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人有正确的观念,他就可能愉快的生活,否则,错误的思想及与现实不符的看法就容易使人产生情绪困扰。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非理性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具体方法是: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非理性观念的关系。咨询师运用多种技术,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由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和不适行为。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错误的认知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咨询的根本目标是帮助求助者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此疗法具有以下特点: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障碍的结果;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改变;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治疗。这种疗法建立在一种结构性的心理教育模式之上,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让他们在治疗之中和治疗之外都承担一种主动的角色,同时都注意吸收各种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达到改变的目的。具体方法是:咨询师教给求助者如何通过一种评价过程来确认这些歪曲的和功能失调的认知,使求助者学会把他们的想法和现实中发生的事件区分开来,了解到认知对求助者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影响,使求助者学会识别、观察和监督自己的想法与假设,尤其是那些消极的自动想法。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力与义务
(1)求助者责任:
A、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B、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C、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力:
A、在权利了解咨询师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料。 B、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则。 C、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D、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E、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
A、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B、遵守和执行良好的咨询方案和各方面的内容。
C、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4)咨询师的责任:
A、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B、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C、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5)咨询师的权力:
A、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B、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C、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力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6)咨询师的义务
A、向求助者介绍自己受训的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B、遵守咨询机构和相关规定。
C、遵守和执行学习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内容。
D、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共4次。 咨询收费:对本校学生不收任何费用。 七、咨询过程
1、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阶段(第1次咨询)
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精神状态、行为特点以及求助动机,咨询师通过共情、理解、关注等技术与求助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
纳。指导他做相关的心理测验SCL—90和EPQ,做出评估和诊断,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与求助者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签订书面协议。举例说明认知行为疗法,ABC 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 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去思考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认知模式。
2、实施心理帮助的咨询阶段(第2、3次咨询) 第2次咨询
任务:与求助者一起探讨其问题产生的原因,让他认识到自己处理人际关系时存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过程:主要采用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部分摘录如下) 咨询师:你觉得什么原因使你一直处于目前这种不开心的情绪状
态中?
求助者:是因为大家对我的态度。我自认为没有做错什么,但同
桌对我有所保留,宿舍同伴也不接纳我,我喜欢的女生,也开始和我保持距离,我感到难以接受。
咨询师:你的痛苦我能理解,这是许多高一新生都会碰到的事,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你现在这样的情绪状况。
求助者:那是为什么呢?
咨询师:是因为不同的人对事物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想法就可
能导致不同的情绪结果。所以直接令我们产生不良情绪的是我们对事物的想法而不是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求助者:??
咨询师:比如,同样一个放在桌上的面包圈,有人会想:多么美
味的食物呀,我可以饱餐一顿。而另一个人会想:真可惜,中间怎么是空的呢,这让食物至少少了一半,真不幸。如果你是第一个人,你有什么情绪和行为反应呢?
求助者:我会非常满足,以喜悦的心情品尝那个面包圈。 咨询师:很好。如果你是第二个人,又将出现什么情绪和反应? 求助者:我想可能会非常郁闷,觉得连吃东西都这么不顺心。 咨询师:你看,都是同样一个诱发事件(A)面包圈中间有孔,
但不同的想法(B),情绪和行为反应(C)却迥然不同。可见影响情绪行为C的是B因素(不同的信念)而不是A因素(事件本身)是吗?
求助者:好象是。
咨询师:这就是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
情绪,可以改变自己的什么?
求助者:改变自己的想法。 ??????
通过引导,使求助者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不是被动地由外界事件所决定,而是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来改变情绪。
家庭作业:(1)将自己平时产生不良情绪时出现的想法和观念写出来,分析其非理性。(2)从自己身边的老师,同学,朋友中挑选几个有代表的人物做一次小调查,让他们把对自己的印象写下来,要求在50 个字以上。
第3次咨询
检查评估求助者的家庭作业。实际反馈的结果是:求助者对自己不良情绪产生的根源分析比较到位,领悟得比较好。求助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周围人对她的印象很好,大多对她的品行、学习成绩等方面评价高,愿意和他交往,在总体印象方面周围人写了很多这样的内容: “沉稳”、“睿智”、 “值得信任”、特别是那个他所心仪的女生,给出了“有风度”这样的评价。求助者对实际验证的这个结果感到开心,脸上有了释然的笑容。此外,根据认知行为疗法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通过提问、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审查,使求助者自己领悟到自己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思维模式,同桌作业上的完整解答不代表他提问的时候就有明确的思路,“学霸”的称呼并不带有任何讽刺的意味,女同学来到新学校,势必会有新的同伴,并不一定是对他的刻意疏远??通过面质提问等技术进一步使求助者认识领悟到这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所产生的一些信念是不合理的,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自身存在的各种症状。 3、巩固与结束阶段(第4次咨询)
回顾总结,巩固咨询成果,提高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评估:
自述心情好转很多,与同学的交往逐步常态化。认为以前的许多想法是自寻烦恼,现在感觉轻松了很多。
2、咨询师的评估:
求助者积极配合我的引导,按时完成每次咨询后布置的作业,从内心接受和肯定我的治疗方法。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基本消除或缓解了烦恼、焦燥的情绪,在认知、情绪、行为模式上出现了积极变化,人际关系改善,自我认识趋于合理,能适当地评价自己。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19;314-315;377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2-13;86-102;80-83;132-134
3.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32;44-98;119
4.杨凤池.咨询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第1版.13;52-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