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题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23:25:3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

《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按要求填空。

1.“弗”在“弗若之矣”中的意思是________,用加部件的方法组成新字再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辩”是____________结构的字,我能写一个含“辩”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用换部件的方法组成新字再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我发现:很多字都是有一定联系的,用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方法能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识字。

二、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

①往,到……去。 ②指弈秋的教导。 ③他,指专心致志

的那个人。

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⑤代词,指天鹅。

1.惟弈秋之为听。( ) 2.一人虽听之。( ) ..

3.思援弓缴而射之。( )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三、词语集锦。

“专心致志”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____。看到“鸿鹄”,我想到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话,“鸿鹄之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到“及其日中如探汤”这句话,我想到与此意思相近的描写太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

1 / 6

________________。

四、读句子,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A.善于 B.擅长 C.善良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

A.认为 不像 果然 B.以为 不如 当然 C.因为 不如 这样 3.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 ...

A.辩论 原因 B.争论 故事 C.辩论 过去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

A.谁 认为 在乎 B.谁 同“谓”,说 语气词 C.熟悉 认为 语气词

五、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 / 6

1.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及日中/则如盘盂 C.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D.日初出/大如车盖 2.用“ ”画出两小儿用事例说明自己观点的句子,用“ ”画出表明孔子态度的句子。

3.两个小孩对太阳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因为他们是从视觉和触觉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一个是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观点。

4.根据选文理解填空。

(1)其中一个小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喻手法说明自己的观点。

(2)通过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孔子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3)“孰为汝多知乎”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两小儿的______________。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范氏之亡①也,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③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④掩其耳。恶⑤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⑥矣!

【注释】①亡:逃亡。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③况然:形容钟声。

3 / 6

④遽(jù):立刻。⑤恶:害怕。⑥悖(bèi):荒谬。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欲负而走( ) .

A.经过 B.逃跑 C.移动 D.走路 (2)则钟大不可负( ) .

A.驮,背 B.担任,担负 C.失败,与“胜”相对 2.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将下列译文补充完整。

“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的意思:他( )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 ),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 )并继续敲。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A.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B.它告诉我们,遇事要实事求是,懂得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C.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是不对的。 4.给这则寓言故事拟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请你再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读下面《论语》中的句子,体会其意思,并归类。

A.学习方法 B.学习态度 C.思想修养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4 / 6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x1891qxrt1xu1x81dzc4m0xd0pw4b00np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