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及2009年高考复习备考建议
一、2008年高考试题分析
(一)总体概况
2008年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很好地体现了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以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为考查重点,试题围绕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主干知识展开,题意明确、层次清晰、立意鲜明、设计新颖、表述较严谨、简洁流畅,能力要求与题型有机统一,全卷考查重点突出,各部分内容所占分数比例合理,密切联系考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体现“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的一份较成功试卷,总体上看,试题难易适中,由于我们08年复习备考工作做得比较扎实,加上理试卷中的另外两科试题难度较大,因此,学生反映生物试题比较容易。今年试卷有以下4个特点:
1.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凸显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考核。
在全卷有限的题量中,试题仍体现了对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生命活动的调节、微生物、生物工程、生态、实验等主干知识内容的考查。同时又兼顾到覆盖面。在一个题目中涉及到不同知识内容,如第1、2、30(Ⅰ)题;在同一知识点从不同角度考核,如第30(Ⅱ)、31题。有效地考查了考生的思维敏捷性及对主干知识与核心概念的掌握程度。
2.坚定了考查能力的方向
试题推陈出新、平和新颖、注重思辨、贴近生活、设问简明,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突出考查考生吸收、整合生物学科信息及用生物学视角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试题内容的选择上,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第2、30(Ⅰ)、31题。图表题仍是今年考查获取信息能力的一种主要形式。从今年的试卷看,如第2、4、30(Ⅰ)(Ⅱ)题均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获取信息能力。试题注重创新、关注现实、图文并茂,有利于考出考生的形象思维的能力。总体上给人以平和新颖的感觉,符合考生实际。
3.突出对双基的考查
试卷体现基础、新颖,侧重于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非选择题的难度梯度设置上,起点较低,层层设问,步步深入。每个解答题中的第一个小问题,难度均较低,对全题的求解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解答此题都能得到一定的分值,有效控制了试题的区分度,使得不同程度的考生都有“跳一跳”便可“摘到桃子”的感觉。与2007年相比,生物试题难度适中、相对较易。
4.注重实验思想,侧重分析
今年实验试题从往年侧重实验设计转向对于实验思想、实验结果及分析和实验方法的考查。立足于教材,以常规素材设置问题,设问既有广度也有深度,考查考生对实验问题的分析及价值判断和把握能力。这是今年生物试题的亮点之一。
(二)逐题分析
1. 为了验证用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 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分析: 这道题即是以胰岛素为背景,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这道题出得较有特色,克服了平时题型训练中对实验流程的机械模仿,而是突显对能力和实验设计的考查。学生应抓住题中的实验目的和操作要求进行思考。从这道题还可以看到高考的一些出题方向:胰岛素是生物必修和选修课程中都有提到的,这些课程交会处就很可能成为高考出题的考点,值得学生注意。另外,这道题与2004年、2005年的实验大题有异曲同工之处,考生应从中理解题型的变换,训练实验思路。由于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用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故能确定实验变量为:“胰岛素”,故实验组应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审题时注意,观测指标设置为“小鼠症状的变化”,如何进一步确定相关症状与葡萄糖有关,故应 “后注射葡萄糖溶液”,故选A。此题可由“验证某矿质元素为必需矿质元素”实验类推而来。
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
B. 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丙),一段时间后,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
下甲种群
分析:这道题也有特别之处,除了考查考生熟悉的生物因素关系之外,也考了平时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生物竞争也包括食物之外的环境因素。这就要求考生平日要全面复习,注意细节。看图形及阅读题干可知:乙捕食甲,丙能捕食乙。若能只剩一种,应该是生产者甲。甲和丙不存在捕食关系,而丙和乙题目明确告知是捕食,它们对非生物的因素也存在竞争,因此选C。
3.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硝化细菌能以NH3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 B. 某些细菌可以利用光能固定CO2合成有机物
C. 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充的营养物质 D. 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不能用来鉴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
分析:此题A、B、C三项是课本上明确的结论,而D选项的叙述错的太明显。可以说是送分题。 4.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
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片段。现有多个上述线性DNA分子,若在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1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酶切后,这些线性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片段种类数是:
A. 3 B.4 C. 9 D.12
分析:选C,酶切后,可得到大(含三段)、中(含两段)、小(一段)三种片段,小片段4种,中片段3种,大片段2种,共9种,当然也可以有其它多种数学计算方法
5.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 去除植物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C. 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融合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D. 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种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相同
分析:“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种”的细胞内染色体是两个体细胞染色体数之和,“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细胞内的染色体是原来两个体细胞一半之和(此题只要认真学过生物的,还会不选D吗?)
30.(24分)
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 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时间质元素从大麦幼根不同部位向茎叶的输出量和在大麦幼根相的变化。请回答:
(1)只依据B曲线 不 能(能、不能)确定幼根20~
60 mm部位内某一必需矿应部位积累量
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理由是 该 部 位 对 该 矿 质 元 素 的 吸 收 量 等 于 输 出 量 与 积 累 量 之 和,只 考 虑 B 曲 线 只 能 得 到 积 累 量 的 数 据,积 累 量 不 等 于 吸 收 量。
(2)一般情况下,土壤中该矿质元素的浓度比根细胞中的浓度 低 。所以幼根表皮细胞通过主 动 运 输 方式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缺氧条件下,根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 减 少,原因是 主 动 运 输 需 要 能 量,缺 氧 时 根 细 胞 呼 吸 作 用 降 低,产 生 能 量 减 少。
(3)若大麦吸收该矿质元素不足,老叶首先表现缺乏该矿质元素的症状,说明该矿质元素 能 (能、不能)被植物体再度利用。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大麦对该矿质元素的需要量 不 同 (相同、不同)。
(4)该大麦幼根大量吸收该矿质元素的部位与大量吸收其他矿质元素的部位 相 同 (相同、不同),该部位称为 成 熟 区 。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曲线的分析能力及对生物学现象、生产实际的解释能力,知识点要求较低。 Ⅱ.肌肉受到刺激会产生收缩,肌肉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图中②、
受刺激前后肌细胞化一样。现取两个神经搭在右侧标本连接(实验期间用④指的是神经纤维
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①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请回答:
(1)①、②、③、④中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 ②、④ (填写标号);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 ①、③ (填写标号)。 (2)右肌肉兴奋时,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 局 部 电流会对③的神经纤维产生 刺 激 作用,从而引起③的神经纤维兴奋。
(3)直接刺激③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 左 肌 肉 和 右 肌 肉 。
分析:此题注重对课本重要概念的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局部电流等这些概念和名词,要求准确理解和掌握。另外,第3小题设置了一个小难度,要求学生能从试题中提取有效信息: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这句话看到后,分析可知神经3和左、右肌肉的连接完全 相,兴奋既可以传给左肌肉,也可以传给右肌肉。
31.(18分)
某自花传粉植物的紫苗(A)对绿苗(a)为显性,紧穗(B)对松穗(b)为显性,黄种皮(D)对白种皮(d)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这三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以绿苗紧穗白种皮的纯合品种作母本,以紫苗松穗黄种皮的纯合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F1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
请回答:
(1)如果生产上要求长出的植株一致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那么播种F1植株所结的全部种子后,长出的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