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发展的汽车社会弊端
自去年我国以1365万辆的销售数据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之后,对未来持更乐观预测的论调便甚嚣尘上,1700万、2500万、3000万还是7500万辆?
但是,汽车工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综合的社会化问题,需要政府、汽车生产企业及相关单位全盘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我国汽车工业的健康、持续和均衡发展,否则,北京“9·17”拥堵路段峰值超140条就将不再是个案。
汽车社会是国人都乐见的幸事,但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做好了迎接汽车社会的准备。按照发达国家的市场经验,当一个国家的轿车保有量达到千人20辆时,就将进入一个快速的汽车普及阶段,而我国目前已经达到千人38辆。随着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汽车市场过快增长的弊端已经开始暴露。
社会难承汽车之重?
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下一个黄金增长周期似乎已成定论,而这也成为汽车企业大规模扩张的论据。目前,长安、北汽等汽车集团都在四处扩张产能,为未来产销规模的放大作准备。
理特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经理江崇龙对记者表示,对于未来产销规模的预测,一般基于历史销售数据、一些宏观因素和未来市场结构的判断(如千人保有量)等做出。另外,还要充分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能源、交通等)。
而在汽车市场的突飞猛进中,我们恰恰忽略了社会承受能力。我们不能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的产业视角来认识汽车问题,而必须从汽车社会的角度来全面看待和反思我们的汽车发展思路和相关政策。
即使以目前的汽车市场规模,许多城市也已不堪重负,北京“9·17”大堵车就是给我们最好的警示。当前,汽车产业与经济、社会、环保、能源协调发展所涉及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汽车投资和生产层面的问题。
张志勇认为,目前政府和民众,对汽车社会的到来还未做好规划、政策和管理上的准备。
按有关部门的设想,汽车大量进入中国家庭要到2015年以后,所以在城市交通规划和设施建设方面都没有做好准备,反而在很长时间集中主要精力去抓汽车产能过剩问题,忽略了汽车造成的现实社会问题。
因此,在做大做强中国汽车产业的同时,还应适当考虑与社会发展的平衡问题,否则,超前的汽车社会将会带来诸多不确定性难题。
(第一财经日报)1,高度消耗自然资源:制造汽车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除了使用钢铁外,现代的汽车还需要使用能耗很高的铝材和难以回收的塑料。
2,破坏传统文化:为汽车的快速通行而建造的高速公路往往将一个完整的文化区域(如:城镇、村庄)一分为二,这对当地的传统文化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3,危害野生动物:修建新的高速公路常常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野生动物也容易在穿越公路时毙命。 4,降低人的生命安全:汽车引起的交通事故是当今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伤数最多的原因之一,每年约有数百万人遭受车祸的伤害。
5,导致城市烟雾:汽车排放的尾气中氮氧化物、其它气体成分、颗粒物、以及由尾气引发的光化学烟雾是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难题。
6,损失土地资源:西方工业国家已为汽车的通行修建了约 一千二百万公里的道路。被这些道路覆盖掉的土地永久性地丧失了它们在农业和自然保护方面的功能。
7,大量消耗石油: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用于运输,而其中三分之一的燃油被用于驱动汽车和卡车的内燃机。因此汽车是化石燃料的消耗大户,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
8,污染土壤和水体:汽车排放的铅粒,泄漏的汽油对公路旁的农田、地下和地表水体有直接的污染作用。
9,造成酸雨危害:汽车排放的酸性物质氮氧化物会与空中的水蒸气直接形成酸雨,对城市环境和森林地区造成酸雨危害。
10,间接污染海洋:汽车排放到空中的污染物物能随雨水降落到海洋中,另外,为汽车运输石油的油船在海上频繁泄漏,对海洋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11,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由于汽车工业没有兴趣回收报废后的车,因此在工业国家出现了废弃车辆堆积成山的现象,这造成了严重的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
12大中城市交通堵塞、停车泊位严重短缺也正在制约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对高油价的担忧以及汽车消费金融服务的滞后,将严重压制潜在消费
在车辆不多的情况下,大气的自净能力尚能化解车辆排出的毒素。但眼下已车满为患,交通拥堵成为家常便饭,汽车本应具备的便捷、舒适、高效的特点却被过多的车辆逐步抵消。“汽车灾难”已经形成,汽车尾气更是害人不浅。
在车辆不多的情况下,大气的自净能力尚能化解车辆排出的毒素。但眼下已车满为患,交通拥堵成为家常便饭,汽车本应具备的便捷、舒适、高效的特点却被过多的车辆逐步抵消。“汽车灾难”已经形成,汽车尾气更是害人不浅。
尾气里都有啥
科学分析发现,汽车尾气中有上百种不同化合物,当中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一辆轿车一年排出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并且汽车在不断消耗着地球的资源。机动车的燃料消耗成为无情吞噬石油资源的无底洞。目前,汽车使用的汽油约占全球汽油消费量的1/3。
尾气害人不浅
