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8:12: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三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及练习

一、 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例3(P30)练习五习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利用“凑整”的基本思想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在运算中进一步体会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价值,增强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五、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46+( )=75+( ) ( )+38=( )+59 24+19=( )+( ) a+57=( )+( )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 85+632=( ) 304+215=519 215+304=( ) (二)创设情境 探讨算法

1、设问启忆。同学们,在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已经为李叔叔骑车解决了哪些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个星期还剩下几天?想知道李叔叔接下来是怎么安排的吗? 2、出示插图。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整理图意:第四天 城市A→B A→B 115千米 第五天 城市B→C B→C 132千米 第六天 城市C→D C→D 118千米 第七天 城市D→E D→E 85千米

3、观察、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吗? 4、尝试独立列式计算。 5、展示、交流不同的算法。

(1)呈现学生不同的算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 115+132+118+85 ②115+132+118+85

=247+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365+85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450(千米) =200+250 =450(千米)

(2)师生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讨论第②种算法:在这种算法中,分别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把115和85、132和118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有什么好处? (4) 小结并揭示课题。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 方法:运用“加法运算律”)

(5)评价其他不同的写法。

③ 115+132+118+85 ④115+132+118+85 =(115+85)+(132+118) =200+250 =200+250 =450(千米) =450(千米)

说明:这两个算法也运用了加法运算律。前者可以省略有些过程。后者缺少小括号, 作为口算也是可以的。 (三)自主练习 优化算法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425+14+185 75+168+25 245+180+20+155 67+25+33+75 (1)独立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对比练习

比较下面的算式,有什么异同点?你喜欢计算哪个算式?为什么? 56+78+22+44 (56+22)+(78+44) (56+44)+(78+22)

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同桌互说用了什么运算律? 60+255+40 282+41+159 548+52+468 135+39+65+11 13+46+55+54+87 5+137+45+63+50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归纳算法练习、优化算法练习和运用算法练习,让学生在运用中观察、比较不同的算法,从而达到优化算法的目的 (四)解决问题 体验价值

1、小结启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关键是什么?

2、解决高斯的数学题。你能试着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1+2+3+4+……+99+100

=(1+100)+(2+99)+……+(50+51) 二101 ×50 二5050

3、交流。高斯的聪明表现在哪儿?学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计算有什么帮助? 五、随堂练习 练习五(4) 六、作业布置 练习五(5) 七、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第四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

P34/例1(乘法交换律) 例2(乘法结合律)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二、新授

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1)4×25=100(人) 25×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 小组合作学习。

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 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三、巩固练习 P35/做一做1、2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完善板书。

五、作业:P37/2—4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人) 4×25=100(人 (25×5)×2 25×(5×2) 25×4=4×25 =125×2 =10×25

┆(学生举例) =250(桶) =250(桶) (25×5)×2=25×(5×2) ┆(学生举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b=b×a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a×(b×c)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xkq70ydee2cg5h8ins237lyd0yjbf015te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