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正安稳
教学目标:
1.学习“平正安稳”的结字规律和书写要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兴趣。 2.了解书法常识,学习欣赏草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艺术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平正安稳”的结字规律和书写要领,培养良好书写习惯。 2.通过描红练习,进一步巩固“平正安稳”的写法要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一、导入。 今天学习“平正安稳”。 二、学习“平正安稳” 1、什么叫作“平正安稳”?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以“中”字为例,它是怎么做到“平正安稳”的? 3、结合“京、至、直、登”等字,进一步观察体会“平正安稳”。 说一说,用手画一画。 4、小结:“平正”并不是“水平”,而是要把字写得端正、平衡。很多汉字都有明显的中轴线,把我中轴线,是把字写平正的好办法。 三、写法提要与欣赏探究: 1、观察“至、开”,读一读写法提要。 2、它们是如何做到平正安稳、整体平衡、结构稳定的? 3、书空一两遍。 4、观察颜柳欧赵四体中的“京”等字,说一说书法家在怎样做到平正安稳的?每个字的用笔和结体有什么特点? 5、小结。 四、习字指导: 1、读一读“中、至、开、京、直、登”的结构特点与书写要领。 2、学生临写“中”等字 五、优秀作业展示 六、书法知识拓展:书法常识——草书 七、总结布置课后练习作业 个性修改 板书: 教学后记: 2斜中求正
教学目标:
1.学习“斜中求正”的结字规律和书写要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兴趣。 2.了解书法常识,学习欣赏章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艺术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斜中求正”的结字规律和书写要领,培养良好书写习惯。 2.通过描红练习,进一步巩固“斜中求正”的写法要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一、导入。 今天学习“斜中求正”。 二、学习“斜中求正” 1、什么叫作“斜中求正”?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以“方”字为例,它是怎么做到“斜中求正”的? 3、结合“力、乃、崩、多”等字,进一步观察体会“斜中求正”。 说一说,用手画一画。 4、小结:笔画向左下伸的字,要谨慎控制笔画的斜度,靠倾斜笔画支撑的字,笔画的斜度不能过大。 三、写法提要与欣赏探究: 1、观察“每、乃”,读一读写法提要。 2、它们是如何做到斜中求正、整体平衡、结构稳定的? 3、书空一两遍。 4、观察颜柳欧赵四体中的“方”等字,说一说书法家在怎样做到斜中求正的?每个字的用笔和结体有什么特点? 5、小结。 四、习字指导: 1、读一读“方、多、力、崩、每、乃”的结构特点与书写要领。 2、学生临写“中”等字 五、优秀作业展示 六、书法知识拓展:书法常识——章法 七、总结布置课后练习作业 个性修改 板书: 教学后记: 3 同中求变
教学目标:
1.学习“同中求变”的结字规律和书写要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兴趣。 2.了解书法常识,学习欣赏章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艺术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同中求变”的结字规律和书写要领,培养良好书写习惯。 2.通过描红练习,进一步巩固“同中求变”的写法要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一、导入。 今天学习“同中求变”。 二、学习“同中求变” 1、什么叫作“同中求变”?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以“后”字为例,它是怎么做到“同中求变”的? 3、结合“并、萌、豫、聚”等字,进一步观察体会“同中求变”。 说一说,用手画一画。 4、小结:前面已经学过“多横有长短”“多竖分主次”“多撇不同向”“一字无二捺”,其实讲的都是同中求变的道理。 三、写法提要与欣赏探究: 1、观察“众”,读一读写法提要。 2、它们是如何做到同中求变、整体平衡、结构稳定的? 3、书空一两遍。 4、观察颜柳欧赵四体中的“得”等字,说一说书法家在怎样做到同中求变的?每个字的用笔和结体有什么特点? 5、小结。 四、习字指导: 1、读一读“后、聚、萌、豫、并、众”的结构特点与书写要领。 2、学生临写“后”等字。 五、优秀作业展示。 六、书法知识拓展:碑帖欣赏——皇象《急就章》。 七、总结布置课后练习作业。 个性修改 板书: 教学后记: 学习与运用(一)集字练习“笔精墨妙”
教学目标:
1.知道集字的概念、形式和使用。知道“笔精墨妙”四字的写法及其提要。
2.学习创作的方法,自己创作一则条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什么叫“集字”? 2.什么叫“笔精墨妙”? 3.小结
二、创作一则书法作品:
1.结合《多宝塔碑》中“笔精墨妙”四字,分别说一说四个字的写法提示,分别书空几遍。
2.在米字格中分别练习写一写四个字。 3.怎样创作一幅作品呢?
(1)先确定格式。是横幅,还是方形,都可以。 (2)先折好界格,显得条理清晰。 (3)注意留下落款的位置。
3.学生创作。可以多写几幅,然后选一幅最满意的。 4.组织反馈,互相交流。 三、总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