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六国论》检测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7:42:2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六国论》检测

一、知识积累 1.文学常识填空

苏洵,字_______,号______,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与其子________、_________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著有_________(文学集)。《六国论》文中通过议论六国灭亡,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弊在赂( )秦 革灭殆( )尽 思厥( )先祖父 ...

胜负之数( ) 洎牧以谗诛( ) 如弃草芥( ) ...暴霜露( ) 日削月割( ) 咽喉( ) ...3.解释下列加点词 弊在赂秦:___________率赂秦耶:_________________非兵不利:...___________破灭之道也:________________ .固不在战矣:______________ .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_____________________ ..

强弱胜负已判矣:____________ .始速祸焉:___________惜其用武而不终也____________ ..李牧连却之:_________后秦击赵者再:_______________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至于颠覆:_________________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_____ _五国既丧:_________________ ..洎牧以谗诛:___________诚不得已:_________________向使三.....国各爱其地:_________________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___________________ ...苟以天下之大: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___________ ..4.找出并解释通假字

暴霜露__________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________ 暴秦之欲无厌___________ 5.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为

以荆卿为计____________ 邯郸为郡____________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__________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____________

(2)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__________并力西向________ (3)兵

非兵不利__________而秦兵又至矣__________ 斯用兵之效也___________ (4)得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__________ 此言得之__________ 诚不得已__________ 吾得兄事之__________ (5)率

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____________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______________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____________ 子路率尔而对曰__________________ 6.找出并解释活用的词语。

(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__________________ (2)能守其土,义不赂秦:_________________ (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_____ (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_________________ 7.找出并解释古今异义的词语。

(1)思厥先祖父:古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 (2)可谓智力孤危:古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

(3)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 (4)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_______今__________ (5)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_______今_________ 8.默写:

(1)本文总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论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论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悲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段分析

(一)阅读苏洵《六国论》第三段,回答9—12问题。

9 .比较下列句子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②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B.①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①赂秦而力亏 ②二败而三胜

D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②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10 下面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①能守其土 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B.①李牧连却之 ②存亡之理 ..C.①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②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①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②是又在六国下矣 ..

11.下列与“赵尝五战于秦”句式不同是一项是( ) A.青,取之于兰,而青于兰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具告以事

D.又杂植兰桂竹木于亭

12.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

B.作者申明燕、赵“用兵之效”及“用武不终”的后果

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 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

㈡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六国论(节选)(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向西,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节选)(李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

强食而弱肉也,视秦也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据有)形便(地理形势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①窃(私下)怪天下之诸侯②盖未尝不咎(过失)其当时之士 ..③莫如厚韩亲魏以摈(摈弃)④天下诸侯已自困(困窘)矣 ..⑤未可专以罪秦(有罪的秦国)⑥兵连祸结,曾(竟然)无虚岁 ..⑦向使(假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⑧视(看待)秦也无异也 ...

A.①②⑤⑥ B.②③⑤⑧C.①④⑥⑦ D.①④⑦⑧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同现代汉语的意思或用法基本相同的一组是( )①以攻山西千里之秦②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③因得以自完于其间④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⑤而四国休息于内 ......A.①④ B.②④ C.②⑤ D.②③ 15.下列句子中的“乃”同“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的“乃”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6.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彼秦者将何为哉——那秦国将有什么作为呢

B.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齐、楚、燕、赵四国在自己境内休养生息。

C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只是他们最终不能取胜而被秦国所灭 D.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所以终于自己的力量逐步削弱,而走向灭亡。

1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B.李桢认为六国在“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等方面与秦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摈秦,“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

搜索更多关于: 《六国论》检测及答案 的文档
《六国论》检测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xrqk43z7e9s4tl8l1g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