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行牙科治疗儿童的进行
催眠疗法的研究
摘要
研究背景
儿童管理是许多牙科医师需要面临的一项挑战。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许多种非药物技术手段被用来解决儿童的焦虑以及行为配合问题,例如“Tell,show&do”,正向强化法,模拟法以及催眠法。其中催眠相关的领域以往较为忽视,因此进行此项研究回顾。
目标
此次系统分析尝试解决以下问题:催眠法对于正在接受口腔治疗的儿童的行为管理以顺利完成口腔治疗过程是否有效? 无效假设:催眠对于儿童治疗结果没有影响
研究方法:
我们检索了Cochrane Oral Health Group’s Trials Register, CENTRAL, MEDLINE (OVID), EMBASE (OVID), 以及PsycINFO。检索采用了电子检索以及人工检索两种方式,检索词有关键词以及自由检索词,检索过程中没有语言限制。检索日期为2010年6月11日。
选择标准:
所有年龄在16岁以下的接受任何口腔治疗儿童和青少年,例如:使用或不使用局部麻醉的简单正畸治疗、简单拔牙、口腔创伤的处理。
数据收集与分析:
关于实验方法,参与者,介入手段,结果分析以及结论的信息由两位回顾分析作者分别独立收集。联系到回顾分析所涉及的文献的作者以了解随机分组以及撤销分组人员的详细情况,并对此进行了质量评估。对于RCTs的质量按照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 5.0.2.中提供的标准进行了评估。
主要结论:
只有3组RCTs(共69名参与者)满足纳入标准。由于人数不足,不满足进行统计分析以及meta分析的条件而未进行。尽管有相当一部分的传统观点认为使用催眠法在口腔儿科治疗中有益,根据本次满足纳入标准的三个研究的回顾分析表明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催眠法的有效性。
摘要:
口腔治疗过程中儿童经常会产生焦虑以及内心抱怨。传统证据以及发表的文章表明催眠法在口腔儿科的治疗行为管理中有效。本次回顾分析目的来研究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催眠法对于进行治疗的儿童和青少年有效。只有三项随机对照研究(共69名参与者)满足本次回顾分析的纳入标准,其中两项研究结果支持催眠法的作用,然而由于研究
数量不足不能够对此进行数据分析以及meta分析。
研究背景:
儿童管理是许多牙科医师需要面临的一项挑战。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许多种非药物技术手段被用来解决儿童的焦虑以及行为配合问题以及紧张的就诊经历。一种解决方案是理解儿童不配合行为的原因,然后利用“Tell,show&do”或者正向强化法来解决问题。然而,由于儿童性格的多样性,一种行为管理技术可能对于一部分儿童有效,而对于其他儿童则无效。因此获得越多的其他有效的管理方法,并了解如何合理有效的应用,则对于接受口腔治疗儿童的行为管理能够越有效。标准的非药物技术的替代法包括镇静法以及全身麻醉。这些方法都具有一定效果,但是有一定的致病率以及死亡率。另一种可能的非药物技术的方法是使用催眠。
Heap and Aravind (Heap 2002)对催眠定义为:一种利用假设的场景诱导人的注意力转向内在的体验以影响受者的感知,感觉,思维以及行为的一种活动。受者对于催眠的典型反应是感觉不由自主和无力感(Fromm 1992)。催眠法作为辅助程序用于临床,口腔以及应用心理学等方面可以提高不同治疗手段的效果(Kirsch 1995)。许多医学专业人士认为催眠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方法,而认为对于催眠法作为一些已经被认可的治疗方法的辅助手段方面,“催眠疗法”以及“催眠治疗师”是无效的或者误导的(Vingoe 1987)。
催眠技术可以被用来处理许多口腔科治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例如牙
科焦虑,特发性口腔恐惧,传统口腔治疗以及拔牙过程中的疼痛管理,提高对正畸治疗装置的耐受性,作为吸入镇静的辅助手段或者作为全身麻醉诱导的一部分以及矫正不良口腔习惯例如吮指,磨牙,托腮以及吸烟等(Patel 2000; Reid 1988; Simons 2007)。
许多文献中提及了催眠技术在口腔中应用的一些优点,包括以下几点: ? 不需要专门仪器 ? 病人保持意识存在
? 无需使用药物因此没有副作用以及相关的环境污染 ? 可与N2O吸入镇静配合使用(Rosen 1983) ? 安全
催眠技术在应用于8-12岁儿童时效果良好,当应用于4岁以下儿童时可能会对催眠产生反应(Olness 1996),此外催眠作为口腔儿科治疗程序的辅助补充也有着广泛应用,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本次的回顾分析。
研究目标:
此次系统分析尝试解决以下问题:催眠法对于正在接受口腔治疗的儿童的行为管理以顺利完成口腔治疗过程是否有效? 无效假设:催眠对于儿童治疗结果没有影响
研究方法:
本次回顾分析相关研究文献的纳入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