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青岛版)
《通电的线圈(二)》综合教学方案 第 九 课
精品文档
.
《通电的线圈(二)》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通电的线圈(二)》。接下来我将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说教材
本课是在学习了《通电的线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极、
磁力大小的因素,为以后初中学习《电与磁》打下良好基础。因本节探究活动涉及的研究内容较丰富,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能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探究实验,我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的本课教学任务重在让学生
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为此设置三个目标
能力目标: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试验;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目标: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乐于探究的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知识目标:通过探究性实验,概括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完成探究性试验。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四人为一小组,每组备较长的绝缘导线2根、电池3节、电池盒3个、较大的铁钉2颗、大头针若干。 3、 实验记录单,每小组两张。(见附件1、2)
二、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认识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基于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索——发现——实验验证”法,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
说学法:
在本课中,我将引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探究
等各种活动,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和培养有机地整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和接受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1 精品文档
.
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温故知新,揭示课题
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了电磁铁的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我首先引导学生复习电磁铁的性质。然后通过谈话揭示本节课的课题。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首先让学生来一个电磁铁磁力大比拼:看谁制作的电磁铁吸起大头针的数量多。
2、交流汇报比赛结果。通过汇报结果,同学们会发现不同的电磁铁吸起大头针的数量不一样,这时我顺势引入第三个环节。 <三>大胆猜想,充分假设
1、思考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鼓励学生大胆作出假设并说明理由(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由学生假设入手展开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想象、猜想真理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创造和创新的能力。
2、讨论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以小组单位设计实验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进行有效分析,尤其是在控制变量的设计上,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四>、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并做好实验记录。在这一环节中,除了指导学生的实验过程以外,还要引导小组同学要合理分工,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完成实验。
2、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学生上台展示记录表并介绍实验发现,教师要及时板书学生记录汇报中的要点,然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与电池节数有关,电池节数多,磁力大;电池节数少,磁力小。 <五>拓展活动:
1、通过展示一段电磁起重机的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激发学生课下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极的因素。利用学生强烈的揭秘心里,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将探究活动持续到课下,达到使学生的兴趣及各项能力持续发展的目的。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我是以比较简洁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这样设计板书不仅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体现了教学难点,而且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通电的线圈(二)
磁力大小不同 磁极可以改变 与电池数量有关:电池数量越多,磁力越大.
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越多,磁力越大.
精品文档
?
.
《通电的线圈(二)》模拟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通电的线圈(二)》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试验;
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目标: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乐于探究的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知识目标:通过探究性实验,概括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完成探究性试验。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四人为一小组,每组备较长的绝缘导线2根、电池3节、电池盒3个、较大的铁钉2颗、大头针若干。 3、 实验记录单,每小组两张。(见附件1、2)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揭示课题
1、老师手拿自制的电磁铁:上次科学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电磁铁,谁来说说电磁铁的性质?
2、谈话说明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不同,磁极可以改变。 3、揭示本课的课题并板书。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磁力竞赛
利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你自己认为磁力最大的电磁铁。 2、汇报交流结果。
师:每个组的小组代表汇报一下你组的成果吧!看来我们制作的电磁铁磁力大小各不相同,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三、大胆猜想,充分假设
1、谈话: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科学家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第一步就是要对研究的问题作出假设。
请同学们也来猜一猜,你认为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今天老师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说出我们的假设,还要说出这样假设的简单理由。
(出示课件提醒:先想一想电磁铁的构成、电磁铁的磁性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再来做出我们的假设。)
2、学生分小组讨论,作出假设(把自己的假设填入表1空白处)。
4 精品文档
.
3、小组汇报。(汇报前注意引导,如:当说到与线圈的多少有关,师问:线圈多磁力就越大;线圈少磁力就越小;说说你们猜测的依据)
(学生找出的影响因素可能较多:①电池数量;②线圈多少;③铁芯粗细;④铁芯长短;⑤导线粗细;6线圈的粗细···)
四、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确定研究主题:每个小组都提出了自己的假设,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可能与许多因素有关,一节课的时间我们不能一一求证,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和电池节数的关系。(板书)
2.制订研究计划:
(1)为了使研究更科学,在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要制订研究计划。 (2)同学们:我们已经确定了研究的问题,而且已经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假设。那么,我们怎样来设计这个对比实验呢?
(3)学生讨论,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学生填写表3空格) 3.交流研究计划
要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的关系,要改变的条件时什么?(电池节数)怎么改变?不变的条件有哪些?(线圈匝数、铁芯粗细、铁芯长短……)
要检验电磁铁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那么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线圈匝数)怎么改变呢?不变的条件应该是哪些?(电池节数、铁芯粗细、铁芯长短……)
4.小组修改完善研究计划 5.实施研究计划
(1)在这个实验中,除了计划中要控制的这些条件之外,老师还想提醒各小组注意以下几点:(课件出示:不要长时间的接通电磁铁,以免耗电太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各小组要先分好工,然后再开始试验并做好记录。仔细分析所获得的实验数据,看看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到各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汇报交流:
(1)分组向全班汇报实验的数据,并填入实验记录表。(随机填入幻灯片中的表格)。
(2)分析实验数据:
从你们小组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从全班十个小组收集到的数据你又发现了什么?
(3)学生说出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电磁铁磁力大小的确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与电池节数有关:电池节数多,磁力大;电池节数少,磁力小。(板书)
五、拓展活动
1、播放电磁起重机的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2、激发学生课下探究
这节课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探究了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那在上课开始有同学还提出了想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极的因素,那就请同学们利用今天在课堂上学习的研究方法,在课外继续设计研究方案,我们下节课共同探讨。
板书设计:
5 精品文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