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设计
1.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a-b与(a-b)2(a+ab+b)的值: 2.当a=-5.4,b=6,c=48,d=-1.2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3.计算:
4.按要求列出算式,并求出结果.
(2)-64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与-2的平方的差. 5.如果|ab-2|+(b-1)=0,试求 板书设计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 (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 例题 (二)观察发现 (四)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
*
2
3
3
2
2
七、教学后记
§2.11、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学会应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及混合运算。
2.能力目标 :用计算器完成较为繁杂的计算,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探索规律的活动。
3.情感态度 :使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通
过类比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是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计算器的使用及技巧,
难点是运用计算器进行较为繁琐的运算和探索规律,关键是熟练准确的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具:计算器、(简单计算器、科学技术器、图形计算器)、多媒体展示台、计算机。 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很多的计算问题,如到市场去买菜,到超市去买生活用品,到银行去存款,到商店去买学习用品等都会遇到计算问题,大家发现人们是怎样计算价格的?
同学们的回答肯定各种各样:口算、用计算器、用算盘、电脑,综合同学们的回答作如下引导,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些计算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心算快捷用于简单的运算,算盘用于较为麻烦的运算,但是用的人越来越少,计算器使用范围广,操作简便,男女老少都能用,电脑在银行、超市中使用准确,快捷)由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大家知道计算器的发展历史吗?由学生回答后教师作简单的讲解(见准备材料)。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让大家拿出自己的计算器运算:
123?38.2 41.9?(?0.6) 23?1 1.22 1.24
5?合作交流:学生把答案交流订正,讨论计算方法及有关键的功能,可分组,也可同桌交流,得出上述题目的计算方法:
见课本P92页
3、理性归纳得出结论:
特殊键的功能,借助多媒体展台向学生展示各功能键的功能及运用:(见课本P92) 4、运用反思,拓展创新。
?例1:用计算器计算 (3.2?4.5)?3?22 533
学生尝试运算,讨论、交流,最后由学生板书解题过程,教师帮助修改
解:按键顺序为
( 2 3 ab/c 。 5 2 = — 4 。 25 ) ? x 2— 计算器的显示结果为?12.1所以(3.2?4.5)?3??练一练,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2=?12.1 5①?345?421 ②12.236?(?2.3) ③13 ④?155 ⑤
351?(3.87?2.21)?152?1.35 22?比一比:课本P58页 1。 ?想一想:①用计算器计算:11?
1112? 11112?
22 11111? 111111?
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这个规律写出11111111的结果吗!111111111呢? ②按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从1、2、3、4、5、6、7、8、9中任选一个数字 ↓
将这个数字乘以9 ↓
将上面的结果乘12345679 5、小结回顾:启发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感受与体会,教师补充以下两条: ?科学计算器有那些主要功能键?
?用计算器计算时输入顺序与书写顺序有何关系?
22、 作业:课堂作业:自己列出五个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并含有负数、括号、绝对值的算式用计算
器算出结果。
§2.12有理数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复习整理有理数有关概念和有理数运算法则,运算律以及近似计算等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概念和有理数运算难点:负数和有理数法则的理解教学方法:启发教学 教学过程
1、阅读教材中的“全章小结”,给关键
34
2、利用数轴患讲有理数有关概念大
(含原点),引入负数以后,数轴的左边就有了
本章从引入负数开始,与小学学习的数一起纳入有理数范畴,我们学习的数地范围在不断扩 实际意义,原点所表示的0也不再是最小的数了
,A点所表示的数小于B点所表示的数,而D点所表示的数在四个数中最大由AO>BO>CO可知,负数的绝对值越大其数值反而越小点两侧,那么这两数互为相反数
利用数轴,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许多题目例 (1)求出大于-5而小于5的所有整数; (2)求出适合3<(3)试求方程(4)试求
我们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这两点间的距离,则AO>BO>CO,这个距离就是我们说的绝对值
由上图中还可以知道CO=DO,即C,D两点到原点距离相等,即C,D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相等,又它们在原
x<6的所有整数;
x=5,2x =5的解;
x<3的解
解:(1)大于-5而小于5的所有整数,在数轴上表示±5之间的整数点,如图,显然有±4,±3,±2,±1,0
(2)3<
x<6在数轴上表示到原点的距离大于3个单位而小于6个单位的整数点
在原点左侧,到原点距离大于3个单位而小于6个单位的整数点有-5,-4;在原点右侧距离原点大于3个单位而小于6个单位的整数点有4,5
所以 适合3<(3) 所以同样
x<6的整数有±4,±5
x=5表示到原点距离有5个单位的数,显然原点左、右侧各有一个,分别是-5和5x=5的解是x=5或x=-5
2x=5表示2x到原点的距离是5个单位,这样的点有两个,分别是5和-5.
55或x=-22
所以2x=5或2x=-5,解这两个简易方程得x=(4)
x<3在数轴上表示到原点距离小于3个单位的所有点的集合.
很显然-3与3之间的任何一点到原点距离都小于3个单位所以 -3<x<34、课堂练习 (1)填空:
①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的和是_____;②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的商是_____;(0除外)
③____的绝对值与它本身互为相反数;④____的平方与它的立方互为相反数;⑤____与它绝对值的差为0;⑥____的倒数与它的平方相等;⑦____的倒数等于它本身;⑧____的平方是4,_____的绝对值是4;
3
⑨如果-a>a,则a是_____;如果a=-a,则a是______;
3如果a2??a2,那么a是_____;如果?a=-a,那么a是_____;
35
板书设计
§2.12有理数复习 (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例题 (二)观察发现 (四)课堂练习
教学后记
§3.13字母能表示什么
教学目标:
①知识: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能用代数式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律和计算公式. ②能力: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③情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高数学表达能力,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及计算公式、运算律. 教学难点:探索规律的过程及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方法.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导入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与数字打交道。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一个关于数字的游戏。 游戏规则:请一位同学上黑板随意写一个数,然后将这个数乘以6再减去7,所得的结果乘以2,所得的积再减去这个数的12倍。
师:我敢肯定,结果一定是-14,对吗?你们一定很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到的吧!学了本章的知识以后,你就知道了。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一起走进字母的世界,看看字母能表示什么。 问题一:(放“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问:(1)n只青蛙有多少张嘴,多少只眼睛多少条腿,多少声扑通跳下水? (2)n在这里表示什么呢? 总结:
(2)n表示正整数,当n取不同的正整数时,所对应的结果也不一样,它体现的是一个一般规律的数量关系.
2、动手操作,开拓创新
问题二:下面,我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用手中的牙签棒按要求摆正方形,并回答问题(电脑显示课本问题1、4)―――――四人一组
学生在下面摆,请一位熟悉电脑的同学在电脑上摆。老师来回巡视。 (1) 题答案一起回答;(2)题请同学上台讲解所列式子的原因;
总结1:刚才同学们通过操作、讨论,获得了各种各样表示规律的式子,那这些式子是不是都是正确的呢?我们先来验证一下。
问:请将x?2,x?3,x?10,x?100代入到各个式子中,看看结果怎样?
总结2: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各个式子的结果都是相等的。实际上,如果我们利用后面所要学的知识,将这些式子进行化简,最后得到的形式都是一样的。
二.解疑合探
如图,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色的正方形瓷砖铺设矩形地面,请观察下列图形并解答下列问题.(用含n的式
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