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资料2009.2.11
由于气候比较干燥,多数地方灌溉水源不足。
(2)华北平原、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的许多地方,盐碱危害很严重。
(3)黄土高原的黄土由较细的粉沙颗粒组成,便于耕作,黄土含有不少氮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但土质疏松,地表无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严重。 2、农业特色:
(1)冬小麦、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其次是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黄土高原谷子种植较多,山东丘陵和低山甘薯种植较多。
(2)棉花是本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冀、鲁、豫三省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区和商品棉基地,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也是重要的产棉区。本区植棉的有利条件:夏季气温高,对棉花生长有利;秋季晴天多,对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也有利;再加上粉沙性的土壤适宜棉花根系的生长发育。
三、长江中下游区(湘、鄂、赣、皖、苏、浙、沪) 1、自然条件分析:
(1)淮河以北是暖温带,其余都属亚热带,夏季气温很高,江汉、洞庭湖、鄱阳湖等平原,周围山岭环抱,不易散热,都以炎热著称。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淮河以北是半湿润区,其余都是湿润地区。春末夏初,梅雨适时适量,对水稻生长更为有利,如果梅雨过短或过长,就会出现旱灾和涝灾。进入7月,梅雨结束,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燥,形成伏旱,此时,热量充足,蒸发量大,农作物生长旺盛,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所以抗旱任务很重。
(2)平原广阔,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
(3)江南丘陵红壤广布,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我国南方主要低产土壤之一。 2、农业特色:
(1)淮河以北以种植旱粮为主(江淮地区),以南以水田为主,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都是著名的水稻产区,本区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全国占第一位。小麦也是本区的重要粮食作物。
(2)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桑蚕等。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和杭州湾沿岸是我国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之一。(植棉条件:热量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植棉历史悠久,技术条件好,商品率高。不利条件是春夏有梅雨,夏季常有台风袭击,秋季有连阴雨)油菜播种面积广,成为稻田的越冬作物,浙江、江苏两省的太湖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桑蚕基地,是著名的“丝绸之府”。
(3)江南丘陵的红壤区,适宜茶叶、油菜、杉木生长,产量很大。 四、南部沿海地区(闽、台、粤、桂、琼及香港、澳门特区) 1、自然条件分析:
(1)我国纬度最低的一个区,北回归线横穿台湾和两广;濒临海洋,夏季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大量的水汽,造成这里丰沛的降水,雨季从4、5月份开始,延续到9、10月份。本区气候炎热多雨,无霜期长,作物几乎可以全年生长,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至三熟。 (2)台风活动频繁,侵入我国的台风约80%在本区登陆。台风形成狂风暴雨,带来一定灾害,有时也可缓解沿海地区的旱情。
(3)地形大部分为丘陵山地,平原面积不大,珠江三角洲和台湾的西部平原是本区最大的两个冲积平原。 2、农业特色
(1)水稻在本区普遍种植,珠江三角洲和台西平原是重要的稻米产区。甘蔗是本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粤、闽、桂成为全国重要的蔗糖供应地,珠江三角洲的产量更占重要地位。 (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在低洼易涝区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堤上栽植
21
高三复习资料2009.2.11
桑树、甘蔗、果树和花卉,以塘泥作桑、蔗、果树的肥料,桑叶养蚕,蚕粪、桑叶、蔗叶又可作鱼饵,塘基互养,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据基上种植的作物不同,有“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等种类。
(3)有橡胶、剑麻、油棕、椰子、咖啡、可可、胡椒等热带作物,海南岛的橡胶种植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4)有香蕉、柑橘、菠萝、荔枝等热带、亚热带果树。 (5)台湾的樟树颇为著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五、西南区(川、黔、滇、渝)
1、西南三省一市在北纬35°以南,云南省南部还伸入到北回归线以南。四川、贵州、重庆和云南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云南南部属热带。川滇西部的高原山地海拔很高,气候显著降低,形成高山气候。
2、四川盆地终年湿润,雨量充沛,霜雪少见,可生长甘蔗,柑橘,柚子。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
3、成都平原为冲击扇平原,气候温暖,土壤肥沃,开发较早,人口稠密,灌溉便利,农业生产一向发达,早有“天府之国”美誉。平原上有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成都平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油菜籽等,生猪、桑蚕的生长也很有名。
4、云贵高原上的河谷盆地,当地称为“坝子”是重要的水稻产区,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区,因溶洞、地下河漏水严重,地表水缺乏,要注意兴修水利,以保证农业生产的用水。 5、滇南谷地(包括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全年可以生长,且冬季不受寒潮侵袭,夏季又无台风危害,具有发展热带作物的良好环境,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橡胶生产基地。 六、青藏区(藏、青)
1、本区纬度同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地区相当,但因地势很高,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其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温低,日较差大,年较差小,迎风坡降水多,高原面上降水少,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地势高,空气稀薄)。
2、农业受气候限制,适于喜凉的青稞、小麦生长。牦牛、绵羊、山羊是高原上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草场主要分布于高原湖泊周围和河源地区。
3、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比较宽阔,降水较多,土地肥沃,是主要农业区。柴达木盆地,由于祁连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和山麓地带的地下水较为丰富,不少地方可以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盆地低部地势平坦,宜耕荒地连片,便于机械化开垦和耕作。
4、雅鲁藏布江谷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使这里的降水较多,冬季不受寒潮影响,比较温暖。西藏的重要粮食作物——青稞,主要分布于此。 5、“西藏的江南”——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这里降下大量的地形雨,呈现浓郁的亚热带和热带风光,特别是察隅一带。在肥沃的河谷地带,橘子树枝青叶茂,香蕉园终年翠绿,水稻田随处可见,新辟的茶园散布在缓坡山岗上,人们称之为“西藏的江南” 七、西北内陆区(内蒙、宁、甘、新)
