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3.2.3.1-C1-2】
台江县人民医院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补充规定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
1、“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登记表的内容认真填写,字迹清晰,不得瞒报。医护双方签字确认。
4、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在接到医技科通知时,一方面尽快检查核对标本采集方式、方法正确与否、另一方面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5、临床科室医师在接到医技科室通知的结果时,一方面通知护理人员尽快观察患者病情,另一方面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6、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时与患方沟通 ,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
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 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
5
在《医技科室检查“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报告检查 患者 住院号 日期 姓名 床号 项目 结果 结果 姓名 (min) 科别 检验 危急值 复查 检验师 时间者姓名 接电话 2、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时,需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2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如果复查结果与上一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报告与接收均 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三、“危急值”报告对象是各科室患者、重点是急诊科、手术室、各重症监护病房等急危重患者。
四、“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影像中心、超声科、病理科等医技科室。
对危急值报告的检查制度, 规定检验科每月检查,反馈,每半年至少有一次回顾程序。包括项目的设臵, 报告的情况, 提出改进的要求,上报医务部。
6
十、危急值的定义进行不定期的维护
1) 临床科室如对危急值标准有修改要求,或申请新增危急值项 目,请将要求书面成文。科主任签字后交医技科室修改。 2) 医技科室按临床要求进行修改,报送医务科审批,并将申请保 留。
3) 如遇科室间标准、要求不统一,提交医务科协商解决。
(一) 检验常见指标危急值参考数据
实验项目 PH 血 气 部 分 Pco2(35-45) Po2(60-90) Hco3(20-31) 单位 mmHg mmHg Mmol/L 低值 ≤7.25(7.0) ≤20 ≤40 ≤10 ≤115 ≤1.5(1.75) ≤1.5 ≤1.70 高值 ≥7.55(7.6) ≥160 ≥3.5(3.4) ≥25 ≥340 ≥16.6 实验项目 白细胞WBC 单位 低值 高值 ×109/L ≤1×109/L ≥30×109/L ≤4.5g/L ≤20109/L ×男≥200 g/L 女≥180 g/L ≥450×109/L ≥30×109/L 阴性 ××≥700×109/L ≥19 血红蛋白HGB g/L 血小板PLT ×109/L ×109/L ×109/L ×109/L ×109/L Na+(135-145) mmol/L Ca+ 尿素(2.2-7.2) 血液化学部分 mmol/L mmol/L 血 常 肿瘤科WBC 规 部 血液科白细分 胞WBC RH血型 血液科PLT 肿瘤科PLT ≤2.0×109/L ≤0.5×109/L ≤20109/L ≤40109/L ≤7 BILL(新生儿) umol/L GLU(新生儿) mmol/L GLU(成人) K+(新生儿) K+(成人) 血淀粉酶 肌酸激酶CK 谷丙转氨酶 mmol/L mmol/L mmol/L u/L u/L u/L ≤2.20 凝血酶原时s 凝间PT 血活化部份凝部 ≥22.2(23) 血活酶时间 分 s APTT ≥6.20 其≥350 他脑脊液CSF ≥2000 u/L 部≥650umol/L 分 ≥1000 u/L 尿酮 ≤15 ≥70 ≤2.5(2.0) ≥5.0(7.0) ≤2.80 阳性(微生物) 肌酐(42-142) umol/L 阳性 (二)医学影像
7
CT、MRI
1、脑出血、大面积脑梗塞(大于两个脑叶)、特殊部位的脑梗塞(脑干、延髓)。
2、脊髓损伤,外伤后明显椎管狭窄。
3、肺动脉栓塞。(口头报告,电话报告,需图像后处理) 4、主动脉夹层。(口头报告,电话报告,需图像后处理)
5、胸腹部大面积损伤,(液气胸、疑似脏器破裂出血、纵膈血肿)。 6、急腹症(消化道穿孔)。 7、大量心包积液并心包填塞。
(五)、放射科 1. 脊柱、脊髓疾病: (1)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 (2)脊柱长轴成角畸形
(3)椎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 2. 呼吸系统: (1)气管、支气管异物
(2)大量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 (3)肺栓塞、肺梗死 3. 循环系统:
(1)心包填塞、纵隔摆动 (2)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4. 消化系统: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