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就必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探究的内容即肩负着这样的使命。可以这样讲,学生对探究内容的兴趣是探究活动进行下去的动力源泉。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首先,能够满足学生现实需要的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也是当代科学教育把目光转向学生生活、选择切合学生实际内容的原因之一。其次,对于超越常规但又在情理之中的问题内容,学生也会感兴趣,因为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了解的欲望。再次,对于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感兴趣。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也同时感受到了成就感。 3.操作简便的原则
探究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即探究内容是可以通过有步骤的探究活动得到答案的问题。这里有两条主要标准:一是探究的结果与某些变量之间具有因果联系,这种因果联系通过演绎推理是可以成立的。二是这种因果联系在现有条件下可以通过探究活动而证明。所谓现有条件,即是一方面是指现有的物质条件,如材料、实验设备等。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技能准备等。例如:在学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前,我根据家庭实验的条件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取一杯水,向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用筷子搅拌直至食盐不能再溶解,将食盐倒入另外一个杯子,尝试食盐水中加入蔗糖或味精,观察是否能溶解。又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在复习了制氧装置我布置了一道实验设计题:在实验室通常用加热草酸和浓硫酸的方法来制取一氧化碳气体。请你根据制氧气装置的特点,设计实验室制一氧化碳气体的装置。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性练习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设计探究内容
教师应制定明确的探究目标,使学生既能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又能发展各种探究能力,形成探究精神和态度。教师要选择或补充恰当的教学内容,使它们适应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等。对于哪些内容让学生探究,开展哪些探究活动,教师要心中有数,而不能盲目或随意而为。
2.做好教学组织安排
教学组织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教学所取得效果的好坏。教师要根据教学进程及时调整教学组织形式。 3.细心指导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的控制与指导至关重要。要求教师能做出各种决断,例如,应该在什么时候改变讨论方向,当学生考虑问题的思路出现偏差时,如何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以及如何抓住机会发展科学技能、培养科学情趣等。教师还要解决好既要让学生对某个题目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又要及时地把教学活动转移到有待学习的新内容上。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在探究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总之,在探究的各阶段,教师的工作都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和鼓励他们的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能真正得到保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我的几点思考
1.初中化学的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参加毕业考和中考),而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性练习势必要占用一定的教学时间,如何解决这种矛盾,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2.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各不相同,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才能使探究性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探究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3.学生通过探究性练习训练后,其效果应该通过什么形式加以评价?如何评价?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提出,希望有更多的化学教师投入到探究性练习的研究中,为化学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有益的帮助。为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阎承利 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吴琼, 中学化学教学建模。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