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热过程中,用搅棒搅动的目的是________,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2)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 B.使用相同的烧杯
C.水和煤油的初温一定相等 D.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
(3)某同学用同一个加热装置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①根据图象,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_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________的吸热能力强些.
②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则煤油的比热容是________ J/(kg?℃)
(4)小明再用50g水和100g水做实验,以吸收的热量Q为纵坐标,升高的温度△t为横坐标,分别画出50g水和100g水的Q-△t图象,它们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即:Q=k△t .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两条直线的k值与对应水的________之比相等.
解析:使液体受热更均匀 加热时间 D 水 水 2.1×103 J/(kg?℃) 质量 【解析】 【详解】
(1)加热水和煤油时,要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这样可以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酒精灯放出的热量就是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也就是相等的,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2)要“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热源(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承装液体的容器相同和液体质量一定,故A. B选项正确;因为水和煤油的密度是不同的,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故D错;故选D.
(3)①由图2知,纵坐标表示升高的温度,横坐标表示加热的时间,由图知,升高5°C,煤油要加热3分钟,水加热6分钟,即水加热的时间长,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第1种方法,这说明水的吸热能力强;②因升高5°C,煤油要加热3分钟,水加热6分钟,即煤油吸热的热量为水的
3min1Q?,由c?,在质6min2mVt量和升高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吸热的热量成正比,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则煤油的比热容是
1?2.1×103J/(kg?℃); ×4.2×103J/(kg?℃) 2k1cm1m1?? ,即这两条直线k2cm2m2(4)根据Q?cm△t可知,Q?k△t中的k?cm,则有k1?cm1,k2?cm2,故的k值与对应水的质量之比相等.
26.小华和小丽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
的,如图所示.
(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丽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华觉得小丽“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_____________;
(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近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倾斜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和小丽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赛道的半径有关.
(3)接着,小华和小丽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
把半径为0.5m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1N,让质量为30g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图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表.
实验中让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钢球初始位置 距压力传感器高度/m 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N A 0.5 1.90 B 0.4 1.78 C 0.3 1.66
(4)若要验证猜想二,从控制变量角度考虑,需对上述实验进行哪两项改变?(不考虑小钢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5)实验后,他俩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有了新的猜想:让骑行的自行车转弯倾斜需要的力还可能与人和车的总质量有关.于是,他俩又开展了后续实验探究……
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改变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 详见解析 改变圆弧形轨道的半径 让同一小球在不同轨道上距压力传感器的同一高度自由滚下 【解析】 【详解】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转弯时,运动方向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是受到力的作
用,所以“要转弯,必须受力”;
(3)要验证猜想:“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实验中需要控制控制小球的质量相同、圆弧形跑道的半径相同,使同一小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来,从而使得小球到达压力传感器的速度不同,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距压力传感器高度越高,压力传感器示数越大,故可以得出:在圆弧形赛道的半径和自行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使自行车转弯所需要的力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
(4)若要验证猜想二即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需要控制小球的质量相同、下落的高度相同,圆弧形跑道的半径不相同,故需要①改变圆弧形跑道的半径;②让同一小球在不同轨道上距压力传感器的同一高度自由滚下。 六、综合题
27.如图是某型号电动轮椅工作原理示意图。开关S1和S2由绝缘操纵杆控制,能同时接“1”或接“2”,向前推操纵杆时轮椅前进且能调速,向后拉操纵杆时轮椅以恒定速度后退。已知蓄电池的电压为24V保持不变,R2的阻值为10Ω,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100W,额定电压为24V.请解答下列问题:
(1)当开关S1和S2同时接_____时,电动轮椅前进;电动轮椅既能前进又能后退,是因为电动机线圈中电流的_____能够改变。
(2)当电动轮椅后退时,电流表示数为1A,此时电动机的实际功率是多少_______?
(3)当电动机以额定功率工作时,电动轮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的速度为2m/s,若此时电动机消耗的电能有75%转化为电动轮椅前进的机械能,此时电动轮椅受到的阻力是多大_______? 解析: 1 方向 14W 37.5N
【解析】⑴ 如图当开关S1和S2同时接1时,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能够高速前进,符合题意; 分析电路图可知,开关接1和2时,电动机的电流方向相反,所以电动轮椅既能前进又能后退,是因为电动机线圈中电流的方向能够改变。
⑵ 当电动轮椅后退时,电流表示数为1A,电路中电动机和R2串联工作,
电动机的电压为:此时电动机的实际功率是:
⑶ 当电动机以额定功率工作时,电动轮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的速度为2m/s,若此时电动机消耗的电能有75%转化为电动轮椅前进的机械能,此时电动轮椅受到的阻力是多大?________ 此时电动机消耗的电能有75%转化为电动轮椅前进的机械能, 可得:
则做机械功的功率为:
匀速前进时,阻力与牵引力平衡,
所以阻力等于牵引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