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共I0题。请大家从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答案编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里)
1. 下列哪项不是新公共管理于东主要致力解决的问题?( D ) A. 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B. 尽可能实现社会自治,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 C. 改革政府内部管理体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D. 增强攻府的职能
2. 下列哪个不是属于非政府公共组织?( D ) A. 学枝 B. 研宛机构 C. 社区取务机构 D. 企业
3. 政策规划的( D )原则是指对同一政策问题要有多个政策规划方案以备选择,依靠科学的程序通过分析预测手段选择最优方案。
A. 公正 B. 受益 C. 系统 D. 优化 4. 公共政策执行的起点是( A )。 A. 政策宣传
B. 政策分解
C. 物质和组织准备 D. 政府实验
5. 公共组织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调动与发挥,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保护,这充分体现了以下原则?( D )
A. 职能目标原则 C. 精干高效原则
B. 完整统一原则 D. 人本原则
6. 每个人都要经历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在其中一段时期,人的心理和生理会比较成熟,体力充沛,年岭适当,工作经验丰畜,素质极佳。在这一时期,如果组织不及时地开发和使用,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才能就会逐渐衰退,甚至消失。这反映了人力资源的什么特性?
( D )
A. 能动性
B. 社会性 D. 时效性
C. 再生性
7. 下列哪个属于符合充全竞争条件,市场机制能有效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领域?( B ) A、公共物品 C、自然垄断
B.私人物品 D.外部性
8.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时间是( C )。 A. 2007 年4 月
B. 2008 年1 月
1
C. 2008 年5 月 D. 2009 年1 月
9. 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是( C )。 A. 绩效计划 C. 绩效评估
B. 绩效监控 D. 效结果应用
10. 公共管理伦理关系针对公共管理人员这一相对稳定的职业群体,公共管理伦理很重要的表征便是公共管理者的职业道德。这体现了公共管理伦理的( B )。
A. 组织依存性 C. 伦理理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共l0题。请大家啊每题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11.新公共服务是在传统科层制、新公共管理运动之后出现的第三种公共管理改革模式,这种治理体系中将共鸣置于中心位置。
12.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 它是在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3. 寻租是一切利用行政权力大发横财的行为和活动,是利用各种合法或非法的手段,以获得拥有租金的特权。
14. 制定政策的关键因素是政策问题,其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发现到建构、直至最终确立的过程。 15. 行政组织的横向分工涉及管理幅度问题,它是指一个层级的行政机构或某一行政领导直接控制的下级机构或人员的数目。
16. 职务分析或工作分析指收集所有与某一特定工作有关的重要信息,并对其所具有的性质、任务、职责以及所需人员的资格、条件等进行科学的系统描绘,最后作出规范性记录的过程。
17. 国家预算的管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预算的编制与审批、预算的执行、国家决算。
18.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转移到网络上运作和完成,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的制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为社会提供优质、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它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
19. 一般来说,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大致可分为三类: 政府自身、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 20. 公共管理责任是指公共管理主体根据法律、政策、道德等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 对公共管理客体所承担的义务。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共3小题。请大家在题后空白处对所给问题做出简单阐述) 21. 简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2分) (2)政府组织与其它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1分〉
B.职业性
D.作用的持续性和广泛性
2
(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1分) (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 重在结果管理上; (1分〉 (5)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 (1分)
(6)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1分) (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2分) (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l分) 22. 公共政策论证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政策信息(1分)、政策主张(2分) 、立论理由(2分) 、立论根据(2分)、驳论(1分) 、可信度(l分)和可行性(l分)。
23. 简述如何构建我国公共财政的框架?
第一,对财政支出进行规范。改变财政供给的“越位”与“缺位”、“不到位”现象, 规范财政供给范围。重点保证对公共产品的支出,减少直至取消对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投资。(2分)
第二,政府财政职能的转变。在“公平和效率”、“生产和调控”两对关系的处理上,使“公平”、“调控”成为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3分〉
第三,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凡是市场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应放手让市场机制自动调节,政府经济行为则以弥补市场失效为界限,促进市场的发育与完善。(3分)
第四,政府财政的法制化。一切财政资金纳入预算管理,预算一旦经立法机关审议通过不得随意更改。(2分)
四、论述题(每题1 5分,共30分,共2题。请大家在把握理论要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论证) 24. 分析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主要问题: 政社不分(2分);经费不足(2分);能力不足(l分);法制缺陷(l分)。
解决对策:政府应积极培育和发展非政府公共组织( 3分);正确认识非政府公共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3分)。
25. 试述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存在主要问题: 其一,信息公开主体的工作不到位。使群众和企业获得政务信息的渠道不畅(3分)。其二,信息公开的时效性比较差(l分)。其三,在信息公开方式上有避实就虚的问题
五、案例分析题(共1题, 20分)
26. 请大家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字数不少于400字。
3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
2010 年上海市强调在公务员考试录用中提高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 2 0 11年该市公务员招收7 0 %需要有基层工作的经历。广东省也加大从基层一线考录公务员的力度,计划到2 0 1 2年,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应全部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四川省也于2 0 1 0年初规定,省级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原则上应有2 /3左右的录用名额面向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人员。
并且,上海市将进一步扩大从优秀村干部和居委会干部中录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市公务员管理部门要求设村的乡镇拿出一定的职位,专门招录任职三年以上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以及符合条件的选聘到村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街道经批准可从符合条件的居委会干部中招录街道机关公务员,把熟悉基层、了解民生的基层干部选用到合适的公务员岗位上。
上海市将建立“先选调、后招录”选拔机制,推动公务员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在每年公务员录用考试前,本市将组织开展全市公务员选调交流工作,市级机关、区县机关一般先从区县机关、乡镇(街道〉机关等基层单位选调,一般按从一线专业岗位到综合管理岗位,从基层单位到上级管理部门进行公务员内部选调交流。
此外,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有计划组织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其中市级机关中担任处级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以及市级综合部门的公务员,任职前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将在三年内有计划地被安排到区县或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锻炼。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每年组织一批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各区县、各部门也将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区县、本部门公务员基层锻炼计划。
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还将对部分职位推行聘任制:各级机关中经济、金融、信息、规划等特殊专业技术职位,将部分通过公开招聘或直接选聘的方式,选拔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优秀人才任职,实行合同管理。
试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及其效果。 案例中主要体现了我国公务员的招募、任用等方面的动向。( 5分)
具体如下:其一,公务员招募时面向基层,由逐步扩大有基层工作经验人员的参考比例到全部从基层工作人员中考录。其二,录用时注重向扎根基层、熟悉基层、了解民生的基层干部,尤其是“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倾斜。其三,做好选调与招录相结合的公务员选拔机制,推动公务员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其四,在公务员任用方面,推进公务员的基层锻炼计划,要求增加公务员的基层工作经历和体验。其五,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特殊职位,引人聘任制,实行合同制管理。(10分)
这些新动向有利于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解决公务员队伍来源比较单一、结构不尽合理等迫切问题;有利于加强在职公务员的基层工作体验;有利于引导和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一流人才到基层去,熟悉基层、了解民生、锻炼成长;有利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增进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5分〉
4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