汽车在大量消耗资源的同时,其排放的尾气会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比氧气快250倍。所以,即使有微量一氧化碳的吸入,也可能给人造成可怕的缺氧性伤害。轻者眩晕、头痛,重者脑细胞将受到永久性损伤;氮氧、氢氧化合物会使易感人群出现刺激反应,患上眼病、喉炎,尾气中氮氢化合物所含苯并芘是致癌物质,它是一种高散度的颗粒,可在空气中悬浮几昼夜,被人体吸入后不能排出,积累到临界浓度便激发形成恶性肿瘤。
数据触目惊心
据哈市环保局张昆林介绍,从哈市近两年来描述机动车污染的二氧化碳变化数据中,可见污染加剧的趋势。二氧化碳日均值由2000年的0.1毫克/立方米增加到2.3毫克/立方米,年均值由2000年的0.024毫克/立方米增加到2001年的0.049毫克/立方米。不难看出汽车,尾气污染增加的速度远大于机动车的增长。
汽车污染大气的同时还对周围环境形成噪声污染,2001年交通噪声污染就占整个环境噪声总量的20.1%,而车辆密集区域的噪声比例远大于此。
清洁汽油遇阻
使用清洁汽油是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立竿见影的举措。今年2 月,我省下发了各加油站必须使用清洁汽油的通知,现今一月有余,哈市使用清洁汽油的加油站仅有太平、香政、中协、新发等十几家。据省环保局相关人士介绍,国家强制执行标准规定,必须在车用无铅汽油中按万分之二的比例添加清洁剂。此项措施可使哈市机动车辆每年的汽车尾气排放量减少10万吨以上。
清洁汽油环保效果好,为何在我省的推广不开,据中国石油黑龙江销售分公司贾永强讲,该公司拥有九百多家加油站,使用清洁汽油将使油价每吨上涨近百元,司机对涨价后的清洁汽油不买账。
“锁”住尾气不容缓
环保和节能,是当今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在环保意识高涨的今天,控制废气污染应提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在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是巨大的。据相关专家介绍,治理汽车尾气必须采取的措施有:强制旧车时限报废、强制推广电喷车、强制使用无铅汽油、强制安装三元催化器等强有力的举措,使汽车尾气排放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据了解,我国对汽车尾气的检测标准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有关部门表示,确保汽车尾气排放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必须采取强制手段。
户外锻炼离汽车远点 锻炼时间不要太晚
每日坚持跑步锻炼本是一件有益身心的事,但如果时间或地点没选好,恐怕换来的不是健康而是疾病了,因为在身边穿梭的车辆会产生大量损害呼吸道和肺泡功能、并可导致癌症的颗粒物。
北京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的潘小川指出,空气污染对人们的健康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而这些有毒气体70%出自汽车尾气。据医学界研究分析,汽车尾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硫、氮氧化物、铅。它能引起呼吸道感染和哮喘,使肺功能下降,严重的可引起肺气肿。汽车尾气中的铅一般分布于地面上方1米左右的地带,正好是青少年的呼吸带,因而铅污染对青少年危害更重。现在许多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全面推行使用无铅汽油,可是大量晚间进城的货运车辆都是使用柴油发动机,其排放出来的含铅尾气依然对整个城市造成污染。不仅如此,第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会生成二次污染,形成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成分复杂,它们对人及动物的伤害主要表现在眼睛和黏膜受刺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吸道疾病恶化、儿童肺功能异常等。专家建议,户外运动尽量远离交通干线。因此,为了你的健康,在立交桥或繁华道路的人行道上跑步的习惯要改一改了。锻炼的时间也不要太晚,因为使用柴油发动机大型汽车晚上九点以后进城,此时公路上的污染是白天的数倍。
“汽车尾气” 已成为大气污染的罪魁
大气污染,被称为社会一大公害。越是交通发达的国家,由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越严重,已成为污染大气的罪魁,激起了社会公愤。
近几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社会保有量在1400 万辆以上。汽车主要集中在城市,成为城市的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一些城市地区出现的光化学烟雾,重要原因就是汽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通过阳光紫外线作用,形成有毒烟雾。其突出的危害是刺激人体眼睛和上呼吸道粘膜,引起发炎,严重的引起哮喘,头疼、肺气肿等疾病,甚至使视力和中枢神经等受到损害。
据各地监测分析,汽车尾气排放量已占大气污染源85%左右。如北京市中心区二氧化硫浓度日超标率达10%至15%,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浓度日超标率达60%至70%,最大浓度时大气污染超过国家二级标准1 至3倍。上海市机动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占总排放量56%以上:氮氟化合物占20%以上:四川机动车每年排放一氧化碳142万吨、其他有害物超过60万吨, 80%的一氧化碳和90%的氮氢化合物等,均来自机动车排放。这表明,治理大气污染,治理汽车尾气是重中之重。
根据现代科技水平和国外的一些做法,采用气体燃料,推进“清洁”生产,是目前降低汽车尾气污染较为理想的办法。由于气体燃料含硫、氮等杂质少,燃烧完全,可以显著减少汽车污染物徘放,受到世界各国欢迎。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燃气汽车用液化气消费量一年已达500万吨以上,燃气汽车达到520万辆。日本90%的城市出租车已改用液化气作燃料。
近两年来,我国燃气汽车发展迅速,到1997 年,全国有800多辆燃气汽车,而目前已增加到4500多辆,建立的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站也由最初的10多座发展到68座。为进一步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