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培养空间观念的思考与策略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现实的几何世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教学中,也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重点仍然放在图形的性质,以及周长、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上。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将视野拓展到生活的空间,为培养空间观念创造有利的条件。
然而,在图形与空间的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1)学生“只看不做”,教师用多媒体的演示代替学生的操作。(2)操作“做秀”,没有实效,流于形式。(3)“只做不运用”,学生的动手操作耗时太多,经过一番的摸索,结果还没出来就已经下课了,教学目标没法完成。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笔者提出以下想法,供同行们思考与交流。 一 什么是空间观念
新课程标准在小学几何教学方面,特别关注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和发展。新课程标准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这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理解空间与平面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 培养学生认识空间观念在教材中的地位与意义 新课程标准重点指出,培养小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新课程标准不仅在空间观念的提法上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在三个学段都大大加强了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关内容,提出了一些新的具体目标,在展示方式上也做了相应的改革,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基础得到提升,形成有关的理论基础。
三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进行空间观念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材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进行了多次修改。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事例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新教材越来越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尤其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之一的几何初步知识,在教学中特别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图形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方法,让学生获取和运用几何的初步知识,并在运用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 1.多借――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几何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应还原于社会生活。空间想象必须依赖于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之后,再进行的一项高级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巩固学
生的空间观念。
如:学习了长方形的表面积后,设计一些做纸盒的活动,做纸盒怎样用料才合理节省;如在解决粉刷课室的墙壁时,要考虑粉刷几个面,还要扣除门窗的面积;如要贴瓷砖,还要考虑到要贴多高。
其实,小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物体。因此,孩子们刚入学,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时,是先从认识物体、学习立体图形开始的,再学习平面图形,最后再进一步研究立体图形。这就是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来安排教学内容。
小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种能力的培养仍然与直接和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在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上,教师应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后,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和性质,加强空间想象,切实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多动――强调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就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通过自己去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量一量的方法,使学生更容易形成和巩固空间观念。学生亲自动手,让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使学生
有较多的机会通过内容丰富的图形符号进行实际操作探究活动,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巩固。
第一步:识图。识图属于空间观念培养要求中的“直观认识”和“初步认识”,教学时要让学生能抓住图形的特征识图,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图形应该是全面的、多方位的。例如:学生在知道直角的特征之后,教师可以出示不同方位的直角,让学生进行判断和验证,以提高学生对直角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表象;在认识长方体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一些特殊的长方体,比如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这样在教这类长方体的时候,学生因为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所以在对“长方体可以有8条棱相等”这样的判断题能有较好的理解。
第二步:画图。画图属于空间观念培养要求中的认识甚至是掌握特征,教学中要求学生抓住图形的特征按正确步骤进行画图,让学生在画图中培养识图能力。例如:画锐角、直角、钝角,画指定度数的角,画圆、画平面图形的高等,都是在学生了解了图形的特征和画法之后,通过动手画,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使图形的特征在脑海里留下正确的表象。
第三步:制作。制作属于空间观念培养要求中的掌握特征,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深化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和合作意识。例如:通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制作,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它们特有的易变性和稳定性;通过笔筒的制作,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圆柱的特征,还让学生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