1、本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周围高山、高原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送到,水循环很不活跃,是我国气候最为干旱的地区。气候表现为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降水少,多风沙,气候干燥;晴天多,云量少,日照丰富;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大。 2、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是这里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西北区光热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对植物来说,白天气温高、光照强,加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夜间气温低,减弱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了养分的消耗,因此,本区所产瓜果品质十分优良。 3、富有特色的灌溉农业。本区农耕必须依靠灌溉,有河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小麦、水稻、棉花、油菜、甜菜等都生长良好。
(1)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这里利用黄河流向微微倾斜的自然坡
22
高三复习资料2009.2.11
度,开挖引水渠,引黄河水自流灌溉。宁夏平原至今保存有秦渠、汉渠等著名渠道。平原上沟渠纵横,阡陌相连,稻田密布,村舍向望,被人誉为“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发展成为“塞上米粮川”。
(2)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的灌溉农业仅限于高山山麓的冲积平原上,这里土质较好,山地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等水源充足,利用这些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荒垦殖,引水灌溉,把荒漠变成了肥沃的绿洲。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是我国长绒绵的主要产区,这里无霜期较长,夏季气温高,积温量大,日照充分。新疆吐鲁番盆地,有引地下水灌溉的特殊工程—坎儿井。
4、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因降水较丰而成为我国水草最丰美的牧场和打草场,三河一带出产的三河牛、三河马,闻名全国;宁夏所产的滩羊是稀有的优质裘皮羊品种;新疆境内的天山、阿尔泰山,地形雨较多,山腰以云衫林为主的山地针叶林,以上以下生长牧草,以上为夏季牧场,以下为冬季牧场,天山山地是新疆的主要牧区,所产细毛羊是优良畜种。
5、本区由于不合理开垦,过度放牧,任意樵采,造成严重的沙漠化危害。防风固沙,减少风沙危害,防止沙漠蔓延和草场退化,是本区环境治理和改造的重要任务。
2、中国的工业
主要内容见已发的工业相关内容补充
新中国工业的主要成就:①增长速度快:近50年来,我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一些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例如:原煤、钢铁、水泥、布匹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原油、发电量、化肥等也列世界前茅。②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轻重工业比较协调,一些新的工业部门,如汽车、飞机、航天、核工业、电子、石油化学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填补了我国工业的许多空缺。③工业布局日趋合理。一方面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在资源或原料丰富的内地新建了一大批工业城市或工业基地。例如,山西能源基地、兰州的石油化学工业、四川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钢铁工业基地西昌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等。④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北京、上海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珠江三角洲、沪宁杭、京津石(石家庄)因具备工业基础、科技力量雄厚、高层次知识性人才集聚、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等有利因素,已开始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中西部的武汉、重庆、西安、兰州等地正日益成为中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第四节 中国的交通、商业和旅游
1、交通
⑴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目前除西藏以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铁路,初步形成了“五纵三横”的全国性铁路网。“九五”期间新修的南昆铁路,使我国资源丰富的大西南有了出海通道。青藏铁路已开工建设。主要铁路枢纽有:北京、沈阳、兰州、郑州、徐州、株洲、南昌、上海等。(详见已发的资料) 南北干线:
①京广线 ②京哈线 ③京沪线 ④京九线 ⑤同蒲线 ⑥太焦线 ⑦焦柳线 ⑧宝成线 ⑨成昆线 东西干线:
A、京包线 B、包兰线 C、陇海线 D、兰新线
E、沪杭线 F、浙赣线 G、湘黔线 H、贵昆线
23
高三复习资料2009.2.11
“五纵”与陇海线、长江干流交汇处的城市 “五纵”名称 京沪线 京九线 京广线 焦柳线 宝成-成昆线 与陇海线交汇徐州 商丘 郑州 洛阳 宝鸡 处的城市“ 与长江干流交南京 九江 武汉 枝城 攀枝花 汇处的城市“ ⑵公路发展很快,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形成覆盖全国全部2000多个县市和绝大多数乡、镇的庞大公路网,1992年通车里程达105.7万千米,通往西藏的有新藏公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滇藏公路。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近年)以来,高速公路建设迅速发展。如北京一天津一塘沽线、沈阳一大连线、京沪高速公路等。
⑶内河航道有11万千米。航运比较发达的航道有长江、京杭运河、珠江、松花江。长江是我国内河航道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重庆、武汉、南京、上海是沿岸重要港口。 ⑷海洋运输,我国海上航运分为沿海航运和远洋航运。沿海航运可以分为以大连、上海为中心的北方航区和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方航区;主要通航: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湛江、北海等主要海港,远洋航线可通达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远洋运输总载重吨位居世界第2位。
⑸航空运输,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航空运输网,600多条航线联系亚、欧、非、美和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及国内重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乌鲁木齐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港。 2、中国的商业:
⑴商业中心及其形成:商业中心的形成,应具备两个主要条件:一是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也就是服务区;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出条件,便于商品集散。所以,我国的商业中心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和交能便利的东部地区。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北京次之。
⑵中国的对外贸易
我国外贸出口商品构成的变化:①历史上:以出口丝绸、瓷器、茶叶为主。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介绍。②建国初期:以出口农矿等初级产品为主 ;③现在: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占80%以上)
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美国、日本、韩国、西欧和东南亚各国
主要外贸口岸有:沿海的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以及边境城镇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