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图1是某同学总结出的金属化学性质网络图。图2、图3是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
图1中X的
物质类别属于_____。图2中实验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放热,_____。图3实验:试管①、②中装有铁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粉,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锌溶液和氯化铜溶液,充分反应后将试管①、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甲图试管②反应后固体中一定只有铜 B 乙图烧杯固体中一定没有铁
C 乙图烧杯液体中﹣定含有 Zn2+、Fe2+、Cu2+写出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酸 生成了黑色固体物质 A 3CO+Fe2O3【解析】 【详解】
(1)由金属的性质可知,金属除了能与氧气、盐反应外还能与酸反应,则图1中X的物质类别属于酸。 (2)图2中实验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放热,生成了黑色固体物质。 (3)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铁>铜,所以①铁不会与氯化锌反应,②铁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说明铁又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②中的铁完全发生了反应,硫酸铜有剩余。
A、由上述分析可知,甲图试管②的中铁完全参加了反应,反应后固体中一定只有铜,故选项正确; B、通过上述反应的现象不能确定乙图烧杯固体中是否有铁,故选项错误;
C、通过上述反应能确定乙图烧杯液体中一定含有 Zn2+、Fe2+,可能含有Cu2+,故选项错误。故选A。 (4)实验室用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
高温 2Fe+3CO2
高温 2Fe+3CO2。
18.某化学兴趣小组组装了一套实验装置用于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请根据下列实验只回答问题
(1)若A所盛放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开始后在C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结束后,向F中的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后产生气泡,F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D处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使用装置A除了能制取实验(1)产生的气体外,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有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写化学式)
【答案】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3CO+Fe2O3 高温 2Fe+3CO2
Na2CO3+2HCl=2NaCl+CO2?+H2O 防止液体倒吸 H2(或O2)
【解析】 【详解】
(1)A所盛放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与B中的木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再与C中的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在C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红色粉末逐渐变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高温 2Fe+3CO2。
(2)C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E中的氢氧钠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所以F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后产生气泡,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2HCl=2NaCl+CO2?+H2O。
(3)D处试管的作用是防止E中的液体倒吸进入硬质玻璃管中,使硬质玻璃破裂。
(4)A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气的装置,使用装置A除了能制取实验二氧化碳气体外,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有氢气或氧气。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0g石灰石样品,进行高温煅烧(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高温不分解。碳酸钙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CaO + CO2↑),不同时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煅烧的时间(min) 2 4 6 8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7.8 13.4 12.3 12.3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_____。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 【答案】7.7g87.5% 【解析】 【详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由表可知6分钟时碳酸钙已经完全分解。故二氧化碳的质量=20-12.3=7.7g;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X=17.5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7.5÷20×100%=87.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