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选修三江苏专用学案:4.1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Word版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4:32: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知识点三 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1.转基因作为一项技术本身是中性的,由这项技术研发出来的产品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安全性评价,符合相应标准后才能上市。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诋毁科学创新、造谣惑众,而是需要建立在完备的科学知识基础之上,即清晰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规程;还应该看到人们的观点受到许多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要靠确凿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进行思考和辩论。社会舆论导向正确了,往往有利于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反,社会舆论导向不正确,将可能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

2.针对转基因技术,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符合本国利益的法规和政策。我国对转基因技术的方针是一贯的、明确的,就是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坚持依法监管。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实施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和《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这些法规的制定既维护了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又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转基因技术和已经上市的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我国还成立了专门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这是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权威的评价机构,为保障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1.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的原因

(1)生物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一样具有两面性,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也可带来灾难。

(2)社会的发展总是和技术的发展密切联系,从促进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必须不断发展生物技术,造福人类,同时尽量避免灾难。

2.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1)认识到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生物技术成果,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在医药和农业生产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正视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切实认识到个别有害转基因生物的危害性,要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

(3)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利用法制手段确保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4)我国保证转基因食物安全性的监控和预防措施 ①立法监控是保证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有力措施。

②多环节监控。转基因农作物研究、从实验室走向大田试验各阶段,以及产品商品化都有相应法规进行严格的监控,只有在每一阶段试验获得认可证书后,才可进入下一阶段。

(2019·哈尔滨高二检测)农业部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中要求对转基因生物产品及其加工品加贴标注,其目的是( )

A.警告消费者,不要随意购买 B.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C.告诉消费者,可放心购买 D.无任何实际意义

解析:选B。加贴标注的目的是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帮助消费者自行选择购买。

核心知识小结 [答题必备] 转基因产品存在安全性问题的原因 (1)目前对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基因的调控机制了解有限。 (2)目的基因往往是异种生物的基因。 [要点回眸] (3)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是随机的。 转基因产品主要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三个方面存在争论。 转基因产品在食物安全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1)出现滞后效应。 (2)出现新的过敏原。 (3)营养成分可能改变。 (4)把动物蛋白转入农作物会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 转基因产品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方面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危害生物多样性。 对待转基因技术的正确做法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拓宽教材]

1.(选修3 P88“小资料”改编)下列哪项不是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 ) A.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合成出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 B.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 C.某些转基因生物可以合成干扰素,进入人体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力

D.某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发生改变

解析:选C。关于转基因产品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食物安全检测不全面、可能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可能改变等,C选项所述不是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

2.(选修3 P90“生物技术资料卡”改编)用转基因玉米加工制成的食品被摆在超市货架上,生产厂商应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对产品进行转基因生物标注,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在有关标识中,应标注“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如果该产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应标注“本产品为________加工制成,但本产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转基因玉米加工品 加工原料为转基因玉米 转基因玉米 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分

[精练好题]

3.(2019·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抗逆转基因作物的培育与推广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是( )

①在一定程度上使作物摆脱了土壤和气候条件的限制 ②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畜的危害 ③减少了化肥的制造和使用量,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④已成为人类解决饥饿和贫困不可或缺的技术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逆”就是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因素(如土壤的盐、碱、气候的寒、高温、虫害等),抗逆就是将某种基因导入植物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变了其对这些不利因素表现出的反应,达到我们预想的目的。抗逆转基因作物的培育与推广,不会减少化肥的制造和使用量,③错误。

4.(2019·南通高二检测)现在转基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前不久美国批准转基因三文鱼进入市场,旨在利用生物技术提升水产产业,不过这种转基因三文鱼目前只能在加拿大和

巴拿马饲养。下列关于转基因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人类历史上的很多难题,是有利无害的 C.现在很多转基因食品包装上都有警示标志,就是提示潜在的安全性

D.转基因食品比传统食品营养更丰富,因此在不久之后转基因食品会替代传统食品 解析:选AC。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人类历史上很多难题,但转基因技术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B错误;现在很多转基因食品包装上都有警示标志,就是提示其潜在的安全性,C正确;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各有优缺点,转基因食品不会替代传统食品,D错误。

5.对番茄的研究发现,害虫损伤番茄的叶片后,叶片细胞的细胞壁能释放一种类激素因子,这种物质通过细胞组织扩散到茎和其他叶片上,启动了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开始高效合成蛋白酶抑制剂,并在茎、叶中迅速积累,以应对害虫的再次侵袭。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因此害虫取食后,就会因无法消化食物而被杀死。人们尝试着将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让玉米获得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以对付异常猖獗的玉米螟(一种玉米害虫)。试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可能是在茎叶细胞的________上合成的。

(2)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体内,使玉米形成新的性状,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

(3)能抗玉米螟的抗虫玉米的生态效果显著,有人认为抗虫玉米就是无虫玉米,不必防治害虫,你是否赞成这种说法?______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对食用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感到担忧。你认为这种担忧有必要吗?________________,试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到玉米体内,属于基因工程范畴,它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抗虫玉米只是转入了特定的抗虫基因,并不是对任何害虫均有作用,另外随着变异和选择的进行,变异的害虫个体会越来越适应环境,故也要防治害虫。对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根据教材中的观点给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即可。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选修三江苏专用学案:4.1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Word版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xm520p6xv0fluh9boav3qhtz4wh2h00txj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