壁。护壁厚度及配筋按设计施工。护壁钢筋位于护壁砼中部并用22#铅丝满绑扎牢,钢筋绑扎好后并经施工员检验合格后开始支护壁模板,桩护壁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桩成孔的进度决定配模套数,桩护壁模板根据桩径大小每套分3块或六块(椭圆桩),高度为1米。
3○
浇筑护壁砼:模板固定后应尽快进行护壁砼浇筑,尽量避免基土不稳
产生塌方。砼塌落度控制在6~8cm,砼强度为C25,砼采用人工入模用钢扦插捣密实。所有护壁砼均采取现场拌制。护壁模板上口小下口大,根据控制轴线检测模板就位正确后,采用插销将模板底口固定于下层土壤中。
4○
引测桩位轴线及标高:第一节挖孔桩护壁完成后,将控制线及高程点
引至井壁上;以后每向下开挖一段将控制轴线层层向下引测作为检查桩孔位置的依据。
5○
安装提升设备:第一节桩孔成孔后,在桩孔上口架设垂直运输提升设
备。同时安装好上下桩孔的爬梯,爬梯为多段Ф14钢筋焊制而成,爬梯挂在井口护栏上;井口护栏为钢管扣件搭设,搭设高度不小于1.2m,除出碴口外,其它三面用密目安全网防护,出碴口设置护身栏杆。
6○
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水泵和鼓风机。
a.井底照明必须采用低压电源(12V)、防水带罩的安全灯具,桩口上设
围栏,为便于雨天作业,深桩顶设雨棚。
b.当桩孔深度大于6米时,设专门往下送风的设备,加强空气的对流;下井前检测井下空气是否适于作业。必要时输送氧气,防止有害气体的危害。操作人员上、下轮换作业,桩孔上人员密切注视观察孔下人员的情况,互相呼应,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c.若遇地下水位较高区段,在透水区段的护壁每段预留泄水孔,并在浇筑桩身混凝土前予以堵塞。并在孔底先挖集水坑,用QY-15型潜水泵及时把水抽出。
d.桩孔口安装活动的安全盖板,当桩孔内出碴时,应掩好安全盖板,活动盖板覆盖区域为井口的一半,井底作业人员躲在盖板下,防止土石掉下砸人,无关人员不得靠近桩孔口,弃土区应远离井口边一米以上。
7○
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石方:从第二节开始,利用辘轳架和吊桶运土,
桩孔内人员应戴好安全帽,地面人员应拴好安全带,吊桶离开孔口上方时推动活动安全盖板,掩蔽孔口,防止卸土的土块、石块等杂物坠落孔内伤人。吊桶在卸土后,再打开活动盖板,下放吊桶装土,吊运出来的土石方应及时运到现场管理人员指定的位置(远离桩口至少1m)。
8○
绑扎第二节护壁钢筋,支第二节护壁模板。
9浇筑第二节护壁混凝土,混凝土采用现场搅拌,用手推车运至桩孔位○
置,用吊桶运至桩孔内,采用钢扦插捣密实。
10检查桩位中心轴线标高:每开挖一节,模板拆除后,作业人员随即○
将控制线向下引测,并复核桩孔垂直度及截面尺寸;施工人员采取不定期的下井抽查方式,督促作业人员实施上述程序。
11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将桩孔挖至设计要求的岩石层,在现场监理工○
程师的见证下对岩芯进行抽样,当达到设计要求的抗压强度值及嵌岩深度后,及时通知勘测院、设计院、业主、监理、质监站等部门有关人员进行验槽,做
好施工记录,办理好验槽手续,以后各批桩均以此为依据鉴别桩基的持力层。
4)、挖孔桩二次探孔
挖孔桩开挖至设计深度后,请设计、地勘单位相关负责人到现场勘察,确定二次探孔位置,探测桩底以下3D(D为设计桩内径)内有无不良地质构造。如地勘资料已明确桩底以下3D内无不良地质构造,方可转序施工。若地勘报告已勘探到该深度,则经设计、地勘、监理及建设单位确认无问题后可转序施工。
4、基坑、槽土石方施工
根据基坑、槽平面定位轴线,放出边线,用M5.0水泥砂浆砌200厚实心页岩砖挡水定位圈,高出地面200mm,要求灰缝饱满,表面平整,并作20厚1:2.5水泥瓜米石面层;并将纵横轴线引测至井圈平面,以红色油漆画“▲”标识,根据开挖地质情况,如遇土层或回填土、松软爆破石渣,则用M5.0水泥砂浆砌240厚实心页岩砖护壁,直至岩层。达到岩层后再次放(二次复核校正)基础框线,避免开挖误差,直至满足设计嵌岩(中风化)要求,同时请监理及建设单位现场代表复核。
5、地梁土石方施工:
根据地梁平面定位轴线,确定开挖边界线,表面覆土(回填土、爆破石渣、土层)经综合测算放坡系数按1:0.67,工作面为600mm(以地梁边缘起算)。具体做法详见下图所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